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
大運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是千年大計。雖然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具備很好的資源本底和工作基礎,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遺産保護不夠系統,遺産真實性、整體性保護力度還有待增強;二是傳承利用品質不高,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形式和途徑較為單一,與相關産業和現代生活的融合程度還比較低;三是生態環境壓力較大,部分禁止開發區域存在環境隱患,山水林田湖一體化保護有待加強;四是合作機制尚不健全,多元主體統籌推進力度有待加強;社會力量參與還不夠充分。為更好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建議:
一是文化、生態雙導向嚴格落實大運河文化帶主體保護。按照系統化、整體性保護思路,協同推進文化遺産保護、活態文化傳承與新時代文化精神弘揚,著力打造由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形態共同構建的高品位文化長廊。完善文化遺産保護體系,分級分類建設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構建綜合展陳體系,創新傳承展示手段,提升文化遺産展示水準;從加強文脈整理研究、鼓勵專題文藝創作、講好運河故事、豐富水利航運工程文化內涵與弘揚當代運河精神五個方面,傳承運河文化時代價值。放大文化資源本底的“生態+”賦值,雙重保護導向下形成大運河文化帶優質的資源本底。
二是挖掘文化資源潛力,做強文旅品牌引領江蘇走在前列。深挖大運河江蘇段沿線文化旅遊資源,構建“依託文化資源、引入文化資本、打造文化品牌”的轉化路徑,依託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的經濟利用,打造高水準的旅遊長廊。確保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在文化旅遊及相關産業的發展增速、國家級文化産業發展平臺建設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三是體現大運河江蘇段活態利用特徵,做好水利航運與文化傳承統籌。面對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與遺産保護時有的矛盾,要堅持活化利用與保護傳承協調的思路,做好水利航運與文化傳承的統籌。首先,在文化、生態雙保護的前提下,推進運河活態功能利用效率提升。其次,在活態功能利用過程中,推進運河文化的持續孕育和傳承。活化水利航運工程文化,強化水利、航運工程整體設計,建設一批水利風景區和航運文化標識工程,提高水利航運工程文化內涵和品位。
四是體現大運河江蘇段城鄉佈局特徵,做好文化彰顯與家園建設統籌。大運河江蘇段滋養了沿線城鎮鄉村,因運河而興的城鎮眾多,擁有分佈最為密集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以及大量歷史悠久、選址科學、格局完整、精緻典雅的古典園林和傳統建築遺産。針對大運河江蘇段沿線城鎮密布的特徵,要堅持文化引領,做好文化彰顯與美好宜居家園建設的統籌。要推動城鄉融合、農民致富與鄉村振興;分類引導大運河自然風光帶建設與城鄉特色人文風貌塑造;將文化元素融入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
五是創新體制機制,引導多方協調合作共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健全統一協調機制,加強頂層設計,科學界定政府職責,建立健全統一的協調機制,重點圍繞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生態環境修復、文化旅遊發展、河道水系治理、航運綠色轉型、宜居家園建設等領域建立專項合作機制,強化議事決策能力,增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系統性。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社會資本開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鼓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文旅産業投資。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長效機制,加強相關社會組織建設,發揮其溝通政府、市場主體、社會各界的重要橋梁紐帶作用。搭建志願服務平臺,組建常態化、機制化、多樣化的志願者隊伍。建立資訊公開制度,保障社會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
(江蘇省人大代表、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程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