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古宅
他不識字請人寫招牌遭羞辱
“李氏粥鋪”成“李氏弱鋪”
兒子刻苦讀書高中進士,建豪宅揚眉吐氣
這座古宅,蘊藏著李氏家族的悲歡故事
古宅前庭院落滄桑古樸
南寧市良慶區那陳鎮建圩,距今已有370年,曾經是明清時期茶馬古道的重要交通樞紐。目前,那陳鎮還保存有大量明清時期建築,其中一李姓古宅保存較為完好,至今其後人還在居住。據了解,該戶先祖是200年前從大塘鎮遷來,最初在那陳圩路旁搭起一個草棚賣粥,由於是外來戶,自己又目不識丁,生意越做越大,卻依然被人尋機羞辱。於是李氏先祖立誓要讓兒子刻苦讀書求取功名。就這樣,李氏家族發奮圖強,後來不但兒子高中進士,還大興土木建起了豪宅,成為當地的名門大戶。
艱苦創業
李氏先祖
搭草棚擺攤賣粥
李氏古宅位於那陳舊街370號,始建年代雖不可考,但通過其腐朽的木柱、斑駁的瓦當可以看出,這座古宅已飽經滄桑。李鳳桓今年已經83歲了,當年就曾出生在這座古宅裏,他是現在李氏家族中的最年長者。據李鳳桓説,根據家譜記載,李氏族人在那陳鎮已經有十多代人了,如今還生活在當地的李姓有20多戶。每年清明,移居在廣東等地的李氏後代會紛紛趕回來祭祖。“就在這個院子裏,最少要擺8桌才能坐得下。”另外,關於李氏家族最初的創業史,以及曾經因為不識字所遭受的羞辱故事,也通過後人代代相傳至今。
明清時期,北部灣地區海上貿易較為發達,大批商船往來于欽州港以及南洋各地,運出的主要是“廉鹽”,還有生絲、茶葉、布匹、紙張、藥材和陶瓷等,換回的則是安南(現越南)大米、冰糖、胡椒、砂仁、竹木以及香料。而那陳作為當時茶馬古道的交通樞紐,逐漸繁盛成圩,過往商賈、馬幫,都要在此歇歇腳。
李氏先祖原本是現今良慶區大塘鎮人,以當時的地理條件來看,算是窮鄉僻壤,用現在的話説相當於“沒有發展前景”。大約200年前,大塘鎮一位李氏先祖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主動遷移到當時比較繁華的那陳圩,在路旁搭了間茅草棚,支起一口大鍋賣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