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放權賦能,安徽加快打造人才發展和創新高地

發表于:2023-07-05 10:42  作者:黃永禮、班慧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汪影

在奇瑞汽車公司,從技術員到高級工程師,職稱均由公司組建評委會自主評審認定。近年來,公司先後有6000多人取得初中級職稱資格,近200人取得高級工程師資格。職稱自主評審認定,已成企業引才留才的重要引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安徽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打造人才發展和創新高地,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人才隊伍建設,是久久為功的“栽樹工程”。我省把人才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升格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擴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聚力推進改革創新,將以往各部門牽頭實施的各類人才計劃,統一優化形成“江淮戰略帥才計劃、江淮英才計劃+10個人才專項”的計劃體系,按照同層次分領域、同領域分層次予以人才支援,提升人才培養效益。

破除障礙藩籬,創造才盡其能的環境,才能更好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我省堅持問題導向,推動改革創新,健全政策體系,讓各類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2016年以來,圍繞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我省先後印發3個版次的人才“30條”,聚焦人才管理、培養、評價、流動、引進、激勵等,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有力舉措,形成了“編制週轉池”、“八免”評價模式、引才評價“綠色通道”等在全國有“顯示度”的創新成果。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成立之初,因受編制不足制約,與不少人才失之交臂。得益於我省在全國首創的“編制週轉池”制度,研究院被納入“編制週轉池”試點後,利用“池內”編制陸續引進了一批關鍵崗位急需緊缺人才,幾年來先後孵化10多家科技型企業。

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産業特點,各市縣、高校院所、企業等普遍制定差異化人才措施,打造了一批特色人才中心,培育一批人才強縣、強校、強院、強企,有力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

一“鏈”一策,靶向招引。適應製造業升級、“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需要,我省注重招引産業緊缺人才和團隊,出臺“特支計劃”,連續遴選支援9批1099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支援15批518個“115”産業創新團隊,省市聯動設立團隊3000余個,集聚2萬多名高層次産業人才。

評價體系是人才隊伍建設的指揮棒,直接關係著人才發展生態。我省積極優化完善,大力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人才評價體系,敢於把人才評價主動權更多地交給用人主體,鼓勵人才在不同領域和崗位建功立業。

2017年以來,我省先後向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協會等授予職稱評審權,實現用人單位自評自聘、用人自主。

2018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快遞工程系列職稱評審,在水利水電工程專業開展高、中級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試點;對工程技術研發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職稱評審可不受學歷、資歷、身份等8項“臺階”限制。

高品質發展需要高端人才等“塔尖”的引領,也離不開鄉土人才等“塔基”的支撐。2019年,針對大別山等革命老區,我省出臺脫貧攻堅“12條”,助力老區如期脫貧。

去年,聚焦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我省升級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措施,打造“12條”升級版。今年,我省打通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專項通道,職業農民“零門檻”申報職稱,鄉村一線對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點“識”成金,激發創新活力。我省制訂強化知識價值激勵工作方案,成立安徽省智慧財産權交易中心,建設江淮智慧財産權對接交易平臺,創新智慧財産權融資模式,讓甘於奉獻、潛心科研的人才實現“名利雙收”。

據統計,目前全省人才資源總量已達1170萬,區域創新能力升至全國第7位,創新環境升至第3位,人才發展呈現規模不斷壯大、素質大幅提升、結構更趨合理、環境全面優化、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的良好局面。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