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江蘇省淮安市淮安船閘極目眺望,沿岸綠意蔥蘢,船舶川流不息;中午,漫步在淮安森林公園,綠樹成蔭,一派生機盎然;傍晚,徜徉在裏運河畔,畫舫淩波,槳聲燈影,水韻流動……
近年來,淮安市認真落實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部署要求,以建設江蘇“美麗中軸”為引領,系統推進文化保護傳承、生態環境修復、岸線景觀塑造、綠色航運建設,協同推進一二三産發展,統籌推進城市品質提升和鄉村振興,以一軸帶動區域發展,充分展現運河之都時代魅力。
【現場直擊】
8月6日,以無人機視角在淮安區運東船閘上方俯瞰,運河兩岸鬱鬱蔥蔥,匯行廣場綠化景觀錯落有致。曾經滿地垃圾的水中半島,如今變成了風景旖旎的特色遊園。
“該項目是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中的一段。項目實施以來,我們平整了土地,進行了園林綠化和景觀設計,做到了水上岸上聯動治理、堤內堤外共同美化,沿岸環境大幅改善。”淮安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潘偉明介紹。
“黃金水道”成為城市亮麗風景,京杭運河淮安段沿岸165萬平方米的土地上,這樣的變化時常發生。淮安在環境綜合整治上做“減法”,示範區內拆除沿線非法碼頭和浮吊船作業點28個、違建和零散房屋2.1萬平方米。在綠化景觀提升上做“加法”,實施165萬平方米沿岸綠化完善、10處親水準臺、7.2公里堤頂道路及人行步道建設,景觀效果全面提升。
在距離匯行廣場20公里的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山陽湖示範段近日建成,一條活力型、生態型、人文型濱水廊道已見雛形。與此同時,一批重點項目也正在淮安這片土地上綻放光彩。以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為例,該項目被列入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公園重點建設項目,總用地面積113020平方米,總投資約26億元,依託淮安獨特的大運河水工文化和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平臺,匯聚世界水工科技智慧,打造獨具淮安特色的大運河文化IP。
“文旅之花”次第綻放、文化傳承保護系統推進、岸線“景河共生”、生態修復加快實施……集生態軸、活力軸、遊憩軸、景觀軸、人文軸五位一體的“淮上美麗軸、運河如意洲”漸行漸近。
【幸福連結】
江蘇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美麗江蘇建設”的新目標,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沿大運河地區要系統推進歷史文脈傳承、生態環境修復、岸線景觀塑造、綠色經濟發展,一體建設高品位、高水準的文化走廊、生態走廊、旅遊走廊,形成江蘇的“美麗中軸”。
江蘇“美麗中軸”怎麼建?淮安以項目化思維推進任務創新落實,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高品質的鮮明標誌和閃亮名片。
一條特色文化軸。系統排查、梳理各類遺産資源,深入挖掘、研究文化內涵,講好淮安大運河故事。建立大運河文化遺産綜合保護協調機制和責任清單制度,成立淮安市大運河文化研究會。舉辦淮安市首屆大運河龍舟公開賽、中國·淮安大運河鐵人三項賽,將裏運河、榷關、京杭大運河等景點融入賽場賽道。承辦第二屆大運河文旅博覽會暨第三屆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等,8個省(直轄市)30個設區市的110余項非遺項目來淮集中展示。
一條重要生態軸。淮安深入推進環境整治、景觀提升、綠色航運建設,著力提升運河“黃金水道”功能,打造水清、景美、宜居的生態廊道。紮實抓好省定示範區建設,同步實施環境綜合整治、綠化景觀提升、污染防治、橋梁亮化美化、臨河建築物立面改造、港口轉型升級和文旅設施建設等七大工程。深入實施大運河沿線“263”專項行動,有效改善城區水景觀及生態環境品質。
一條宜居城鎮軸。在加快城市建設的同時,運河沿線淮印時光文創園、蔣壩河工旅遊風情小鎮和西順河漁家風情小鎮等綻放光彩。淮安打造“運河遺址體驗遊”“運河特色村鎮遊”“運河水上樞紐遊”“運河漁家風情特色遊”等一批運河文化旅遊經典線路,吸引眾多遊客。
一條繁榮經濟軸。大運河開通以來,始終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交通大動脈。淮安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加快運河文旅項目實施,促進古今匯合、産業融合、城鄉整合,打造中國水工科技館,加快清江浦1415街區建設,西遊樂園今年7月10日盛大開園,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LOGO、標識系統以及旅遊景區導覽標識系統導入應用。
千年運河,它很古老,卻正青春。當前,淮安正以“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舉措,讓大運河淮安段“地理空間”躍升為“文化空間”,持續放大淮安運河影響力、知名度,努力再現“運河之都”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