運河•今日
         

抓住機遇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樣板

發佈時間: 2021-10-14 16:00:59 | 來源: 滄州日報 | 作者: 郭玉培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昨天,滄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鞠志傑、梁英華、朱春燕、劉建華,帶領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代表,實地調研中心城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情況。副市長王曉玲一同調研。

調研組一行先後到滄縣捷地禦碑苑、王希魯閘、百獅園、園博園、南川樓、朗吟樓以及其他大運河治理修復提升工程項目建設現場,聽取滄縣政府、南運河河務中心、大運河集團關於項目進展情況彙報,詳細了解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加快進度,做好安全施工和揚塵治理等工作,確保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項目建設。

市領導指出,大運河穿境而過,為滄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孕育了滄州的文化特質,是滄州的“根”和“魂”。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兩會”就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行了具體部署。各級各相關部門和相關施工單位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按照“保護、傳承、利用”要求,全力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重點項目建設,努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樣板。

市領導強調,要充分學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合理開展綠化、科學組織施工、抓緊完善手續,建設大運河生態保護樣板;要層層壓實責任,細化工作舉措,組織精幹力量加快推進,確保重點項目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推薦閱讀
“吃購遊樂娛” 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運河文化派對等你say“嗨” 在“非遺面對面”展示角,非遺傳承人們邊製作邊講解,市民遊客們可以近距離觀看傑出非遺技藝,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運河文化派對”與老字號協會合作,邀請北京老字號商家參與文化派對市集,在大運河畔,展現老北京傳統文化的時代印記。運河文化派對”將於10月16日啟動,以期為遊客提供集文化與消費于一體的綜合性、一站式、超滿足“吃購遊樂娛”的品牌活動。
抓住機遇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樣板 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兩會”就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行了具體部署。各級各相關部門和相關施工單位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按照“保護、傳承、利用”要求,全力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重點項目建設,努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樣板。昨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鞠志傑、梁英華、朱春燕、劉建華,帶領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代表,實地調研中心城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情況。
通州大運河:南北文化一線牽 馬經綸與李卓吾之交明代通州名士馬經綸,邀請思想家李贄北上,成就了通州南北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原本流傳于山東等地的“南方”漕運號子,也因此隨著漕船,沿運河來到通州,既滿足了廣大船夫在漕運碼頭的勞作需要,又在北京留下了山東民間音樂的深刻印記。而14首《運河號子》,則為通州所獨有,具有重要的漕運文化特色。
河為線 城為珠 線串珠 珠帶面 魅力運河迎來“高光”時刻 從這些新鮮“出爐”的文旅項目中不難發現,滄州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同發展全域旅遊結合起來,整合運河沿線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資源,讓古老的運河更具生機與活力,也為滄州大運河旅遊高品質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吳橋運河碼頭為擦亮“雜技之鄉”的金字招牌,吳橋縣充分利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承辦市級旅發大會、雜技節吳橋分會場、申報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及打造國家5A級景區的歷史機遇,把雜技文化、大運河文化元素貫穿于旅遊産業發展全過程,推進雜技文化旅遊産業化發展,提升産業延伸壯大的拉動力,目前已建成文旅項目8個,總投資約11.8億元。大運河非遺文化公園作為落戶滄州的首個國家級大運河項目,以“千里通波,大美運河”為主題,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打造“大運河上永不落幕的園博會”。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