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柱已被風雨剝蝕嚴重
目不識丁
請私塾先生
寫招牌被辱成笑料
由於這位李氏先祖特別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多年以後生意越做越大,家底也逐漸殷實起來。這時,李氏先祖已不滿足在草棚裏支鍋賣粥了,他要置地蓋房開酒樓,把生意做大。為了讓後人不忘當年賣粥艱苦創業的歷史,李氏先祖給酒樓取名“李氏粥鋪”,樓下大堂仍然賣粥,樓上包間雅座則專門經營酒菜宴席。
這位李氏先祖雖然頗有經商頭腦,卻沒進過一天學堂的門,斗大的字不識一個,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酒樓開業前夕,沒有招牌肯定不行,可是李氏先祖自己不識字,只好親自跑到私塾,想請人幫忙題字書寫招牌。私塾先生是鄰縣一位落弟秀才,屢試不中在家鄉沒臉見人,這才跑到那陳圩,租了一間房子靠辦私塾混口飯吃。據説,這位私塾先生自己仕途不順,卻整天端著個“讀書人”的架子,心裏看不起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李氏先祖。
見到李氏先祖有事來求,這位先生一口應下來,卻提筆在牌匾上寫下“李氏弱鋪”四個大字。李氏先祖目不識丁,完全看不出這其中的“貓膩”,還給私塾先生封了一個大大的“利是”,然後千恩萬謝告辭。
立下誓言
一定要兒子
發奮讀書求功名
後面的故事不用李鳳桓老人講,相信讀者朋友也能猜出個大概。當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李氏先祖揭開蒙在“李氏弱鋪”上的紅綢時,場面是多麼尷尬。
事後,李氏先祖怒氣沖衝地去找私塾先生理論,沒想到對方竟振振有詞地説:“我常聽人説,你家賣的粥用米比人家都少,李氏粥鋪就是靠賺過往腳夫的昧心錢才把生意做大的。正因為這樣,我才把‘粥’字中的‘米’去掉了。”
聽先生這麼一説,李氏先祖急了,趕忙辯解道:“絕對不可能,自家賣粥多年從來沒做過虧心事,再説煮粥所用水和米是有一定比例的。如果米少則粥清,而米放得過多也就不再叫粥,變成米飯了,先生為何要把‘米’字去掉?”
私塾先生卻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張白紙,先是寫了個大大的“粥”字,再把中間的“米”圈掉,然後説:“我並沒有説你家的粥無米,只是米少罷了,所以我這不又把‘米’字的其中四個點還給你了嘛。”言罷,私塾先生用毛筆在兩個“弓”字下方分別補上了兩個點。
李氏先祖做生意雖是一把好手,但是玩起文字遊戲,哪會是酸秀才的對手?最終,李氏先祖説理不成,反被私塾先生辯駁得啞口無言,憋了一肚子氣回來。就這樣,有關“李氏弱鋪”的笑話,被當地人當成茶余飯後的笑料,津津樂道了好幾年。
從那以後,李氏先祖深切地感受到“沒文化,真可怕”,“被人賣了還要幫人家數錢”。如果只會掙錢,自己恐怕一輩子也只能算是個土財主,無法得到鄉黨發自內心的尊重。意識到這一點,李氏先祖不禁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自己的兒子刻苦讀書,再也不當“睜眼瞎”受人欺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