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要聞 > 

引江濟淮“水上立交”獲亞瑟·海頓獎

發表于:2023-07-10 09:34  作者:王弘毅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汪影

還記得引江濟淮工程的“水上立交”嗎?引江濟淮渠道“下穿”淠河總幹渠,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行船”的奇觀,一座世界“水橋”應運而生。如今,這座“水上立交”獲得了國際大獎。

近日,2023世界交通運輸大會第五屆橋梁發展論壇在湖北武漢召開,並對2023年度國際橋梁大會(IBC)唯一榮獲亞瑟·海頓獎的中國項目——引江濟淮淠河總幹渠渡槽進行了現場頒獎。

國際橋梁大會是世界橋梁界享有崇高聲譽的國際橋梁學術會議,共設喬治·理查德森獎、亞瑟·海頓獎、尤金·菲戈獎等專項獎,用於表彰近期完成的世界範圍內的優秀橋梁工程項目,被譽為橋梁界的“諾貝爾獎”。

淠河總幹渠鋼結構渡槽工程何以令人矚目?引江濟淮淠河總幹渠渡槽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通航水橋、世界首座波折鋼腹板渡槽、國內首座鋼結構渡槽,總長350米,其中鋼渡槽全長246米。

渡槽位於江淮分水嶺北側,為解決高差36米的兩大水系人工河流的通水、通航等問題而新建。

引江濟淮的渠道流經合肥市時,與作為合肥市和六安市的重要供水渠道的淠河總幹渠相交,且淠河總幹渠比引江濟淮渠道高30多米。為保證合肥市的重要供水渠道不中斷,同時滿足通航的需要,通過架設渡槽使渠水從引江濟淮運河上淩空而過,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觀。

淠河總幹渠鋼結構渡槽為安徽省“一號工程”引江濟淮的控制性、難點工程之一,是一座通水通航立交橋梁,也是國內首座鋼結構渡槽,其最大跨徑位居世界通航鋼結構渡槽之首。

在設計上,渡槽很有特點。它通過“上平下拱”設計解決了超級荷載及變幅下的結構受力問題,通過“上開下合”方式解決通航不設橫撐的超大U形開口斷面的穩定問題,通過“外桁內波”解決了水體與氣溫差、熱脹冷縮引起的變形、不協調等問題。

“水立交”的材料也是剛性十足。渡槽採用三跨鋼結構桁架式梁拱組合體系,主跨110米,總用鋼量約為2.04萬噸,滿足不同荷載集度下的變形、受力和通航需求,並順利通過了300年一遇的洪水頻率、最大水深5.05米的沖水試驗檢驗,論證了結構設計理念、鋼結構加工製造品質的安全可靠。該成套技術首次提出了鋼桁架與波折板組合的結構體系,開發了新型止水伸縮縫,完善了渡槽流固耦合理論,填補了國內大跨度重荷載鋼渡槽技術空白。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