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京杭運河第一港”徐州港:邁入“鐵公水”多式聯運新時代

發佈時間: 2020-12-28 16:10:33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樊海濤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原標題:通江達海、貫通南北 “京杭運河第一港”徐州港:邁入“鐵公水”多式聯運新時代

12月25日上午,徐州港順堤河作業區彩旗飄飄、人頭攢動、氣氛熱烈。隨著一列車頭挂著祝賀條幅的火車緩緩駛入接卸區,正線長度11.6公里、項目總投資13億元的疏港鐵路正式開通!這標誌著徐州港口已具備“鐵公水”多式聯運集疏運全部功能,全方位綜合物流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淮海國際陸港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徐州港是全國28家重點港口之一,京杭運河上規模最大的港口,也是淮海國際陸港鐵水聯運中心。近年來,徐州港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淮海國際陸港重大戰略部署,把實施疏港鐵路工程作為完善陸港核心區建設的重要舉措。

徐州港疏港鐵路接卸區域採取“一站兩場”式設計,為上海路局管內最為先進的卸車場站之一。該專線的正式開通,標誌著總投資30億元、佔地1600畝、年吞吐能力1400萬噸的徐州港一期工程具備“鐵公水”多式聯運集疏運全部功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京杭運河第一港”。

“疏港鐵路正式運營後,預計明年徐州港鐵路進貨量,將在今年基礎上增長20%以上,集裝箱轉机量將在今年基礎上增長50%以上,孟家溝港、萬寨港搬遷工作也將正式完成。”徐州市交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賈泉涌介紹,港區特有的區位優勢、規模優勢、聯運優勢、平臺優勢以及加工配送等優勢,將快速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為淮海國際陸港集聚資源要素、促進産業融合提供可靠保障,也為徐州市拓展雙向開放格局、凸顯中心城市作用、發展樞紐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為加快拓展平臺經濟,推進徐州形成區域性多式聯運中心,積極融入“江海河聯運”戰略,徐州交控集團依託徐州港先後與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和江蘇省港口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分別成立了徐州市交通控股供應鏈有限公司和徐州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

徐州港的發展受到了國內乃至國際物流界的廣泛關注,眾多企業代表在現場,見證疏港鐵路開通的重要時刻。他們一致認為,疏港鐵路的順利開通,對推動徐州“港産城”融合發展再向前,促進徐州港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內河樞紐大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他們表示,將圍繞徐州港開展更多領域、更深層次、更為廣泛的合作。

“今天對於南鋼來説,也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天。”南鋼集團物流供應鏈總裁周林認為,徐州港鐵路開通後,晉陜蒙豫魯等煤炭資源大省通過鐵水聯運,物流成本優勢進一步凸顯。他表示,未來南鋼將與徐州港通力合作,充分發揮公、鐵、水的多式聯運優勢,深化煤炭、礦石、砂石、鋼材等供應鏈業務合作,力爭2021年在徐州港轉机量突破300萬噸;同時努力構建合作發展新平臺、新機制,提升戰略協同層次與水準,實現戰略發展新跨越。

據悉,下一步徐州市交控集團將按照淮海國際陸港總體發展規劃,發揮徐州港通江達海、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節點和集聚作用,發展臨港産業、優化運輸結構,加快推進順堤河二期工程建設,構建全方位綜合物流服務體系,將徐州港打造成為國家級多式聯運現代綜合物流園區,在“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徐報融媒記者樊海濤/文陳艷圖片/視頻

 

推薦閱讀
“首博(東館)鑲嵌于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 古韻風帆”描繪運河圖景 坐落在運河之畔,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的首都博物館(東館),在設計上以運河為線索,將歷史文化融入建築,主樓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共用大廳形如船隻,堅實厚重,描繪出一幅運河圖景。原標題:首博(東館)鑲嵌于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本報訊(記者陳強)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首都博物館(東館),日前傳出捷報——主樓已出“正負零”,正在進行首層結構施工。北投集團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項目,位於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閒組團,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滸墅關:一體化發展演繹現代版“運河繁華圖” 在全力謀轉型超越的新發展階段,努力讓創新創業者、居民百姓共用新發展成果,滸墅關進一步明確下階段目標:緊緊圍繞蘇州建設“現代國際大都市、美麗幸福新天堂”發展定位,瞄準全國一流打造現代産業園區,提升城市建設水準,突出滸墅關文化特色,聚焦運河文化小鎮、老鎮改造、三村一體等項目,科學合理佈局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全方位系統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在滸墅關一體化發展正式運作啟動儀式上,總投資近640億元的10個重大項目進行現場簽約,項目涉及生物醫藥、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産業合作、文化旅遊等領域。緊緊圍繞運河文化古鎮片區、運河産業新城片區、城際商務片區、大陽山數字經濟園片區、大陽山文旅片區、鄉村振興片區、新滸工業園高端製造片區、陽山工業園科技創新片區八大産業片區,突出抓好智慧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資訊技術等主導産業謀劃儲備,進一步強鏈補鏈擴鏈。
感悟運河文化魅力 德州開展古運河文化主題采風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王觀博通訊員李建廣德州報道為充分感受德州市古運河文化,觸摸深厚寬廣的運河文脈,12月26日,德州市董子文化研究會、運河文化專委會組織專家學者進行采風調研,德州市政協原主席、市董子文化研究會名譽主席滿春重,德州市政協原副主席、研究會主席楊光來,德州市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研究會顧問杜深江,德州學院原黨委副書記、研究會顧問季桂起,《環境與生活》雜誌副總編、研究會執行主席麻然松等2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調研活動。作為土生土長的運河人,袁慶亮深感保護運河的責任重大,“我們作為董子文化研究會理事單位,接下來將會邀請更多的專家和學者來到運河,觸摸運河文脈,感受德州運河文化的魅力。活動現場,專家團一行先後參觀了德州國泰商砼有限公司、古運河德州段河道、小鍋市社區,深入了解了當地的運河文化,感受了當地古樸的民俗風情。
千里運河第一灣:河畔舊廠區變身宿遷網紅公園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公園充分利用大運河宿遷段豐富的文化遺産,深入挖掘大運河的建設和發展歷史,重點打造靳輔廣場、四世同堂廣場、運河記憶館等景觀節點,復現了宿遷對大運河的文化記憶。宿遷市住建局市供排水管理中心副主任顏崇照介紹,運河灣公園是宿遷市委市政府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把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具體行動,是宿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項目,是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