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
         

廣西平陸運河納入交通運輸部規劃 將成重要出海通道

發佈時間: 2020-07-20 10:30:58 | 來源: 南寧晚報 | 作者: 廖欣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昨日,記者從南寧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目前,連通西江和欽江水系的平陸運河正在開展前期工作。這條136千米的水運通道,建成後將成為廣西內河水運重要的一條出海通道,是實現西江黃金水道和北部灣港江海聯運的關鍵性工程,也是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貫徹落實中央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的一項重大工程。

南寧港港口設施通過能力未充分發揮

南寧港作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從2008年起得到較大發展,但發展的速度和程度相比其他內河主要港口仍存在較大差距。由於臨江産業園發展規模、速度滯後,以及港區後方公路、鐵路貨物集疏運體系建設不足,導致目前南寧港實際貨物吞吐量不足港口貨物通過能力的一半,港口設施通過能力未能充分發揮。

此外,南寧港部分已建作業區未能承接市區老舊碼頭散貨運輸轉移。南寧港現狀適港貨物仍以裝卸市場需求巨大的散貨為主,佔總吞吐量的70%左右。而新建作業區港口功能以雜貨、集裝箱為主,未能有效承接中心城港區關閉碼頭的散貨運輸轉移。

目前,南寧港航道等級未達到規劃等級標準。南寧市轄區鬱江航道規劃為Ⅱ—Ⅰ級航道,但目前僅為Ⅲ—Ⅱ級航道,紅水河、沙坪河等航道均未達到規劃標準。西津水利樞紐船閘已建成通航50多年,每年都需要大修停航40天左右,且現有船閘通航能力僅為650萬噸,常年超負荷運作,通航效率不高。同時,南寧通往珠三角航道還受到貴港航運樞紐、桂平二線船閘、桂平航運樞紐、長洲水利樞紐等多個船閘制約,貨物綜合物流成本高。

今年底前完成平陸運河項目前期工作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明確將統籌推進長江、珠江、淮河等主要水系間的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復航工程以及平陸運河等運河溝通工程。今年6月,交通運輸部聯合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省(區)印發《關於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意見》,在推進航道網路建設中明確指出,推進湘桂運河、贛粵運河研究論證,開工建設平陸運河,形成干支銜接、區域成網、江海貫通、連接港澳、溝通水系的高等級航道網路。

據悉,平陸運河始於南寧市下游西江幹流的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經欽江幹流入海連接飲州港,是一條通江達海的水運通道。按照規劃,將主要通過建設航運樞紐對分水嶺至入海口河道進行全河段梯級渠化,對不滿足通航水深和彎曲半徑的河段採取開挖、疏浚、裁彎取直等工程措施進行整治,對礙航的跨、攔、臨河建築物進行改建,使平陸運河達到Ⅰ級航道並通航5000噸級船舶的航道標準,項目全長約136千米。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已于2019年啟動項目前期工作,目前正在開展平陸運河航運規劃、沿線綜合交通體系解決方案等研究工作以及系列項目前期工作,並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完成上述工作,于“十四五”初期開工建設。

建成後將有效節約貨物水路運輸成本

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平陸運河建成後將直接連通西江和欽江水系,上游通過西江水系向西直達南寧和左、右江腹地,向東直達珠三角地區,向北通過黔江—紅水河或柳江直達貴州、雲南,向南由欽州出海,是實現北部灣經濟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水上聯動,支援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要水運通道,平陸運河建成也將有效促進南寧港跨越式發展。

南寧港作為平陸運河重要啟運港,配套以豐富的公路、鐵路及內河集疏運條件,南寧港將作為重要運輸節點承擔起內河與沿海貨物運輸轉机、調撥任務,進一步強化南寧在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

項目建成後,南寧經平陸運河由欽州港出海里程僅291公里,比經廣東出海縮短560多公里,有效節約貨物水路運輸成本,將進一步提升廣西水路交通發展品質。同時,依託航運功能,以港口、碼頭等基礎設施為節點,沿河重點城鎮為核心,規劃發展運河經濟帶,將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全域旅遊和現代物流業等方面産生積極影響,進一步推動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下一步,南寧市將繼續配合自治區做好相關前期工作,爭取平陸運河項目早日開工建設。

推薦閱讀
近日滿載電煤的船舶通過京杭運河山東臺兒莊船閘 受寒潮天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走低,為緩解電煤供應緊張,山東省棗莊市航運部門和水上派出所為電煤船舶開闢綠色通道,為電煤船舶做好資訊服務和護航服務,臺兒莊船閘和萬年船閘可24小時辦理進出閘手續,縮短船舶過閘、待閘時間,確保電煤運輸水上大通道安全暢通。
水脈文脈交融 跟記者一起尋訪大運河古韻今風 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共9段遺産河道、13個遺産點,全長約327公里,涉及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5個設區市20個縣(市、區),遺産區面積2658公頃。歷史之河閱不盡豐盛文化大運河上文化豐饒,形制不拘一格。為了留住運河文脈,活化文化遺産,長安鎮啟動了“一壩三閘”周邊清代、民國歷史街區的保護修繕工程。
蘇州打造“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去年,蘇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等,向群眾廣泛徵求意見,開展專題調研工作,初步形成了《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討論稿)》。在推進大運河和景觀文化帶建設過程中,蘇州市綜合考慮運河沿線遺産保護、防洪防汛等工作要求,整治提升運河沿線風貌,推進健身步道、景觀綠化等周邊設施完善,確保與運河主題景觀交相輝映。
一部運河史,半部中華文明史 因此大運河是一條河,更是一種制度、一個知識體系和一種生活方式。運河學何以成為一門學科所謂學科,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有相對獨立知識體系的一門學問,二是指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設置。運河學的知識體系內涵清晰,但內容豐富龐雜,其理論構建和方法運用具有極強的學科交叉性,分屬自然與人文類的研究理論和方法都可為其所用。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