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區堅持以人為本,大力發展民生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推進精準脫貧、就業創業
精準脫貧是當前的第一民生工程。江南區按照貧困戶“八有一超”、貧困村“十一有一低於”標準,紮實推進精準脫貧。因人因地精準施策,統籌抓好發展生産、公共服務、全民教育三件大事,把扶貧政策和措施落實到戶、到項目、到資金、到産業。突出基礎建設補短板、培育産業強支撐、教育培訓拔窮根、金融服務助脫貧、社會保障保兜底。落實幹部定點掛鉤、對口幫扶、社會支援參與的扶貧工作機制,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千家企業扶助千個貧困村”活動,形成全黨動員、全民參與的攻堅合力。創新扶貧開發模式,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創新金融扶貧,通過財政扶貧資金杠桿,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社會資金用於扶貧開發,解決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資金不足等難題。力爭到2017年底,實現9個貧困村全部“摘帽”,1594戶502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江南區積極推進就業創業增收。依託工業園區、重大項目,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每年建立1—2個創業基地,以創新方式推動創業,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建設充分就業城區。加強就業創業指導和培訓,完善就業創業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招聘活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高校畢業生、城鄉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解決重點企業招工和農村返鄉青年創業難題。完善政府、企業和勞動者共同參與的勞資糾紛調處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深入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落實最低工資增長政策和減負惠農各項政策,穩步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水準。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江南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加大基礎教育投入,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2018年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評估認定;大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加快中小學建設步伐,打造一批名校;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型社區教育和優質民辦教育,將突出平西小學、亭子小學等百年老校示範引領作用,建成學習型城區,塑造“善學江南”教育品牌。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大力推進江南區人民醫院等重點醫療衛生項目建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衡化;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大力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提高群眾自救互救能力;貫徹落實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加強科技、科協工作,提升科技孵化能力和全民科學素質。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江南區把堅持民生優先、共用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基本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為重點,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實現全覆蓋;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鄉醫療救助等制度,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加強規劃管理,抓緊推進保障性住房、回建安置房建設和危舊房改造,切實讓人民居有其所。注重可持續性,健全社會保障待遇標準正常增長機制,落實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養老保障服務體系;持續發展社會慈善事業,統籌推進扶老、救孤、扶殘、濟困等福利事業發展,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深入開展“美麗南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完善數字化城管系統,建立監督和處置相分離的問責和嚴管重罰機制,推進網格精細化、資訊化、長效化建設;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治理,推動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配合推進“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黑臭水體治理”等試點工作,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治理水準。
深入推進“平安江南”建設,建立健全政法系統資訊平臺,落實“群防群治”機制,構建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有效防範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深入推進“法治江南”建設,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大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實施最嚴格的安全生産責任和管理制度,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産事故。加強防災減災和應急能力建設,維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打造嚴密高效的食品藥品品質安全治理體系,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近幾年來,江南區城鎮居民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49%、14.17%,民生支出佔財政總支出75%以上,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城鄉,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3.8%,新農合參保率達99.3%。享受城鄉低保16.74萬人次,城鄉醫療救助1696人次,實現應保盡保。新增就業人數持續增加,新增崗位5.9萬個,轉移農村勞動力1.8萬人。
危舊房改造、回建安置等為民辦實事項目持續推進,科技、教育、衛生、計生、檔案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逐步提高。扶貧工作更加科學精準有效,自2012年末開展建檔立卡工作以來,城區貧困人口減少9436人,人民的生活水準明顯提高,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