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奮力譜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新篇章
“‘運河之都’新景象,風浪裏鑄就勇氣,邁出敢為人先的嶄新步伐……”日前,在央視熱播的《遠方的家·大運河》淮安系列節目,講述了大運河淮安段過去的故事,展現了全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淮安風采。
淮安市大運河辦自3月底組建以來,圍繞國家和省大運河規劃工作部署,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要求,聚焦“韆鞦淮揚”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唱響高品質發展的“大運河之歌”。
高標準繪就淮安段藍圖
今年3月,淮安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正式揭牌,成為市級管理協調機構,統籌規劃、督導推動全市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我市緊緊圍繞中辦、國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和省人大常委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出臺全國運河沿線城市第四部、江蘇省第一部專門針對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淮安市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條例》,建立大運河文化遺産綜合保護協調機制和責任清單制度,為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提供法治保障。
在市發改部門牽頭下,我市完成《淮安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編制並報省聯審。《規劃》以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主線,梳理項目、細化目標,著力構建“五園三帶十點”主題展示區,形成大運河淮安段國家文化公園展示體系。
我市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納入全市高品質跨越發展指標考核體系,印發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要點,編排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健全完善了督查督辦、協調會辦、溝通聯絡、資訊通報等推進機制。成功組建大運河(淮安)文化旅遊發展基金,出臺《江蘇省大運河(淮安)文化旅遊發展基金管理辦法》,為淮安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高效率實施標誌性工程
日前,橫跨京杭大運河、裏運河的枚皋路大橋旁,中國水工科技館緊張施工。
市大運河辦按照市委、市政府“重推重抓一批標誌性項目、特色化活動,在全國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創樹淮安特色,打造淮安樣板”的工作要求,堅持以項目為抓手,全力以赴,高效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高效推進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建設,聘請院士領銜的高端團隊做規劃設計,保障實現“世界一流、傳世之作”的規劃建設定位,中國水工科技館目前已列入省大運河文化公園重點建設項目、市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和中心城市建設計劃。
高效推進中國漕運城-板閘遺址公園PPP項目清算和復工工作,中國漕運城1號地塊項目已具備招標施工單位的准許條件,板閘遺址公園項目完成重啟相關工作,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
高效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識別系統導入工作,成功打造全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識別系統導入工作的樣板段、示範段。
高品質唱響大運河之歌
大運河淮安段歷史底蘊深厚、人文資源豐富。市大運河辦與有關縣區、市直部門通力協作,深入挖掘大運河淮安段特色文化,著力打響“運河之都、水城淮安”城市品牌,彰顯“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城市特質。
致力品牌打造。聯合市體育局、市文旅局等單位,精心策劃並成功舉辦淮安市首屆大運河龍舟公開賽;承辦以“涌動運河,醉美淮安”為主題的全國A級賽事2020年中國·淮安大運河鐵人三項賽;舉辦第二屆大運河文旅博覽會分會場暨第三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第十五屆臺商論壇期間,淮安成立大運河文化研究中心,兩岸青年大運河文化體驗營在淮安開營。
推進文化傳承。協助央視《遠方的家》攝製組在淮拍攝大運河系列紀錄片,《融南匯北水韻淮安》《淮安人的運河情》《千載運河話古今》《偉人故里人文淮安》在中央電視臺四套播出;協助央視紀錄片頻道調研淮安大運河資源,節目預計明年播出;聯合市文旅局持續開展大運河水上戲曲非遺項目展演,拍攝淮安運河宣傳片;協調有關縣區推進“大運河口述”影像數據庫項目建設;組織著名作家開展“運河之都”淮安行采風活動,一批宣傳淮安運河文化的精品力作即將推出。
強化遺産保護。指導有關縣區完成洪澤湖大堤菱角塘段、周橋大塘段生態修復和文化展示方案編制,方案通過省水利廳審批。籌劃成立淮安市大運河文化研究會,為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提供理論保障和智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