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蘇州高新區有序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擦亮大運河文化帶的“高新”符號

發佈時間: 2021-08-12 15:31:18 | 來源: 中國發展網 | 作者: 劉曉平 樊文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悠悠運河,傳承千年。

作為蘇州大運河文化版圖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千年黃金水道重現盛景,讓悠遠歷史文脈綿延不息?今年以來,蘇州高新區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導向,加快項目推進、提升環境風貌、弘揚運河文化,努力將大運河文化帶高新區段打造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符號”。

重現大運河昔日盛景

滸墅關古鎮建成“最精彩一段”

4月25日,作為蘇州“運河十景”之一的滸墅關古鎮項目開工。總投資164億元,該項目將把滸墅關古鎮項目與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結合起來,將古鎮建設成為蘇州“運河十景”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景”,大運河文化帶中“最精彩的一段”。

“江南要衝地、吳中活碼頭”。千百年來,大運河從高新區北的滸墅關古鎮穿過,孕育出商貿、人文等的勃勃生機。隨著古鎮新一輪規劃建設的全面啟動,這段古老運河兩岸的盛景繁華又將重現世人面前。

負責滸墅關古鎮項目建設運營的偉光匯通華東公司品牌總監劉兆艷説,項目將遵循新型産業小鎮開發理念,努力打造鈔關衙署、滸墅學宮、閱帆樓、仰宸樓、上塘老街5大特色項目,同時,昌閣風桅、龍華晚鐘、白蕩菱歌等高新區居民耳熟能詳的滸墅關昔日名景,也將以旅遊産品的形式得到重現。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將運用最前端的呈現技術,將滸墅關鈔關文化、桑蠶文化、蓆草文化等與運河文化記憶充分融合,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從“地理空間”走向“文化空間”。

以滸墅關古鎮項目建設為核心,大運河蘇州高新區段建設正在全面提速。目前,蠶裏街區、橫塘驛站、大運河親水步道等一系列重點項目建設均在有序推進中。按照《大運河蘇州高新區段整體規劃》,未來,將謀劃大運河“三段兩心多節點”的區域佈局,著力打造新時代山水城市主軸、大都市人文活力水岸。

綜合治理提升環境風貌

“減分項”轉變為“加分項”

廠區變景區,企業變景點,大運河高新區段沿岸,正“冒”出越來越多的全新景點。

大運河沿岸有專門生産炭黑的企業,寶化炭黑就是其中之一。“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國內首家後工業生態景觀公園。”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改造方案將充分利用場地內廢棄的廠房、除塵塔、倉庫、堆場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工業元素,加以改造和利用,力求體現歷史文脈,探索一種在老工業基礎上建造公園的新模式。”

運河沿岸添新景,別樣風情入畫來。將大運河沿岸原有的“減分項”轉變為“加分項”,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過程中,高新區正在集中打通個別“痛點”“堵點”,大力引導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推動節能減排、綠色發展,通過整合治理形成大運河環境風貌“由點及面”的整體性提升。

一個個舉措緊鑼密鼓:3座口門建築物建成,大運河防控排澇工程成為一道美麗風景;完善運河水污染自動線上監測系統,實時監控運河水質;加快區域內碼頭標準化、專業化改造,讓承擔繁忙運輸任務的碼頭,不再成為大運河整體風景中的“短板”……“保護好、利用好大運河水環境資源,讓大運河高新區段處處皆美景,成為大運河周邊綜合治理的目標。”高新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張寒楓表示。

打造區域特色文化標識

全民參與深挖本土“記憶”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大運河,正在走進一個文化需求高速增長、文化發展可以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代。

以傳承促創新,全力打造具有高新區明晰特色的大運河文化標識,是直面時代命題的“高新”擔當。

今年端午節期間,一場別開生面的龍舟賽在高新區滸光運河上隆重舉行。棹影斡波,鼓聲劈浪中,大運河重現勃勃生機。

挖掘本土文化,做好水文章。今年以來,高新區積極打造文化主題特色文化活動,加強文藝作品創作,讓運河這條流動著的千年文脈,更具生機與活力。

4月下旬,首屆高新區運河文化藝術節啟動,將在年內圍繞文藝創作、非遺保護、運河文學、藝術節慶、主題展覽、體育健身、文旅融合等多個領域,開展8大主題共200余場系列活動;轄區各板塊也積極行動起來,整合自身資源,舉辦各類以挖掘、重塑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則以大運河為主題,創作了大型民族管弦樂《江河湖海頌》,參演“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在區域外擦亮了高新區運河文化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以濃厚的氛圍引領,吸引越來越多組織和個人加入到挖掘、展示大運河文化的行列中來,也成為一大亮點。蘇州科技城外國語學校以“師生共研”的形式,通過近一年的挖掘考證,還原了蘇州老字號“潘萬成醬園”的前世今生,勾勒出大運河上船舶往來、商賈雲集的繁榮景象。“實地走訪與探尋的過程,能讓孩子們更深感悟中國大運河的深厚文化內涵,讓傳承更添助力。”學校相關負責人葉巍説。

“因運河而興,因運河而盛。高新區的發展提升,離不開大運河的滋養潤澤。”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説,下一步,高新區還將以項目建設為綱,以文化融合為要,努力講好“運河故事”,全面擦亮“江南文化”品牌。


推薦閱讀
金融引擎打通“京杭運河綠色走廊” 恒豐銀行濟寧分行作為銀團牽頭行,創新綠色金融産品,為京杭大運河經濟帶建設注入強勁動能,推動山東省“十四五”規劃高效實施。在獲悉濟寧能源集團京杭多式聯運項目資訊後,恒豐銀行濟寧分行第一時間與企業對接,加強總、分聯動,組建專班多次前往企業開展融資方案調研、論證、座談,最終確定“項目前期貸+銀團貸款”的組合授信方案,充分利用項目前期貸敏捷優勢,加快推動項目順利開工建設,後期由恒豐銀行作為牽頭行,為其組建銀團貸款。下一步,恒豐銀行將持續探索創新産品和服務,增強對重點區域、重點産業、重點客戶的金融服務能力,加大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民生保障等領域的資源傾斜力度,不斷推動資源配置策略與國家戰略、産業政策同頻共振。
蘇州高新區有序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今年以來,蘇州高新區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導向,加快項目推進、提升環境風貌、弘揚運河文化,努力將大運河文化帶高新區段打造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符號”。”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説,下一步,高新區還將以項目建設為綱,以文化融合為要,努力講好“運河故事”,全面擦亮“江南文化”品牌。總投資164億元,該項目將把滸墅關古鎮項目與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結合起來,將古鎮建設成為蘇州“運河十景”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景”,大運河文化帶中“最精彩的一段”。
江蘇淮安:淮上美麗軸 運河如意洲 淮安深入推進環境整治、景觀提升、綠色航運建設,著力提升運河“黃金水道”功能,打造水清、景美、宜居的生態廊道。傍晚,徜徉在裏運河畔,畫舫淩波,槳聲燈影,水韻流動……近年來,淮安市認真落實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部署要求,以建設江蘇“美麗中軸”為引領,系統推進文化保護傳承、生態環境修復、岸線景觀塑造、綠色航運建設,協同推進一二三産發展,統籌推進城市品質提升和鄉村振興,以一軸帶動區域發展,充分展現運河之都時代魅力。“文旅之花”次第綻放、文化傳承保護系統推進、岸線“景河共生”、生態修復加快實施……集生態軸、活力軸、遊憩軸、景觀軸、人文軸五位一體的“淮上美麗軸、運河如意洲”漸行漸近。
讓古運河重生 江蘇:全力推進大運河公益訴訟保護 該機制運作以來,徐州檢察機關依法辦理運河生態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9件,助力政府拆除河湖沿岸違建2300平方米、整治河道120.8公里、恢復堤灘2400畝。揚州市廣陵區檢察院檢察官運用無人機對大運河開展調查徐敏潔攝儀徵市檢察院檢察官與相關部門一起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內河黑臭水體進行取樣檢測儀檢宣攝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檢察機關對三地交界處水源地保護區進行聯合巡航俞文傑攝無錫兩級檢察院檢察官在京杭大運河無錫段開展公益訴訟現場巡查郝紅梅攝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通航里程最長、使用時間最久、文化價值最豐富的運河,穿越2500年時光,縱貫6400里大地,作為中華文明的標誌之一,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今年6月3日,在揚州召開的大運河保護公益訴訟檢察論壇上,最高檢牽頭組織簽訂了《大運河沿線八省(直轄市)檢察機關行政公益訴訟跨區域管轄協作意見》,為大運河公益保護“上下游同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