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五“廣渠門(上)”

發佈時間: 2020-10-21 10:56:2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緣于“北京是運河漂來的”,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在費孝通等領導、專家的指導與關懷下組織書畫家、專家、學者三百餘人,耗資逾千萬元,歷時八年組織創作了《京門九衢圖》及《古運回望圖》姊妹篇。主創團隊成員83每人平均為國家頂級畫家,採用中國傳統繪畫的長卷形式進行創作和表現,以“工兼寫”的手法,還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門的功能作用和規劃藝術,採用由外觀內的方式,以通州大運河入通惠河過西便門講起,繞皇城後至廣安門結束。

廣渠門

林林書于年九十二

咏廣渠門 〔清〕尤侗

沙河口外草蕭蕭,落日西山影寂寥。

空繞紫城尋陌路,只看白塔起雲霄。

廣渠門-作用

廣渠門位置在外城的東垣南端,原有明代的皇木廠遺址,明代北京宮殿的建築用木材都堆積貯存在那裏,因此廣渠門外原是皇家儲木場。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廣渠門篇鑒賞

廣渠門

廣渠門是北京外城城墻東側的唯一一座城門,曾稱大通橋門,又稱沙窩門。廣渠門是老北京城門中比較簡樸的一個,建於明朝的嘉靖三十二年(1544年),主要包括廣渠門城樓、箭樓和甕城,與北京外城西側廣安門相對稱,是一個相對比較小的城門。但是,它的甕城大有故事,這裡曾經過明末和清末兩次大戰,見證了兩個朝代的滅亡,甕城裏盛滿了血淚。正是:一門閉啟隔時代,兩朝興衰見小城。

圖為《京門九衢圖》-北京市原地稅局領導觀看長卷留影

北京只有內城的九個城門,後來,蒙族韃靼部逐步統一了西北各少數民族,強盛而不可一世,不斷向內地侵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其首領俺答率眾到京,沿途大肆燒殺搶掠,民居盡被大火燒燬,百姓無家可歸,慘不忍睹,史稱“庚戌之變”。年輕的遇著寇眾,不是被殺,就是被擄,年輕婦女被擄,自然也就保不住什麼貞操了。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廣渠門篇鑒賞

後來邊患更為嚴重,北京外城有居民數十萬戶,商賈雲集,如果不修築外城,韃靼鐵騎再次襲擊北京,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嘉靖皇帝命令修築外城,原來設想外城將內城完全圍在裏面,形成一個“回”字形,等到工程開始後才發現,土木之工,不可擅動,有那個心沒那個力,朝廷負擔不起巨大費用,於是只得決定先修築南面的城墻,因為南邊商業比較發達,住戶也比較多,所以形成了北京城現在的“凸”字形的形狀。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廣渠門 -門樓

廣渠門門樓低矮,僅一層,廊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四週有回廊。甕城呈弧形。箭樓為單檐山頂,正面及兩側各辟箭窗二層,正面每層7孔,兩側每層各3孔,共26孔。箭樓下開拱形門洞。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廣渠門篇鑒賞

廣渠門 -甕城

廣渠門的甕城很有特點,一般城池的甕城作為戰備要地,裏面沒有建築物和居民,而廣渠門的甕城裏面有幾家店舖。在甕城裏面兩側各有四五家店舖,形成一條小型商業街,很像一座微型小城。記得路南有一家中藥鋪、一家紙店,還有一家山貨店。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廣渠門 -箭樓

四週均是城墻,前邊有箭樓的城門,後邊有城樓的城門,城門關閉後,這個地方很是幽靜,也很安全,幼年時每走過這裡,都要在這裡遊玩很長時間,捨不得離開,心想如能住在裏邊該有多好,很羨慕住在裏邊的人。現在想來這個地方也很危險,如遇火警,無處可逃。城外關廂只有一個糧食集市,東南鄉的農民把自家産的糧食拿到這裡來賣,逢集的日子比較熱鬧,城內有一家老字號的裕順齋糕點鋪,它的炸排叉全市有名,很多酒館都從這裡批發排叉,賣給顧客作為下酒菜。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廣渠門篇鑒賞

廣渠門-歷史

廣渠門雖然不算高大,但由於其位於外城一片相對荒涼的開闊地,所以看上去比實際的規模雄偉些,猶如從平地巍然聳立,睥睨著毗鄰的城墻。清軍圍城的歷史話題,清軍向廣渠門一帶移動,現在看來是一個危險的徵兆——時間上推至崇禎二年,在寧遠、寧錦戰役失利的皇太極率十萬清軍繞道古北口迂迴北京,次年一月兵臨城下,大明朝危在旦夕。督師袁崇煥聞訊急率9000關寧鐵騎星夜兼程回京救駕,于廣渠門外與清軍展開了一場兵力懸殊的血戰。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戰場拉鋸範圍有十余裏之廣,從清晨一直打到傍晚,袁崇煥身先士卒,多處負傷。在明軍的頑強抗擊下,清軍終於不支,敗退15里。袁崇煥率軍一直追殺到運河邊上,清軍勁旅阿巴泰、阿濟格、思格爾三部被擊潰。皇太極被迫移師南海子,以獲喘息。此時他醒悟到,袁崇煥是其入主中原的最大障礙,於是策劃朝內閹黨設反間計加以陷害。昏庸的崇禎皇帝果然中計,于崇禎三年將袁崇煥淩遲處死,“爭噉其肉,皮骨已盡”,鑄成中國歷史上的千古奇冤。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廣渠門篇鑒賞

然而,時間下迄至光緒二十四年,地點依然是廣渠門外。此時八國聯軍已佔領了天津、通州,之後直逼北京,在朝陽門久攻不下的情況下,便移兵至守備薄弱的廣渠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此時清軍已從進攻者轉換為防守者,而大清朝已是國力衰敗、風雨飄搖。由於兵力不足,朝廷只能把年歲已高的旗兵編入守城隊伍,這些人平日養尊處優,大敵當前已是力不從心,有的還有吸毒嗜好,守城時除帶火槍外,另配煙槍,這樣的軍隊與當年威風八面的八旗鐵騎已不可同日而語,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很快城池告破,慈禧攜光緒帝倉皇西逃,揭開了庚子之變的帷幕。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歷史有時就是這樣的巧合,270年間在廣渠門的兩次戰事,見證了大清朝由盛而衰的全過程。一座城門一道河,原本是中國人防衛意識中堅不可摧的精神屏障,既庇護著統治者,也庇護著他的子民。然而,當一個王朝氣數已盡時,任何堅固的城池,都無法挽救其滅亡的命運,就如沉凝欲墮的夕陽,終將落入地平面下,唱響一個朝代終結的輓歌。大明朝如此,大清朝亦如此。廣渠門作為見證者也許是一種偶然,但在歷史的必然進程中,偶然也可成為必然的契機和推手,因而互為一種無法割捨的宿命關係。而經歷了戰火兵燹之後的廣渠門已是彈痕纍纍,百孔千瘡,難掩衰敗頹勢。所謂“通暢順達”也成為其命運多舛的另一種諷刺。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廣渠門篇鑒賞

其實,沒有戰事的廣渠門外還是平靜、祥和的。老北京是一座貴族精神和貧民意識交融並存的城市,而廣渠門無疑是屬於貧民化的。它本是北京城的另一個水門,運載民用水的水車,就從這裡出入,相對專走“禦水”的西直門,平添了一份低調、親民的色彩。據《順天府志》記載,當年廣渠門外由於水源豐沛,池塘、運河兩邊蘆葦蔽岸,垂柳梳風,景色居然頗為旖旎,現有地名“垂楊柳”就是最好的佐證。直到上個世紀中葉,這裡還有成片成片的麥田,雖無長亭古道,但斜陽衰草間也是一派郊野風光。現在的廣渠門外大街,還有以“馬圈”命名的車站,它得名于早年間的儒王墳,每到清明時節,睿親王府的人來此掃墓踏青,這裡便是存放車轎、拴係騾馬的地方。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廣渠城門寬大開闊,略呈尖拱狀,東出城關,是一條磚砌的護城河,上臥一座古老石橋,承接著來往的行客。瑞典學者奧斯伍爾德在其所著《北京的城墻和城門》一書中,對廣渠門外的邂逅有著這樣一段描述:“有一天我去參觀這座偏僻的城門時,碰巧遇到一支婚禮行列經城門而過,一長列參加婚禮的人,跟隨在五彩繽紛的花轎後面,用抬桿和長扁擔載著各種禮品。隊伍一過城門,就無法保持平穩的步伐,不得不時常跳過路面上的坑石,並放慢速度,以適應這段坑坑洼洼的土路。”其祥和的民風和糟糕的路況可見一斑。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廣渠門篇鑒賞

廣渠門外的關廂地帶,曾是一個糧食集市,東南鄉的農民把糧食拿到這裡交易,逢集的日子人來車往,甚為熱鬧。所謂“關廂”,是指城門外小商小販和無業遊民聚集居住的土街,環境雜亂,雖上不得臺面,卻有著鮮活的鄉土和草根氣息,成為老北京區域民俗的一種另類景觀。據説廣渠門外的馬圈,就是北京的最後一個關廂。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長卷內容摘要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京門九衢圖》所展現的老北京城以宮城為核心,宮城中的中軸線縱貫南北,在中軸線兩側,一些壇廟、寺觀、苑林、府第、衚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對稱佈局。格局嚴謹、層次分明形成了這座著名都城獨具特色的整體風貌。

圖為《京門九衢圖》-老北京城門創作資料用圖

經過元、明、清三代發展形成的這座都城,是歷史文化、科技藝術和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集中體現,是勞動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

作者介紹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文創産品聯盟主席,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

為續接千年曆史文脈,傳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華先生先後組織創作了《迎香港回歸百米長卷》《迎澳門回歸書畫百米長卷》《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週年》《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及《重遊運河圖》等七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對京杭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明代中興時期歷史橫切面的真實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

《京門九衢圖》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國傳統繪畫“工兼寫”的手法,藝術地再現了六朝古都北京“內九外七皇城四”二十個城門樓以城墻和護城河為紐帶聯結起來的建築格局,展現清王朝鼎盛時期(康乾盛世)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築、體育、民俗等方面壯麗廣闊的場景面貌。

推薦閱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六“左安門(下)” 外城的南墻東面是左安門。左安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城樓為單層單檐歇山式,與右安門東西對稱,因箭樓外側門洞有石砌礓擦的原因,俗稱“礓擦門”。當年因為北疆烽火連年,為加強京師防備與治理建外城。永定門是外城南垣正門,當年它取代了正陽門的位置成為了整個京城的南大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六“左安門(上)” 外城的南墻東面是左安門。左安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城樓為單層單檐歇山式,與右安門東西對稱,因箭樓外側門洞有石砌礓擦的原因,俗稱“礓擦門”。當年因為北疆烽火連年,為加強京師防備與治理建外城。永定門是外城南垣正門,當年它取代了正陽門的位置成為了整個京城的南大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五“廣渠門(下)” 廣渠門位置在外城的東垣南端,原有明代的皇木廠遺址,明代北京宮殿的建築用木材都堆積貯存在那裏,因此廣渠門外原是皇家儲木場。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五“廣渠門(上)” 廣渠門位置在外城的東垣南端,原有明代的皇木廠遺址,明代北京宮殿的建築用木材都堆積貯存在那裏,因此廣渠門外原是皇家儲木場。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