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畔 新地標

發佈時間: 2020-10-12 09:36:45 | 來源: 杭州日報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10月10日,位於拱墅區大運河中央公園核心區的運河大劇院正在披上“銀裝”,這座大運河畔的藝術殿堂主體工程已完工,幕墻及室內外裝修也已完成80%以上,預計可在明年3月竣工交付。

運河大劇院地面建築面積19000平方米,建築造型獨特,從空中俯瞰像一個迴旋的水波。劇院內設有1200座通用劇院和400座多功能小劇院,以及數位科技整合空間、空中多功能廳等特色配套商業設施,兼具文化展示及商業配套功能。

推薦閱讀
建立治理聯盟 杭湖(京杭運河·苕溪)流域共治啟動 為進一步統籌推進京杭運河、苕溪流域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綜合治理,10月10日上午,在東苕溪湘溪大閘,杭州市余杭區與德清縣聯合舉辦杭湖(運河、苕溪)流域共治啟動儀式。
大運河畔 新地標 10月10日,位於拱墅區大運河中央公園核心區的運河大劇院正在披上“銀裝”,這座大運河畔的藝術殿堂主體工程已完工,幕墻及室內外裝修也已完成80%以上,預計可在明年3月竣工交付。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正陽門(上)” 正陽門俗稱“前門”,位於內城中段中央,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高達九丈為內城城門之首,是皇家車轎出入之地。
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印發《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專項規劃》 《規劃》堅持以文化和生態保護為引領,著力強化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能力建設,創新文化遺産傳承利用機制,構建大運河國家記憶體系,助力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大運河成為新時代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規劃》明確了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原則,一是堅持價值主導、核心引領,挖掘闡釋大運河蘊含的愛國精神、民族精神、文化態度和思想智慧,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司主要負責人介紹,為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分別簡稱《規劃綱要》《建設方案》),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國家文物局、水利部、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遊部分別編制了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4個專項規劃,指導沿線省(市)編制了8個地方實施規劃。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