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吳嘉元委員建議對“運河十景”進行統一包裝宣傳

發佈時間: 2021-01-19 14:29:39 | 來源: 蘇州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蘇州日報》推出‘運河十景蘇州故事’大型融媒行動,這個宣傳創意形式很棒。對於蘇州市民來講,大運河是家鄉河,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這個版面,可以讓讀者深度了解‘運河十景’。作為政協委員,‘運河十景’的建設是我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1月18日,帶著《關於推進“運河十景”建設的幾點意見》提案參會的吳嘉元委員,對《蘇州日報》當天推出的“運河十景”報道連連點讚,“希望通過各方宣傳和努力,把‘運河十景’推向世界。”

來自僑聯界別的吳嘉元委員説,這份提案是他和沈晉華委員的聯名提案。在前期的調研中,兩位委員發現,在“運河十景”中,虎丘塔、楓橋夜泊、平江古巷、水陸盤門等處遊客數量較多,其他幾個景點的知名度還不夠高,“可見大運河文化帶、‘運河十景’的推廣還要加大力度。”另外,大運河蘇州段先後流經相城區、蘇州高新區、姑蘇區、吳中區、吳江區,“運河十景”散落在不同區域。受到不同轄區、不同部門管理等影響,各景點在對外宣介等方面並未形成合力。

“‘運河十景’是‘江南文化’的一串明珠,應呈現出獨特的城市歷史文化特質。”吳嘉元委員建議,將“運河十景”作為“江南文化”一項重要的品牌工程,進行統一包裝和推廣,對內融入蘇州市井煙火味,對外作為城市發展新地標。在“運河十景”的建設中,可借鑒上海進博會等國際化展會的數字平臺經驗,同步打造沉浸式VR觀展線上展覽系統,讓國內外遊客通過虛擬空間走進“運河十景”並進行互動交流,全方位重現大運河文化的蘇州風采。

吳嘉元委員表示,要深度發掘“運河十景”各自特色,如楓橋夜泊的“素食文化”,橫塘驛站的“郵文化”等。此外,他和沈晉華委員還建議設計開發“運河十景”經典旅遊線路和特色文創産品,打造熱力“打卡點”,吸引四方遊客實地感受大運河文化,同時也能“記得住”“帶得走”“易分享”。

(原標題:吳嘉元委員:對“運河十景”進行統一包裝宣傳)

 

推薦閱讀
蘇州:建設“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記者獲悉,江蘇省蘇州市計劃啟動大運河蘇州段“運河十景”建設,以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根據《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吳門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盤門、橫塘驛站、寶帶橋、石湖五堤、平望·四河匯集為蘇州“運河十景”建設目標。比如,吳門望亭計劃整合“湖、田、街、橋、廠、站、園、驛”等景觀,打造大運河獨特景觀帶。
邀您講述“運河十景”故事 如對“運河十景”名稱有更好的意見、建議,歡迎大家通過各種渠道向市運河辦反饋。蘇報集團推出的“運河十景蘇州故事”大型融媒行動,將圍繞“運河十景”的文化旅遊資源,挖掘梳理大運河蘇州段的厚重人文底蘊,解讀“運河十景”建設提升規劃等,把大運河蘇州段的美好未來展現給廣大市民、遊客。為充分挖掘、傳播好蘇州運河文化、講好蘇州運河故事,蘇報集團即日起推出“運河十景蘇州故事”大型融媒行動,同時面向社會徵集大運河蘇州段的故事及精美照片。
大運河畔愛鳥人 ”1月16日午後,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會員羿健與其他幾位會員一起,帶著喜歡野生動物的孩子們來到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觀測、記錄棲息在這裡的野生鳥類,並向遊客分發愛鳥、護鳥宣傳資料。大運河森林公園野鴨島附近,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與幾隻綠頭鴨一同棲息。大運河森林公園以南的運河河道沒有結冰,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會員們帶著喜歡野生鳥類的孩子們觀察、記錄這裡棲息的鳥類。
大運河畔這把“杭州傘”撐開了! 1月18日下午,大運河亞運公園“杭州傘”——杭州亞運會曲棍球場的最後一塊屋面膜安裝完成。”大運河亞運公園的鋼結構施工方中南鋼構工作人員介紹。施工方工作人員透露,剛剛鋪蓋完成的屋面膜,其實也並不簡單——選用的是PTFE膜,有輕便、高透光率、自潔、獨特的光學性能等優點。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