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揚州趣事”

發佈時間: 2020-02-10 15:35:5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宋柏霖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天安門篇鑒賞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揚州篇鑒賞

揚州,我國上古時代的九州之一,稱“揚州”,以州域多揚波之水故名。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春秋早期,這裡屬幹(邗)國之土,末葉為吳國之域,且在吳王夫差十年(西元前486年),為北霸中原,開河便運,在此地蜀崗一帶創建城池稱“邗城”。西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率軍攻滅吳國,邗城歸越。西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此地屬楚,並在西元前330年於此築城稱“廣陵”,以城廣被丘陵而名。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研討會現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此處始設廣陵縣,上隸九江郡。楚漢相爭之際,項羽在此設東陽郡。劉邦滅楚建漢,郡廢,改屬荊國(諸侯王國,治在今湖北江陵縣),後吳王劉濞設都於此,重築廣陵城,周長14.5里。漢景帝三年(西元前154年),吳王劉濞與楚王劉戊等吳楚七國舉行叛亂,太尉周亞夫領兵掃平七王之亂後,從廣陵縣劃出部分區域設為江都縣,又分封劉家子弟兩名為諸侯王來此,分設廣陵國、江都國。後漢撤國設郡稱廣陵,城市建設與經濟水準都有了較大發展。

圖為《古運回望圖》揚州——古城池圖采風留影

唐代揚州城由一個方形的“子城”和一個長方形的“羅城”組成。瘦西湖是唐代羅城的護城河。當年的唐城曾有“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的記載。成象苑就建在唐衙城遺址上,因當時隋宮城主殿名“成象殿”,故新景定為“成象苑”。其直面瘦西湖,西峙觀音山和大明寺對峙。登上城垣、數十里揚州風光盡收眼底。唐城遺址規模僅次於西安、洛陽。遺址的西南角為隋煬帝行宮舊址,鑒樓位於舊址之上。

圖為《古運回望圖》——大運河文化高峰論壇留影

|名勝一

旌忠寺

人文史跡的豐厚,自然風光的優美,必然給古城揚州遺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在舊城仁豐裏有旌忠寺,始建於南宋鹹淳間(1265年-1273年),初名“寂照院”。時蒙元與趙宋兩朝軍隊在長江以北一帶交戰,宋軍常常失利。宋朝以抗金英雄岳飛為榜樣,號召南宋軍民奮戰抗元,便於戰略要地的揚州奉祀岳飛神像在寂照院內,並賜名為“旌忠寺”,元至元、明景泰年間均曾重修。

圖為《古運回望圖》所繪揚州名勝古跡——旌忠寺

|名勝二

江南名園

鄭氏是明代兩淮鹽商大家望族。鄭家兄弟四人分家置業,各造一座住宅園林,相互攀比。老大鄭元嗣有五畝之宅和王氏園,老二鄭元勳有影園,老三鄭元化有嘉樹園,老四鄭俠如有休園。四座園林中以休園在流水橋畔,園寬50畝,大門朝南,前宅後園。園內原有含英閣、植槐書屋、止心樓諸勝景,休園建成後又添空翠山亭、金鵝書屋、三峰草堂、水墨池、含清別墅、來鶴臺、得月居、玉照亭、不波航等24處景點。止心樓下有美人石,樓後有500年棕櫚,墨池中有大蟒,來鶴台下有草藥園。此園建成後與馬氏小玲瓏山館、程氏筱園同為當時揚州詩文之會最負盛名的三家園林。

圖為《古運回望圖》——揚州采風留影

鄭元勳所建影園比休園名氣更大。一是影園建成于明崇禎八年(1634年),園主為明末揚州名士鄭元勳。它是我國造園鼻祖計成晚年親自設計營造的一座江南古典園林,以“山影、水影、柳影”而著稱,是唯一有遺跡可考的計成園林作品。二是因為此園得名于大書法家董其昌。明崇禎五年(1632年)此園即將竣工之時,適逢董其昌過揚州,與元勳論“六法”。董其昌根據園中柳影、水影、山影之特色,提筆寫下“影園”二字作為園額,一時傳為美談。此園在舊城南門外,古渡禪林之北,水中長嶼之上(今荷花池公園處)。傳説此園是鄭元勳為孝奉母親而建。

圖為《古運回望圖》——揚州采風留影

|名勝三

仙鶴寺

在州城南門街有一座南宋鹹淳間創建的穆斯林活動場所仙鶴寺,按仙鶴形佈局而建故名。寺中南宋銀杏參天,明代黃柏蒼鬱,禮拜殿建築風格在地方民族特色基礎上又有伊斯蘭教之風,與廣州懷聖寺、泉州清凈寺、杭州鳳凰寺同為我國伊斯蘭教四大名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圖為《古運回望圖》所繪揚州名勝古跡——仙鶴寺 |名勝四

|名勝四

文峰塔

畫卷上揚州城邊古運河畔有一座八角七級樓閣式塔,明萬曆十年(1582年)創建,文峰寺僧人募修,稱“文峰塔”,後有重修。文峰塔高45米,為磚木混合結構,平面呈八角形,七層。底層較寬,每層有塔檐,塔剎尖細,給人清秀雄偉、堅實端莊之感。文峰塔是進出揚州的標誌,能為來往船隻導航,登高遠眺,俯觀塔下殿宇靜謐安詳,運河緩緩流淌,形成動靜對比,令人有登此塔而小天下之感。

圖為《古運回望圖》所繪揚州名勝古跡——文峰塔

|名勝五

高旻寺與天中塔

香客遊人至高旻寺,必登天中塔。高旻寺是揚州八大之剎之一。它與四川的文殊院、寶光寺,鎮江的金山寺,被合稱為“中國佛教禪宗四大叢林”。天中塔為高旻寺的主體建築和重要標誌,三汊河自建天中塔後,被稱為“寶塔灣”,簡稱“塔灣”。登天中塔可以“南眺金焦諸峰,北枕蜀岡之麓”,而成為淮南勝地。天中塔也成為高旻寺的主體建築和重要標誌。

圖為《古運回望圖》——揚州采風留影

|名勝六

瓜洲古渡

唐白居易《長相思》詞裏“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的瓜洲,河上有石閘一道,幾條河交匯,石護岸高陡。河中帆檣叢立,船艙滿載貨物。岸上木垛、茶箱、鹽袋碼放整齊,馬車停歇裝貨,擔筐商販涌流,牙行人忙個不停,間有幾多文官武士、富商艷婦、學子儒生直立漫步,顯然是個碼頭。瓜洲驛裏外院分明,門樓院墻高大,告訴人們這裡就是大江北岸揚州城郊的爪洲古渡。原是江中一個小村稱瓜洲,狀如瓜子故名,是揚子江沙磧淤成。

圖為《古運回望圖》所繪揚州名勝古跡——瓜洲古渡

最後我們來説一説揚州的食文化“淮揚菜”,是世界知名的中國四大菜係之一。淮揚菜是長江中下游(揚子江)、準河中下游的代表風味。揚州是淮揚菜的中心和發源地。淮揚菜見於文獻,當自《尚書》“淮海惟揚州”始。自先秦發展至漢晉,史載揚州已是“熟食遍列”。

圖為《古運回望圖》——揚州采風留影

揚州地處長江下游東經120度左右、北緯33度上下,氣候適宜,物産豐富。回溯中國烹飪的歷史長河,千古菜係,除了魯、川、粵外,就是唯一破例以省以下城市及區域稱謂的淮揚菜係,又稱“維揚菜係”。古之中國,分九州,揚州為其一;古人愛稱揚州為“維揚”,而“淮南”也是揚州別稱之一,所以,“揚州廚刀”下的菜點喜得兩個雅號“淮揚菜”或“維揚菜”。淮揚菜作為一個“系統”,至唐代基本形成了。元、明、清時期,尤其是清康熙乾隆盛世,淮揚菜進入了第二高潮。後人每評淮揚菜,常用個“貴”字,這應當與兩淮鹽商與河務官員豪甲天下的飲食消費有關,這也是淮揚菜得以壯大的一大保障。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因其曾對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推薦閱讀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 放大文化資源本底的“生態+”賦值,雙重保護導向下形成大運河文化帶優質的資源本底。深挖大運河江蘇段沿線文化旅遊資源,構建“依託文化資源、引入文化資本、打造文化品牌”的轉化路徑,依託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的經濟利用,打造高水準的旅遊長廊。雖然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具備很好的資源本底和工作基礎,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親水防疫兩不誤!北運河推行每日限額、領號垂釣 ”北運河管理處水政大隊相關負責人説。”北運河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説。“目前每天能夠處理這樣的集中垂釣好幾起,垂釣人員也都挺配合我們工作的,一些‘鐵桿’釣友都自覺保持了垂釣距離,並做好自我防護,實現親水防疫兩不誤。
京杭運河臺兒莊段水上運輸忙 隨著全國各地企業的相繼復産復工,京杭運河臺兒莊段水上運輸逐漸繁忙起來,臺兒莊船閘、萬年船閘在做好船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簡化工作程式,優先安排電煤、建材等大宗貨物運輸船舶過閘通行。大眾日報記者張環澤。
北京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復工 記者昨天從北運河管理處獲悉,“通州堰”工程之一的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已正式復工,各項工作正在統籌推進,全力保障防疫和施工兩不誤。北運河管理處工程科科長楊子超表示,施工客觀條件都已提前具備,施工人員及機械設備也在設法挖潛逐步到位中,各標段正在陸續開工,克服困難搶工期,儘快實現全面復工,如期完成計劃目標。施工區實施全封閉管理,刷卡進出,施工人員物品實施集中統一採購等,“復工號令已經吹響,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按下了‘快進鍵’,儘早實現副中心防洪體系的達標建設。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