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運河文化丨續寫江河交匯“城市傳奇” 鎮江大運河煥發新生機活力

發佈時間: 2021-01-29 15:53:47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張萌 袁媛 范洋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近年來,鎮江市強化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以保護延續運河文脈,以傳承弘揚運河文化,以利用再現運河活力,讓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保護為本始終把文化遺産保護放在首位

最近,許多市民路過京口閘遺址時,都發現這裡經歷新一輪挖掘、清淤、綠化後煥然一新,所形成的小廣場成為大家休閒健身的好去處。從唐代至清代,京口閘是漕運咽喉和經長江南上北下的交通樞紐。清代晚期,因通了火車,其漕運功能逐漸淡化。如今,這裡正成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西津渡-新河街”核心展示園建設的重要陣地。待新一輪文化展示工程竣工後,這裡將成為展示鎮江江河交匯歷史文化的重要節點。

與此同時,鐵甕城西門遺址挖掘工程也接近尾聲。項目揭示出了六朝時期鐵甕城西門南側門墩、門道及部分城垣,明確了西城門的建築方式、形制、沿革等。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甕城遺址是鎮江市區最早的城池和歷代州署、府署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近年來,鎮江市陸續投資30余億元推進了一系列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修繕工程,包括西津渡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夢溪園沈括故居等。鎮江還將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與“美麗鎮江”建設有機融合,通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統一LOGO標識系統,將重要文化遺産點有機串聯,努力實現文物保護、生態修復、城市建設、民生改善的相互協調,促進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在當代傳承與共用。

為抓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鎮江抓好頂層設計謀劃,做到規劃先行。在2020年11月召開的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領導小組會議上,專題審議了《鎮江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市委書記馬明龍強調,要緊扣“江河交匯山水名城”的城市定位,圍繞“江河交匯津渡文化示範區、古今水利航運科技文化體驗區”的目標定位,推動大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奮力打造鎮江樣板、形成鎮江特色。

傳承為魂通過多種形式傳承弘揚大運河文化

在近期開展的“共同守護精神家園”大運河文化保護志願者日系列活動中,來自大運河沿線12個城市的志願者代錶帶來家鄉的運河水,共同點亮運河之光。活動中,來自杭州、無錫、鎮江的三位志願者代表多年來默默保護運河的事跡感染全場。

與系列活動同步舉行的還有攝影書畫展等多項活動。而在接下來,鎮江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志願者聯盟的數千名志願者還將開展大運河文化發現之旅、保護之旅、傳承之旅等上百場貫穿全年的活動。

鎮江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集聚了具有全國領先地位的詩詞文化、南朝文化、民間故事文化、美食文化等等。大運河已然成為鎮江“流動的文化”、“經濟的血脈”和“亮麗的名片”。

為了抓好大運河文化傳承弘揚,鎮江還深入開展運河文化內涵挖掘研究工作,舉行大運河文化論壇,編寫大運河文獻資料;創作以運河為主題的微電影《虎踞橋》等文藝作品;參加大運河文旅博覽會等重大活動;承辦“流韻”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出土文物精粹展等全省性活動,向全社會發出鎮江大運河“好聲音”。

利用為要現代航道建設與文旅融合發展齊頭並進

大運河是活著的千年文化遺産,這一獨特性在國內外歷史文化遺産中都具有重大現實價值,在江南運河起點的鎮江段也得到充分體現。

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志願者日系列活動中,受邀的12個大運河沿線城市代表參觀諫壁樞紐時,對其水利航運樞紐地位讚不絕口。

現代化的諫壁船閘與不遠處的諫壁節制閘共同構成江南運河水利航運“調節閥”

現在的江南運河鎮江段,堪比“水上高速”。但在古代,因為鎮江地處寧鎮山脈,為江南運河屋脊,行船並不容易。為此,古人發明並建造出了練湖、京口閘等一系列人工湖泊、涵閘樞紐等水利工程設施,代表了上千年來人類傑出的水利科技智慧。

大運河文化遺産既是古代的,也是當代人民的。活化利用大運河文化遺産,除了現實航運價值以外,文旅融合發展就是時代賦予大運河的新使命。

丁卯橋成為古運河風光帶建設景點運河公園的重要標誌

而在接下來,鎮江還積極加入全省大運河文旅融合發展“朋友圈”,以十條江蘇大運河文化旅遊精品線路之一的“千年興衰·漕運文化——鎮江、揚州、淮安四日遊”線路為依託,培育具有鎮江特色的漕運文化觀光遊、水利航運工程科普遊、紅色文化傳承遊等一批精品文旅線路,打響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江河交匯看鎮江”的文旅融合品牌。

鎮江坐享長江、運河交匯奇觀,滾滾水流千年不息,述説無數風流故事。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下,鎮江正在奮力“跑起來”,通過做好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三篇文章,再現“舳艫轉粟三千里,燈火臨流十萬家”的運河特色名城魅力!

 

推薦閱讀
聊城市政協委員建議:聊城要打造世界級影響力的運河文化 要制定“十四五”運河(聊城段)國家文化公園發展規劃。2019年,國家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其中。建設運河水城國際會展中心。
運河文化丨續寫江河交匯“城市傳奇” 鎮江大運河煥發新生機活力 丁卯橋成為古運河風光帶建設景點運河公園的重要標誌而在接下來,鎮江還積極加入全省大運河文旅融合發展“朋友圈”,以十條江蘇大運河文化旅遊精品線路之一的“千年興衰·漕運文化——鎮江、揚州、淮安四日遊”線路為依託,培育具有鎮江特色的漕運文化觀光遊、水利航運工程科普遊、紅色文化傳承遊等一批精品文旅線路,打響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江河交匯看鎮江”的文旅融合品牌。待新一輪文化展示工程竣工後,這裡將成為展示鎮江江河交匯歷史文化的重要節點。大運河文化遺産既是古代的,也是當代人民的。
蘇北運河“十三五”期間年貨運量逾3億噸 (資料圖)蘇北航務管理處供圖如何讓上述“五個轉型”見效,蘇北航務管理處採取“三大措施”,全面提高蘇北運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水準。蘇北航務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説,今年明確“向主動服務全省經濟發展大局轉型。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蘇北航務管理處黨委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吹響“航運轉型提升”進軍號角。
春運首日 看京杭運河邵伯船閘溫馨瞬間 下一步,該所將進一步紮實開展“兩保一強”專項行動,引導黨員幹部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充分把好安全生産關,做好優質服務,營造安暢春運的良好氛圍,時刻保障蘇北運河暢通有序。遠調大廳隔離疫情不隔離服務“您可以關注我們船閘公眾號,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通過手機遠端繳費……”在該所上游遠調站大廳,黨員薄清正通過電話,幫助船員辦理過閘費繳納業務。”在該所一號閘運作現場,下游值班員朱義如正時刻關注現場運作動態,靠前指揮著船舶有序進閘。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