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敏代表:要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淮河、京杭運河銜接
惠濟區境內的索須河,在古代是通濟渠的一段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大運河的繁華落盡,在大地上留下了印記。我省已經出臺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相關規劃,但怎樣才能讓大運河“活起來”、融入到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呢?今年的河南省“兩會”拉開帷幕,河南省人大代表張紹敏準備了《關於完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的建議》,建議適時啟動《規劃》修編,將大運河文化遺産合理利用功能與我省淮河通航規劃、工程有效銜接,與京杭運河實現銜接。
根據《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到2035年,大運河文化遺産實現科學保護、活態傳承、合理利用,綠色生態廊道全面建成,力爭實現鄭汴洛旅遊通航和衛河主要點段旅遊通航,“千年運河”文化旅遊品牌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張紹敏認為,其主要目標多限于生態修復、遺址公園、旅遊範疇。
目前,我省現有淮河干流及其沙河支流通航規劃、工程,主要受限于枯水季節徑流水量不足、沿線經濟不發達、貨運量較少,實際發揮作用遠低於原有設計。而鄭州、洛陽地區經濟發達,貨運量大,特別是煤炭、建材、礦産、糧食等大宗商品發運需求旺盛,如將現有淮河干流及其沙河支流通航拓展至鄭州、洛陽地區,則與京杭運河貨運基本情況一致,可以保障內河航運真正發揮應有的效益,促進沿線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洛陽地區有兩大水庫和小浪底水利樞紐,可為大運河補充水源,確保大運河常年通航提供保障。
為此,張紹敏建議,補充完善《規劃》內容,鄭州大運河至中牟段時,與賈魯河貫通,向南經賈魯河在週口市匯入沙河,構建起點于洛陽,經鄭州、中牟、週口,至安徽,聯通京杭運河。承運貨物包括出省物資煤炭、鋼鐵、建材、礦石、糧食等、入省工業品。鄭汴洛區段強化遺址保護、歷史文化傳承、生態修復、旅遊功能,兼顧漕運。尉氏縣、週口段主要提升通航功能,兼顧生態補水。
沒有漕運的大運河,並不能歷史地、真實地再現隋唐宋大運河。她説,我省應結合實際,既要傳承歷史文脈,又增大投入産出,突出傳統利用功能,造福子孫後代,將大運河沿線打造為管控保護區、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傳統利用區等四類主體功能區,讓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與民生、河南經濟發展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