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這座百米“透明鋼塔”將矗立揚州古運河畔

發佈時間: 2020-12-28 16:10:40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大運塔頂部圍擋拆除。孔生攝

揚州網訊 (記者張孔生)記者昨天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施工現場看到,經過施工人員全力奮戰,博物館目前主體已建成,配套工程施工正在快速推進。值得一提的是,大運塔工程頂部施工圍擋開始拆除,預計春節前,這座百米“透明鋼塔”將聳立於古運河畔,初現“三塔映三灣”勝景。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位於運河三灣風景區,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79373.59平方米,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博物館整體基調為唐代建築風格,整體館型採用了巨型船隻造型,同時融入風帆元素。整個博物館的設計理念,也揭示了揚州與運河的緊密聯繫。博物館旁的大運塔,塔高百米,可通過館頂建設的長虹臥波式長廊進入。主塔以唐塔的風格設計,將重現唐風古韻。

“大運塔距離文峰塔大約1.2公里,距離高旻寺天中塔大約4公里,站在三灣風景區最高的觀景臺上遠眺,南北兩個方向分別可以看到一座塔尖:北邊是文峰塔,南邊是天中塔,三塔將在運河邊連成一條線,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景觀。”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

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大運塔頂部的施工圍擋已開始拆除,可以看到最上端刺入雲端的塔剎部分。據施工人員介紹,塔剎位於塔的最高處,是塔頂攢尖收尾的重要部分,也是“觀表全塔”和塔上最為顯著的標記。“與傳統的古塔採用磚、木材料不同,具有現代風韻的大運塔建設以鋼結構和玻璃作為主材料,未來大運塔全部建成亮相後,不僅是揚州史上首座百米鋼塔,也是史上首座以玻璃為主材料的透明寶塔。”施工人員告訴記者。

工程負責同志介紹,大運塔建設共用去鋼構件2200多噸,塔建築面積為4935平方米,其中地上4427平方米,地下508平方米。大運塔地下1層,地上明層9層,同時有兩個暗層,主體建築高度103米,加上頂部塔尖,總高度達到110多米。“整個大運塔計劃春節前全部建成,而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為保存大運河歷史記憶、傳承大運河文化發展的新時代經典之作,進一步彰顯大運河文化特色。”

 

推薦閱讀
“首博(東館)鑲嵌于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 古韻風帆”描繪運河圖景 坐落在運河之畔,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的首都博物館(東館),在設計上以運河為線索,將歷史文化融入建築,主樓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共用大廳形如船隻,堅實厚重,描繪出一幅運河圖景。原標題:首博(東館)鑲嵌于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本報訊(記者陳強)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首都博物館(東館),日前傳出捷報——主樓已出“正負零”,正在進行首層結構施工。北投集團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項目,位於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閒組團,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滸墅關:一體化發展演繹現代版“運河繁華圖” 在全力謀轉型超越的新發展階段,努力讓創新創業者、居民百姓共用新發展成果,滸墅關進一步明確下階段目標:緊緊圍繞蘇州建設“現代國際大都市、美麗幸福新天堂”發展定位,瞄準全國一流打造現代産業園區,提升城市建設水準,突出滸墅關文化特色,聚焦運河文化小鎮、老鎮改造、三村一體等項目,科學合理佈局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全方位系統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在滸墅關一體化發展正式運作啟動儀式上,總投資近640億元的10個重大項目進行現場簽約,項目涉及生物醫藥、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産業合作、文化旅遊等領域。緊緊圍繞運河文化古鎮片區、運河産業新城片區、城際商務片區、大陽山數字經濟園片區、大陽山文旅片區、鄉村振興片區、新滸工業園高端製造片區、陽山工業園科技創新片區八大産業片區,突出抓好智慧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資訊技術等主導産業謀劃儲備,進一步強鏈補鏈擴鏈。
感悟運河文化魅力 德州開展古運河文化主題采風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王觀博通訊員李建廣德州報道為充分感受德州市古運河文化,觸摸深厚寬廣的運河文脈,12月26日,德州市董子文化研究會、運河文化專委會組織專家學者進行采風調研,德州市政協原主席、市董子文化研究會名譽主席滿春重,德州市政協原副主席、研究會主席楊光來,德州市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研究會顧問杜深江,德州學院原黨委副書記、研究會顧問季桂起,《環境與生活》雜誌副總編、研究會執行主席麻然松等2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調研活動。作為土生土長的運河人,袁慶亮深感保護運河的責任重大,“我們作為董子文化研究會理事單位,接下來將會邀請更多的專家和學者來到運河,觸摸運河文脈,感受德州運河文化的魅力。活動現場,專家團一行先後參觀了德州國泰商砼有限公司、古運河德州段河道、小鍋市社區,深入了解了當地的運河文化,感受了當地古樸的民俗風情。
千里運河第一灣:河畔舊廠區變身宿遷網紅公園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公園充分利用大運河宿遷段豐富的文化遺産,深入挖掘大運河的建設和發展歷史,重點打造靳輔廣場、四世同堂廣場、運河記憶館等景觀節點,復現了宿遷對大運河的文化記憶。宿遷市住建局市供排水管理中心副主任顏崇照介紹,運河灣公園是宿遷市委市政府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把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具體行動,是宿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項目,是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