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發佈時間: 2020-07-21 09:29:0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緣于“北京是運河漂來的”,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在費孝通等領導、專家的指導與關懷下組織書畫家、專家、學者三百餘人,耗資逾千萬元,歷時八年組織創作了《古運回望圖》及其姊妹篇,反映清代康乾盛世老北京風貌的182米國畫長卷《京門九衢圖》等文化工程。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周良等專家創作研討中圖片

阜成門-作用

阜成門在元朝時叫“平則門”,明正統四年(1439年)修建內城九個門時才改叫阜成門。內城九門的用途各異。因為京西門頭溝、齋堂挖出的煤運往北京城內,阜成門是必經之地,故阜成門又稱“煤門”。據説在阜成門甕城的門洞內刻有一束梅花,就是因為“梅”、“煤”同音。老北京還有“阜成梅花報暖春”的俗話兒。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阜成門篇鑒賞

妙應寺白塔由來

妙應寺白塔位於阜成門內大街路北的妙應寺內。因寺內有通體涂以白堊的塔,故俗稱“白塔寺”,是我國重點保護文物。元世祖忽必烈崇信佛法,為迎釋迦佛舍利,在大都城西南修建了這座大型喇嘛塔。白塔始建於蒙古一元至元八年(1271年),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由尼泊爾著名工藝家阿尼哥主持興建。塔成後建寺,名“大聖壽萬安寺”,建於遼永安寺舊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白塔組成結構

白塔為藏式佛塔,磚石結構,由尼泊爾人阿尼哥設計建造。阿尼哥擅長鑄造佛像,初隨本國匠人去西藏監造黃金塔,後入元大都。他除了造北京白塔寺外,還造了五台山大塔院白塔。妙應寺白塔磚砌,外抹白堊,總高約15丈。白塔比例勻稱,狀如覆缽,其制如蓋,通體雪白。如同一個巨大的寶葫蘆矗立在密集的北京民居之間。塔的外觀由塔基、塔身、相輪、傘蓋、寶瓶等組成。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白塔塔基

塔基是用大城磚壘起,呈T形的高臺,高出地面2米,面積為1422平方米。在塔基的中心,築成多折角方形塔座,面積為810平方米,疊高9米,共三層,下層為護墻,二、三層為須彌座,每層四面各左右對稱內收兩個折角,因此擁疊出許多角石和立面。須彌座束腰部分,每塊立面都被兩邊角柱及上下梟枋所襯托。塔基上砌基座,將塔身、基座連接在一起。蓮座上又有5條環帶,承托塔身。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白塔塔身

塔身俗稱“寶瓶”,形似復缽,上安7條鐵箍,頂端為一直徑9.7米的華蓋,華蓋以厚木作底,上置銅板瓦並做成40條放射形的筒脊,華蓋四週懸挂著36副銅質透雕的流蘇和風鈴,微風吹動,鈴聲悅耳。華蓋中心處,還有一座高約5米的鎏金寶頂,以8條粗壯的鐵鏈將寶頂固定在銅盤之上。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白塔塔剎

妙應寺白塔的剎座呈須彌座式,座上豎立著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輪,即所謂的:“十三天”。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白塔寺風俗

“跑馬搖鈴關寺門”,傳説白塔寺很大,山門不在城裏,而在永定門外的大紅門,每天要跑馬搖鈴關山門呢!北京外城的大紅門就是白塔寺的山門雖不可信,但在一個周沿四至五里的大寺院(元代時每240步為一里),用跑馬方式報時關寺門,卻又合乎蒙古族的風習,這個傳説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白塔寺的風貌和規模。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白塔寺習俗

“八月八,走白塔”,自元代以來白塔寺與護國寺、隆福寺成為老北京最大最熱鬧的三大廟會之一。舊時,在北京逛廟會除了焚香拜佛求神外,還是老百姓日常購買生活用品、遊玩、買各種美食的最佳地方。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舊時的白塔寺經常開放,廟內香火不斷,山門內外商攤食攤林立。一首清代老北京民謠《正月正》中,曾用十二個月形容了老北京每個月份的主要民俗,其中有一句“八月八穿‘自由鞋'走白塔”,講的就是在秋高氣爽的八月,清代婦女脫下厚底盆鞋,換上普通漢民穿的平底鞋(自由鞋)去“走白塔”的民俗風情。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阜成門篇鑒賞

長卷內容摘要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京門九衢圖》所展現的老北京城以宮城為核心,宮城中的中軸線縱貫南北,在中軸線兩側,一些壇廟、寺觀、苑林、府第、衚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對稱佈局。格局嚴謹、層次分明形成了這座著名都城獨具特色的整體風貌。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老北京城門創作資料用圖

經過元、明、清三代發展形成的這座都城,是歷史文化、科技藝術和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集中體現,是勞動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作者介紹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文創産品聯盟主席,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

為續接千年曆史文脈,傳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華先生先後組織創作了《迎香港回歸百米長卷》《迎澳門回歸書畫百米長卷》《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週年》《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及《重遊運河圖》等七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對京杭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明代中興時期歷史橫切面的真實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

《京門九衢圖》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國傳統繪畫“工兼寫”的手法,藝術地再現了六朝古都北京“內九外七皇城四”二十個城門樓以城墻和護城河為紐帶聯結起來的建築格局,展現清王朝鼎盛時期(康乾盛世)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築、體育、民俗等方面壯麗廣闊的場景面貌。


推薦閱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阜成門(下)” 緣于“北京是運河漂來的”,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組織書畫家、專家、學者三百餘人,耗資逾千萬元,歷時八年組織創作了《古運回望圖》及其姊妹篇,反映清代康乾盛世老北京風貌的182米國畫長卷《京門九衢圖》等文化工程。
品運河美景 海外華裔青少年"體驗大運河" 中華民族有著濃厚的故土親情和家國情懷,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海外華裔學子們利用這次豐富的運河文化體驗活動,以“根”為橋、以“魂”為本、以“夢”為舟,泛舟在運河文化中,徜徉在知識海洋裏,盡情領略江蘇獨特魅力,定能收穫滿滿。活動為期30天,海外華裔青少年將跟隨網路直播鏡頭,在富有趣味性的解説中盡情領略運河沿岸城市風貌,學習中華文化,感受江蘇底蘊深厚的技藝、璀璨的文化、悠久歷史和改革開放矚目的成就。來自義大利、紐西蘭等36個國家和地區的168所華文學校、華人社團的萬餘名華裔教師和學生齊聚雲端,在專家學者講解和展示下,開啟品運河美景、傳中華文化的旅程。
廣西平陸運河納入交通運輸部規劃 將成重要出海通道 建成後將有效節約貨物水路運輸成本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平陸運河建成後將直接連通西江和欽江水系,上游通過西江水系向西直達南寧和左、右江腹地,向東直達珠三角地區,向北通過黔江—紅水河或柳江直達貴州、雲南,向南由欽州出海,是實現北部灣經濟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水上聯動,支援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要水運通道,平陸運河建成也將有效促進南寧港跨越式發展。今年底前完成平陸運河項目前期工作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明確將統籌推進長江、珠江、淮河等主要水系間的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復航工程以及平陸運河等運河溝通工程。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已于2019年啟動項目前期工作,目前正在開展平陸運河航運規劃、沿線綜合交通體系解決方案等研究工作以及系列項目前期工作,並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完成上述工作,于“十四五”初期開工建設。
京杭大運河常州站防汛應急響應升至二級 江蘇梅雨已持續38天,受15日強降雨影響,大運河常州站水位於15日15時55分達4.98米,這也是該站點今年以來出現的最高水位。據氣象部門預計,未來三天降水仍將維持。記者從常州市防汛指揮部獲悉,16日15時起,常州防汛應急響應升至二級。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