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分量” 不負“好地方”許大運河一個美好未來
運河大劇院。
記者孔茜王鵬居小春
12月21日上午,揚州運河文化投資集團揭牌成立。這個註冊資金30億元、總資産近80億元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由十余個市級文化集團和文化企業重新組建而成,是揚州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最新舉措。
“揚州是個好地方,特別是文明、文化、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分量。” 11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調研,讚許這座城市,並對未來提出期望,要“讓古運河重生”。
如何扛起“好地方”的擔當,展現“有分量”的模樣?一個多月來,揚州在旅遊資源整合、市屬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等方面,動作頻頻。市委書記夏心旻表示,推動“古運河重生”、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是揚州落實總書記指示最應幹、能夠幹、必須幹好也定能幹成的大事要事。
文化“有分量”在活態傳承中煥發活力
大運河是一條文化長河,她孕育了揚州興盛于漢、鼎盛于唐、繁盛于清的歷史榮光。
歷史文化對城市的影響不僅在於經濟層面,也對市民素質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揚州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
“人的文明素養對發展成果有著決定性影響。如果沒有市民對家鄉文化的認同和對城市的熱愛,就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揚州市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説。
“讓古運河重生”離不開文化欣欣向榮。
12月22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揚州謝馥春脂粉製作技藝名列其中。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名城魅力的發散之源。目前,揚州擁有3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19項國家級非遺、61項省級非遺。在國內地級城市中,這個數據十分“亮眼”。
非遺強,則揚州文化産業基礎強。
“我們如何才能無愧於歷史文化名城這個‘桂冠’?怎樣才能配得上‘好地方’這份讚譽?高品質發展是必由之路,文化是我們這座城市的魂,文化産業應當成為揚州經濟最閃亮的名片。”揚州運河文化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繼業説,將利用組建運河文投集團的契機,為揚州傳統文化插上資本和媒體雙翼,為“揚州是個好地方”增添更加豐富、生動的新時代注解。
加強運河文化價值弘揚,在活態傳承中煥發運河熠熠生輝的當代活力,文藝精品有著“四兩撥千斤”作用。揚州充分整理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大型原創歌劇《運之河》、新編大型歷史揚劇《鑒真》、現代淮劇《浪起寶應湖》等,用文藝的形式展現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11月29日,摘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的舞劇《朱自清》在揚州戲曲園公演,好評如潮。目前,《朱自清》走進國家大劇院的方案即將實施,走進清華大學的策劃已經啟動,走進運河沿線城市也已開始尋找合作夥伴。這既是對以“我是揚州人”為豪的先生致敬,也是對揚州“好地方”的有力宣傳。
古城新內涵城市文脈融入現代生活
古城,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銘刻著一座城市的歷史印記。
長久以來,揚州按照“護其貌、美其顏、揚其韻、鑄其魂”的保護總體思路,像愛惜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産,推動實施了一系列古城保護工程。
揚州對古城保護有多苛刻?一條守護了30年的天際線足以彰顯。
在世界文化遺産瘦西湖,從熙春臺二樓放眼東望,一條由綠樹、碧水、青瓦勾勒出的優美曲線,將人們的視線帶向天際,流暢舒展,目光所及,沒有一處現代建築遮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瘦西湖周邊,無論哪建新樓,都得按設計高度放氣球。置身瘦西湖,視線所及,建築必須“低頭讓景”。
如此執著保護古城背後,是時刻把“歷史文化遺産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作為根本遵循。
揚州是國內唯一城池未經遷徙、城池疊壓脈絡清晰的地方城市。1996年,揚州城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面積18.25平方公里的揚州城遺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其歷經唐宋元明清,至今仍是揚州主城核心區,也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址之一。尤其是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最有“中國味、文化味、市井味”的歷史城區。
如何推動古城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加快實現文化復興、産業振興、居民舒心,讓明清古城成為彰顯揚州深厚歷史底蘊,充滿特色魅力的“好地方”?揚州的答案是:在“讓古城延年益壽而非返老還童”的前提下,注入新形態、新業態、新生活。
清晨,明清古城內的皮市街車水馬龍,熱鬧間,“圍爐燒餅”“大油火燒”“邊城書店”等“網紅”小店分列兩側,一批特色品牌店舖“古韻味”與“新文化”並存、“文藝范”和“煙火氣”共生,城市文脈融入現代生活。
目前,剛剛成立的廣陵古城管委會正按照“以點串線、以線促面”的總體思路,以打造特色街區、加快文旅融合為核心,積極招引國內外優質團隊入駐,引入非遺傳承、特色民宿、文創名店等文旅項目,推動古城不斷煥發新活力、展現新形象。
不負“好地方”許大運河一個美好未來
揚州既是運河原點城市、中國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也是全國唯一全域劃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讓古運河重生”既是許大運河一個美好未來,也是揚州的重大使命。
“好地方”就要有“好地方”的樣子。
11月19日,地處運河三灣生態公園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獲國務院正式批復命名。正在建設中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三灣核心展示區的標誌性工程,其配套項目大運河非遺文化園集“非遺藝術、劇院、影視、休閒體驗”為一體,明年7月將雙雙對外開放。
以文旅深度融合為方向,揚州在全市佈局打造了寶應湖、清水潭、邵伯湖、鳳凰島、瘦西湖、瓜洲、天樂湖7個旅遊度假區;以特色小鎮為載體,結合美麗田園鄉村建設,培育運河沿線瓜洲、灣頭、泰安、邵伯、界首、菱塘等10個旅遊風情小鎮,實現大運河文化帶揚州段文旅項目縣域全覆蓋。
“好地方”就要有“好地方”的擔當。
揚州以“水清河暢岸綠”為總要求,嚴格生態環境監管,加強運河生態保護修復。數據顯示,揚州共完成44個行業1904家污染源現場排查、監督監測和達標評估工作;整治“散亂污”企業1031家、電鍍企業53家;在高寶邵伯湖退養還湖工程中,揚州範圍內養殖面積從最高峰19.5萬畝,壓縮至8.7萬畝;完成大運河沿線153家砂石碼頭(泊位)、小船廠和混凝土攪拌站規範整治。
“好地方”就要有“好地方”的作為。
著眼“統籌資源、統籌部門、統籌區域”的基本思路,11月30日,揚州對市級優質旅遊資源進行整合,1家5A級、7家4A級景區交由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統一管轄、管理、運營。
圍繞“建成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示範城市”的總體目標,揚州市發改委按照項目化推進的思路,梳排出10大類、110個、1257億元的大運河揚州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重點項目,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基礎進一步築牢、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