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淮安奮力譜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新篇章

發佈時間: 2020-12-25 15:20:57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劉權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運河之都’新景象,風浪裏鑄就勇氣,邁出敢為人先的嶄新步伐……”日前,在央視熱播的《遠方的家·大運河》淮安系列節目,講述了大運河淮安段過去的故事,展現了全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淮安風采。

淮安市大運河辦自3月底組建以來,圍繞國家和省大運河規劃工作部署,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要求,聚焦“韆鞦淮揚”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唱響高品質發展的“大運河之歌”。

高標準繪就淮安段藍圖

今年3月,淮安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正式揭牌,成為市級管理協調機構,統籌規劃、督導推動全市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我市緊緊圍繞中辦、國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和省人大常委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出臺全國運河沿線城市第四部、江蘇省第一部專門針對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淮安市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條例》,建立大運河文化遺産綜合保護協調機制和責任清單制度,為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提供法治保障。

在市發改部門牽頭下,我市完成《淮安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編制並報省聯審。《規劃》以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主線,梳理項目、細化目標,著力構建“五園三帶十點”主題展示區,形成大運河淮安段國家文化公園展示體系。

我市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納入全市高品質跨越發展指標考核體系,印發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要點,編排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健全完善了督查督辦、協調會辦、溝通聯絡、資訊通報等推進機制。成功組建大運河(淮安)文化旅遊發展基金,出臺《江蘇省大運河(淮安)文化旅遊發展基金管理辦法》,為淮安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高效率實施標誌性工程

日前,橫跨京杭大運河、裏運河的枚皋路大橋旁,中國水工科技館緊張施工。

市大運河辦按照市委、市政府“重推重抓一批標誌性項目、特色化活動,在全國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創樹淮安特色,打造淮安樣板”的工作要求,堅持以項目為抓手,全力以赴,高效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高效推進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建設,聘請院士領銜的高端團隊做規劃設計,保障實現“世界一流、傳世之作”的規劃建設定位,中國水工科技館目前已列入省大運河文化公園重點建設項目、市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和中心城市建設計劃。

高效推進中國漕運城-板閘遺址公園PPP項目清算和復工工作,中國漕運城1號地塊項目已具備招標施工單位的准許條件,板閘遺址公園項目完成重啟相關工作,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

高效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識別系統導入工作,成功打造全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識別系統導入工作的樣板段、示範段。

高品質唱響大運河之歌

大運河淮安段歷史底蘊深厚、人文資源豐富。市大運河辦與有關縣區、市直部門通力協作,深入挖掘大運河淮安段特色文化,著力打響“運河之都、水城淮安”城市品牌,彰顯“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城市特質。

致力品牌打造。聯合市體育局、市文旅局等單位,精心策劃並成功舉辦淮安市首屆大運河龍舟公開賽;承辦以“涌動運河,醉美淮安”為主題的全國A級賽事2020年中國·淮安大運河鐵人三項賽;舉辦第二屆大運河文旅博覽會分會場暨第三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第十五屆臺商論壇期間,淮安成立大運河文化研究中心,兩岸青年大運河文化體驗營在淮安開營。

推進文化傳承。協助央視《遠方的家》攝製組在淮拍攝大運河系列紀錄片,《融南匯北水韻淮安》《淮安人的運河情》《千載運河話古今》《偉人故里人文淮安》在中央電視臺四套播出;協助央視紀錄片頻道調研淮安大運河資源,節目預計明年播出;聯合市文旅局持續開展大運河水上戲曲非遺項目展演,拍攝淮安運河宣傳片;協調有關縣區推進“大運河口述”影像數據庫項目建設;組織著名作家開展“運河之都”淮安行采風活動,一批宣傳淮安運河文化的精品力作即將推出。

強化遺産保護。指導有關縣區完成洪澤湖大堤菱角塘段、周橋大塘段生態修復和文化展示方案編制,方案通過省水利廳審批。籌劃成立淮安市大運河文化研究會,為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提供理論保障和智力支援。

 

推薦閱讀
“首博(東館)鑲嵌于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 古韻風帆”描繪運河圖景 坐落在運河之畔,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的首都博物館(東館),在設計上以運河為線索,將歷史文化融入建築,主樓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共用大廳形如船隻,堅實厚重,描繪出一幅運河圖景。原標題:首博(東館)鑲嵌于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本報訊(記者陳強)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首都博物館(東館),日前傳出捷報——主樓已出“正負零”,正在進行首層結構施工。北投集團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項目,位於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閒組團,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滸墅關:一體化發展演繹現代版“運河繁華圖” 在全力謀轉型超越的新發展階段,努力讓創新創業者、居民百姓共用新發展成果,滸墅關進一步明確下階段目標:緊緊圍繞蘇州建設“現代國際大都市、美麗幸福新天堂”發展定位,瞄準全國一流打造現代産業園區,提升城市建設水準,突出滸墅關文化特色,聚焦運河文化小鎮、老鎮改造、三村一體等項目,科學合理佈局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全方位系統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在滸墅關一體化發展正式運作啟動儀式上,總投資近640億元的10個重大項目進行現場簽約,項目涉及生物醫藥、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産業合作、文化旅遊等領域。緊緊圍繞運河文化古鎮片區、運河産業新城片區、城際商務片區、大陽山數字經濟園片區、大陽山文旅片區、鄉村振興片區、新滸工業園高端製造片區、陽山工業園科技創新片區八大産業片區,突出抓好智慧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資訊技術等主導産業謀劃儲備,進一步強鏈補鏈擴鏈。
感悟運河文化魅力 德州開展古運河文化主題采風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王觀博通訊員李建廣德州報道為充分感受德州市古運河文化,觸摸深厚寬廣的運河文脈,12月26日,德州市董子文化研究會、運河文化專委會組織專家學者進行采風調研,德州市政協原主席、市董子文化研究會名譽主席滿春重,德州市政協原副主席、研究會主席楊光來,德州市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研究會顧問杜深江,德州學院原黨委副書記、研究會顧問季桂起,《環境與生活》雜誌副總編、研究會執行主席麻然松等2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調研活動。作為土生土長的運河人,袁慶亮深感保護運河的責任重大,“我們作為董子文化研究會理事單位,接下來將會邀請更多的專家和學者來到運河,觸摸運河文脈,感受德州運河文化的魅力。活動現場,專家團一行先後參觀了德州國泰商砼有限公司、古運河德州段河道、小鍋市社區,深入了解了當地的運河文化,感受了當地古樸的民俗風情。
千里運河第一灣:河畔舊廠區變身宿遷網紅公園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公園充分利用大運河宿遷段豐富的文化遺産,深入挖掘大運河的建設和發展歷史,重點打造靳輔廣場、四世同堂廣場、運河記憶館等景觀節點,復現了宿遷對大運河的文化記憶。宿遷市住建局市供排水管理中心副主任顏崇照介紹,運河灣公園是宿遷市委市政府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把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具體行動,是宿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項目,是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