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河北滄州大運河綠色生態廊道明年初步建成

發佈時間: 2020-10-21 11:18:19 | 來源: 河北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泊頭市運河景觀帶全景。泊頭市委宣傳部供圖

▲滄州鐵獅與舊城遺址公園鳥瞰圖。滄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統籌協調六大類19個專項任務,至2020年底,主城區段全部、城區以外具備條件的河道完成清淤疏浚;至2021年,文化遺産實現應保盡保,綠色生態廊道初步建成;至2022年,實現主幹河道正常來水年份全線有水,南水北調東線輸水線路繞行滄州中心城區、泊頭及青縣城區。實施文化遺産普查建檔工程,對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産進行全面普查,逐項制定重點文物保護方案

日前,《滄州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實施方案》出臺,滄州市提出,要切實搞好頂層設計、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城鄉區域統籌協調六大類19個專項任務。至2020年底,主城區段全部、城區以外具備條件的河道完成清淤疏浚。至2021年,文化遺産實現應保盡保,綠色生態廊道初步建成。至2022年,實現主幹河道正常來水年份全線有水,南水北調東線輸水線路繞行滄州中心城區、泊頭及青縣城區。

滄州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主要思路及目標在城市區層面,堅持“4434”工作思路,一是明確“四個定位”,即“大運河文化重要承載地、城市生態休閒走廊、城市重要標誌、大運河國際馬拉松賽事舉辦地”;二是打造“四大片區”,即永濟片區(渤海路至永濟路)、人民公園片區(永濟路至新華路)、清風樓片區(新華路至黃河路)、禦河片區(黃河路至海河路);三是明確“三條主線”,即保護綠線、風貌建築控制線、核心監控區範圍線;四是抓好“四項工程”,即河道拓寬清淤、堤頂路貫通提升、兩岸綠化提升、運河橋梁修建裝修及兩岸亮化等工程。

在全市域層面,至2020年底,主城區段全部、城區以外具備條件的河道完成清淤疏浚。至2021年,文化遺産實現應保盡保,綠色生態廊道初步建成。至2022年,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各領域重點工作順利推進,實現主幹河道正常來水年份全線有水,重點片區和特色文化集群打造效果顯著,具有滄州特色的大運河文化展示帶、生態景觀帶、全域旅遊帶、協同發展示範帶初具雛形,滄州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順利推進,大運河上的園博會順利舉辦。至2025年,滄州段大運河文化遺産實現全面保護,主幹河道實現全線有水,綠色生態廊道全面建成,文化旅遊形成統一品牌。實現主幹河道正常來水年份全線有水,完成岸線修復,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適宜河段實現旅遊通航;建成大運河綠色廊道景觀林帶,生態空間佈局基本形成。

搞好頂層設計,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

為推進滄州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滄州市將實行頂層設計,在全市域層面形成“1+1+6”的規劃體系。“1”即滄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1”即滄州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實施方案,“6”即滄州市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交通體系建設、土地利用6個專項規劃,沿線各縣(市)制定出臺本區域實施方案。在滄州城市區層面形成“1+2+N”的規劃體系。“1”即城市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思路,“2”即城市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城市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控制性詳細規劃,“N”包括專項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工程設計。

做好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加強對大運河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利用,結合滄州市實際,起草《滄州市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條例》,按照法定程式出臺。實施文化遺産普查建檔工程,對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産進行全面普查,逐項制定重點文物保護方案。持續推進滄州段大運河全線整體考古勘探研究工作,對滄州舊城、南皮古皮城等重要遺址遺跡進行研究性考古發掘。此外,實施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做好滄州鐵獅、滄州舊城遺址、泊頭清真寺、泊頭華北局城工部、泊頭市齊堰窯址、東光縣連鎮謝家壩、東光碼頭遺址及沉船點、吳橋安陵樞紐、青縣馬廠炮臺等重要遺産遺跡的保護修繕。建立重點點段文物安全遠端監控體系及大運河文物安全預警檢測體系,全面建立文物長效管護機制。另外,實施大運河文化展示與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傳承工程。積極推進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館、滄縣黃遞鋪舞獅文化運河生態改造項目、吳橋大運河文化産業園、南皮縣張之洞文化展覽中心等一批文化遺産保護展示項目建設。

加強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實施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加強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實施河道整治提升工程,對滄州全市域運河沿線開展沿線橋涵摸底、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拆臨拆違等整治提升工程。適時開展堤防加固、險工治理、攔河和穿堤建築物除險加固、堤頂道路硬化等工程,保證南水北調東線輸水線路繞行滄州中心城區、泊頭及青縣城區。2020年完成解放路至黃河路段河道清淤、邊坡改造等基礎工作。

搞好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工程,明確大運河在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方面的主要任務,制定實施計劃和管理保護措施。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測定界工作,嚴格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和土地開發利用。制定大運河核心監控區負面清單,對不符合要求的已有項目和設施制定搬離方案。實施河道兩側1000米範圍內村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清除河道及沿岸垃圾,整治規模畜禽養殖,因地制宜對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對沿線村莊街道、庭院、隙地和路渠溝塘進行綠化。推進實施滄州市大運河主城區段生態修復、展示區一期改造提升、園博園區域改造提升、滄縣捷地減河文化生態提升改造等一批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同時,實施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工程。到2022年全市再壓減地下水開採量2.34億立方米,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實施水環境污染防治工程,對大運河(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工程)沿線區域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完善南運河沿線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等基礎設施,健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機制。實施綠色廊道建設工程,在大運河兩側宜綠化地段建設綠色廊道景觀帶,宜寬則寬,宜窄則窄,爭取沿線每個縣(市)建成一個特色經濟林基地。

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促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

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實施文化産業帶建設工程,推動吳橋雜技大世界景區旅遊服務功能提升。加快建設泊頭十里香酒文化産業園、青縣紅木文化博物館、中國大運河·吳橋雜技樂園。實施旅遊交通建設工程,2020年完成全市域堤頂路暢通規劃設計,2021年完成全線航道測量,為實現旅遊通航提供基礎性保障。在重要節點建設旅遊碼頭。完成中心城區堤頂路暢通整治,大運河亮化工程項目(解放橋至九河橋段)。實現全市域堤頂路貫通,串聯運河全線兩側現有公路,建設運河風景道,打造高標準馬拉松賽道及自動駕駛沿河通道。此外,實施産業融合發展工程。在滄州城市區層面,實施南湖文化街區改造提升、大運河文旅服務中心、小南門片區提升改造。在市域層面,推進吳橋運河雜技風情街、酒章文創園等一批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加快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産業園等一批新型農業産業項目建設。

促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實施運河城市建設工程,建設高品質的濱河休閒帶和運河風情走廊,塑造大運河樞紐城市形象。在中心城區10平方公里的河道用地上,落實文保、水利等規劃、規定要求,通過滄州大運河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打造一個帶狀矩形生態修復空間;在52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設用地上,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完善城市功能,以大運河為城市中軸線,科學調動資源要素向運河及兩端聚集,打通通河綠廊,形成枝幹相連的綠色骨架。打造南北兩座生態新城,實施禦河、清風樓、人民公園、永濟四大片區建設,激活發展引擎,拉動城市經濟,引領滄州轉型升級。推進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公園、水月文化産業園、文旅小鎮等項目建設。同時,實施運河村鎮建設工程。構建“一線多珠”協同發展格局,加快推進滄縣興濟運河美食小鎮(二期),東光連鎮謝家壩運河古鎮、東光碼頭宜居宜遊小鎮、南霞口鎮大運河康養小鎮、吳橋岳莊民俗文化小鎮、桑柘風情古鎮、古郡安陵、梁集雜技康養小鎮、大運河吳橋雜技山水小鎮建設,到2022年基本形成大運河“一線多珠”的文化特色旅遊格局。此外,積極推動運河沿線鄉村振興示範區創建,力爭到2022年沿線縣(市、區)都建有縣級以上鄉村振興示範區。

為加強要素保障,滄州市提出,科學統籌,合理安排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以及旅遊發展基金等資金,傾斜用於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有關項目,積極爭取國家資金和政策性銀行貸款支援。拓展融資渠道,引進戰略投資方,形成多渠道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同時,強化土地政策支援,優先考慮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項目用地需求,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優先考慮。在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鼓勵各地按照相關規定,盤活農村閒置建設用地資源,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優化建設用地結構和佈局。

推薦閱讀
河南省“行走大運河”網路主題宣傳活動啟動 由21家中央新聞網站、省級新聞網站組成的網路媒體採訪團,從鶴壁出發,沿大運河到安陽、焦作、洛陽、開封進行採訪,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巨大價值,全景展現一千多年來大運河的歷史變遷,唱響千年運河、千年傳承、千年風情。下一步,河南將圍繞“國運”“城運”“水運”“物運”“文運”五大建設內容,將大運河河南段建設成為踐行兩山理論的生態帶、再現源頭神韻的景觀帶、傳承華夏文明的文化帶、承接國家戰略的産業帶、展示文化自信的交流帶,為打造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大運河亮麗名片貢獻中原精神和河南力量,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運河文化旅遊絢麗篇章。永濟渠(衛河)仍在發揮防洪灌溉和生態景觀作用。
河北滄州大運河綠色生態廊道明年初步建成 實施文化遺産普查建檔工程,對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産進行全面普查,逐項制定重點文物保護方案日前,《滄州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實施方案》出臺,滄州市提出,要切實搞好頂層設計、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城鄉區域統籌協調六大類19個專項任務。“1”即滄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1”即滄州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實施方案,“6”即滄州市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交通體系建設、土地利用6個專項規劃,沿線各縣(市)制定出臺本區域實施方案。至2025年,滄州段大運河文化遺産實現全面保護,主幹河道實現全線有水,綠色生態廊道全面建成,文化旅遊形成統一品牌。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六“左安門(下)” 外城的南墻東面是左安門。左安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城樓為單層單檐歇山式,與右安門東西對稱,因箭樓外側門洞有石砌礓擦的原因,俗稱“礓擦門”。當年因為北疆烽火連年,為加強京師防備與治理建外城。永定門是外城南垣正門,當年它取代了正陽門的位置成為了整個京城的南大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六“左安門(上)” 外城的南墻東面是左安門。左安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城樓為單層單檐歇山式,與右安門東西對稱,因箭樓外側門洞有石砌礓擦的原因,俗稱“礓擦門”。當年因為北疆烽火連年,為加強京師防備與治理建外城。永定門是外城南垣正門,當年它取代了正陽門的位置成為了整個京城的南大門。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