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寧,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多數來自農村,跟隨打工的父母來到城市求學,大家叫他們“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近幾年,南寧加大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入學管理力度,越來越多材料齊全的隨遷子女被安排進入公辦義務教育段學校上學。昨日,記者走進南寧十七中、十九中,看一看在這裡就讀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校園生活狀況。
“感恩銀行”培養學生品德
南寧十七中從2010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學校裏設立了一所“感恩銀行”,學生們可以在“銀行”裏存入學習、助人為樂和完成各項工作等感恩表現,掙到“感恩幣”。
初二正德班的林金蘭來自一個特殊的困難家庭,父親殘疾,家庭經濟來源是母親一個人做鐘點工的收入。林金蘭説,在課堂上表現積極的話可以加分,作業完成優秀也可以加分,做了好人好事也可以加分。分數越高,“感恩幣”就越多,用“感恩幣”可在“感恩超市”中兌換學習生活用品,如鉛筆、橡皮、牙膏等。
林金蘭説,她曾用“感恩幣”換了橡皮等學習用品,到現在再也沒有向媽媽伸手拿錢買。其他同學也以能換取東西為傲。
有更多機會讀公辦學校
南寧十七中校長張焰説,近年來,流動人口大量進入城市,南寧十七中接收了大量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到校就讀,這些學生超過在校生總數的75%,該校是南寧市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人數最多的一所中學。
“堅持待遇上平等,堅持生活上關心。”張焰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家庭生活比較困難,學習條件也比較簡陋,學校努力幫助他們完成學業。此外,學校每學期以愛心拍賣會的方式組織獻愛心活動。各班都設有“感恩銀行”,讓學生存下感恩收穫進步、快樂和品德。
昨天,記者走進十九中了解到,該校近3年接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比例逐年增加,從2014年的33.3%增長到2016年的49.5%。該校副校長盧興燕説,今年審核入學材料時,增設審核窗口;同時,考慮到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補材料往返路程的問題,該校將材料審核時間適當延長。入學分班時,一律實行平行分班等,一視同仁開展教育。
降低隨遷子女入學門檻
昨天,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從2004年起,南寧市就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納入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範圍,並在每年部門預算中安排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補助專項經費100萬元,按每生約250元/年的標準給予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人數較多的學校補助經費,彌補學校由於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造成的公用經費不足。
此外,南寧市各中小學校還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開闢“綠色通道”,確保全市義務教育中小學生不因貧困而輟學。2016年,南寧降低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入學門檻,簡化他們的入學手續。
記者還了解到,從2016年秋季學期開始,南寧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已出臺相關照顧政策,允許已在市區長期務工並在市區內購買合法住房的城區鄉鎮戶籍務工人員子女以所購住房為依據就近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