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要聞 > 

安徽紮實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

發表于:2023-02-28 11:24  作者:夏勝為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唐義瑞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是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為對象,以準確、及時、全面反映生態環境狀況及其變化趨勢為目的而開展的監測活動,主要包括環境品質監測、污染源監測和生態品質監測3個方面。

近年來,我省堅持“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不斷深化監測改革,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制度建設、數據品質和支撐效能等取得積極進展。

構建監測網路

覆蓋各類要素

“3月4日至5日,淮河以北和江淮之間空氣品質以輕度污染為主,短時會有中度污染,沿江江南為良至輕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2月28日,省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中心、省環境氣象中心將未來一週空氣品質預報在省生態環境廳網站發佈。在資訊發佈專欄,空氣品質實時報、日報、預報一目了然。環境品質資訊發佈,其依託的基礎是監測網路建設。

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賈良清介紹,近年來,我省把監測網路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大資金投入和工作保障,拓展城市、城鎮、鄉村、工業園區四位一體的監測廣度和深度,基本建成覆蓋大氣、水、土壤、噪聲、生態、輻射等各類環境要素的監測網路。

環境品質監測涉及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土壤、輻射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如在水環境監測方面,我省以科學評價水環境品質為核心,聚焦大江大河保護,圍繞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共設置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533個,實現全省三大流域(長江、淮河、新安江)和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監測全覆蓋。飲用水安全,群眾關心關切。我省在所有縣級及以上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建設自動監測站155個。

呼吸更清潔的空氣,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我省聚焦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和預警預報,確定國控空氣監測點位77個、省控128個,實現每個縣(市、區)至少2個空氣監測站常規監測全覆蓋;在16個地級市均開展了揮發性有機物和細顆粒物監測,並建設組分自動站,實現組分監測全覆蓋;對全省32個涉揮發性有機物省級以上開發區和38家化工園區部署開展專項監測;布設了400余個鄉鎮空氣品質監測站點。

環境污染,重在源頭治理。我省持續加強對重點排污單位和入河排污口監管,推動全省1萬餘家排污許可發證企業依法開展自行監測,推進2750家重點排污單位安裝、聯網自動監控設備,建設非現場監管執法體系;對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企業及入河排污口、涉重金屬行業企業相關堆場、尾礦庫等開展執法監測。

夯實生態本底,守護青山綠水,生態品質監測是生態環境監測的一個重要方面。賈良清介紹,目前我省主要以濕地和森林兩類生態系統為重點,選取巢湖湖區和黃山風景區,對陸地植物群落、湖泊生物群落、環境要素和景觀格局開展常態化監測,動態掌握生態品質變化情況。每年組織對15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環境品質開展監測和評價,採用自然生態指標和環境狀況指標,綜合計算縣域生態環境品質及年際變化,推動地方政府加強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安全。

靈敏準確運作

支撐精準治污

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方能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的支撐保障。

賈良清介紹,我省組織開展環境空氣、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聲環境、污染源監測等各類專項監測,去年産生監測數據1.02億條,編制環境品質綜合分析報告和監測要情簡報專報500余份,為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撐。

精準助力藍天保衛戰,省生態環境廳聚焦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開展空氣品質監測,加強大氣污染來源解析、管控成效評估,開展全省空氣品質月度分析,構建長三角和蘇皖魯豫區域空氣品質預報會商機制,加強全省空氣品質預報,及時發佈重污染天氣預警。

有效支撐碧水保衛戰,該廳加強對全省重點流域水質分析,強化對水質溯源調查,組織對重要斷面周邊主要支流、支溝支渠、重點污染源排口、雨洪排口等水質情況開展汛前攔蓄污水監測調查;按月開展沿江5市97個長江入河排污口匯入斷面手工監測和水質評價;對巢湖流域91條三級以上河流共162個監測斷面進行監測;對長江、淮河和新安江流域共188個地表水生態補償斷面進行監測評價,基本建立省際、市際跨界水環境補償監測制度。

積極保障凈土保衛戰,省生態環境廳每年組織對全省413個土壤風險監控點、102個地下水環境品質考核點位開展監測,完成全省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組織各地對全省52座重點尾礦庫開展滲濾液、土壤、地下水及下游地表水監測,為固體廢物專項整治行動提供監測支援;推進農村環境品質監測,組織開展農村“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萬畝及以上農田灌區灌溉水質、20噸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以及農村黑臭水體監測。

監測為民、監測利民、監測親民,省生態環境廳把群眾關心關切的空氣品質、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黑臭水體、噪聲等作為監測的重要任務,實時主動公開環境空氣和地表水等自動監測數據,定期發佈環境品質月報、季報、半年報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資訊。

防範人為干擾

保障數據品質

數據品質是生態環境監測的“生命線”。

賈良清介紹,省生態環境廳堅持“保真”和“打假”兩手抓、兩手硬,不斷建立健全防範與懲治人為干擾環境品質監測工作機制,出臺《安徽省環境監測機構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調查處理辦法》,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保真”,狠抓防範與懲治人為干擾。省生態環境廳重點加強對國控、省控站點周邊環境的監管,不斷壓實屬地保障職責;開展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品質提升三年行動(2022—2024年),開展國控、省控監測站點聯動巡查,強化警示教育和宣傳提醒,制定省控環境品質自動監測站運作管理實施細則,規範水站和氣站的運作和日常管理;積極推行智慧監管,對全省範圍內77個國控城市點位建設電子圍欄,採用高低結合的超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實現監測站點核心區域和周邊環境可視化監管,借助人工智慧及時主動發現、查處人為干擾問題。

“打假”,嚴厲打擊社會環境檢測機構弄虛作假行為。該廳建立管理臺賬,全面摸清全省社會環境檢測機構基本情況,2017年以來,聯合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通過數據品質專項檢查、“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執法檢查、信訪舉報問題核查等形式,對全省188家環境監(檢)測機構開展現場檢查,依法依規查處社會環境檢測機構弄虛作假行為28起,登出資質認定證書1份,罰款425萬餘元。省生態環境廳還通報典型案例,形成強力震懾,讓造假者沒有市場、付出代價,積極引導構建健康、良性、有序的環境檢測市場。

賈良清表示,省生態環境廳將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不斷夯實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基礎,聚焦監測“真、準、全、快、新”要求,全面加強監測能力建設,進一步拉高標桿,紮實做好長江、巢湖等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監測任務,強化對碳監測、新污染物監測以及生物多樣性監測等方面研究,試點開展社會檢測機構信用監管工作,推動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邁上新臺階。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