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表演唱響節儉養德歌、環保理念催生發明新點子、生活廢棄物變成創意小製作……走進南寧中小學,一場場以節約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崇尚節儉、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校園新風尚。
“以前談到節儉節約等思想道德教育,大家想到的是書本上的內容或者一些標語,這對於未成年人來説是好營養,但吸收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副校長梁曉明説。如今學校通過創新教育模式,將節儉節約理念充分融入實踐主題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中,並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取得了很好成效。
走進濱湖路小學,記者看到,有關師生們在節糧、節水、節電、節能等方面的創意和實踐隨處可見,濃厚的節儉育德氛圍給乾淨整潔的校園增添了一份別樣美麗。
在教學樓一樓,記者看到,花樣校園主題“蘭花展”吸引不少學生駐足,數百盆精心佈置的蘭花配上孩子們精心創作的頌蘭、畫蘭等書畫作品,讓書聲瑯瑯的校園滿溢花香蘭韻。老師告訴記者,這些蘭花多是從學生們家中暫借過來的,布展的架子和布料也是迴圈利用,新的辦展方式不僅節省了開支,還激發了孩子們的文藝創作熱情。
記者隨後在一間教室看到,學生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襬弄著一個個裝滿果皮、蔬菜葉的白色塑膠桶。教師李婧介紹,這是學生們在親手學習製作環保酵素,經過處理,原本要丟棄的生活垃圾將轉換為具有凈化水質等功能的“新寶貝”,而塑膠桶是同學們通過收集廢棄礦泉水瓶從公益組織那裏換來的。
李婧表示,通過科學實踐活動,學生們把節儉環保理念轉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性大為提高。“這些科學活動特別有意思,我很喜歡,通過動手參與不僅學到新知識,還明白了愛護環境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濱湖路小學六年級學生“節儉小使者”廖曉婷説,以前看見路邊別人扔的垃圾總覺得與自己無關,而現在自己都會主動拾起來。
如今,這種寓教于樂的主題活動在南寧市各中小學已經普遍展開。有的學校為培養學生節儉意識,倡導畢業生將教材等免費傳給下屆學生,有的還開展了“綠色兌換”活動,組織學生把日常收集到的礦泉水瓶、廢紙、易拉罐等物品帶到學校兌換自己喜歡的植物,將節儉教育與環保教育、綠色生態教育融為一體。
此外,南寧市不少中小學還探索將節約教育融入學校管理和師德建設之中。
在良慶區大塘鎮、那馬鎮等一些寄宿制學校,校園管理舉措進行了很有針對性的細化,如在學生餐飲方面提倡“小份、多次、管飽”和“不剩飯、不剩菜”,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在節能管理方面,學校動員師生從身邊小事做起,杜絕“白晝燈”“長明燈”現象,在學校採購各類設備時也儘量選用節能性能好的産品,減少資源消耗,並加強設備的日常管理,避免出現跑、冒、滴、漏現象。
一些受訪教師表示,“節儉養德”行動對於教師隊伍而言也是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據悉,部分學校正通過“儉以養德向我看齊”等活動,引導教師在崇尚節儉、反對浪費方面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營造校園厲行節約的濃厚氛圍,推動廣大師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記者了解到,通過上述融入式教育舉措,節儉節約理念逐漸在廣大師生心中紮根發芽,並且呈現出由校內向校外擴散傳播的良好態勢。
南寧市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小學勤儉節約教育效果已經拓展到了學生家庭,通過“小手拉大手”“勤儉節約帶回家”等方式,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參與到節約行動中,節儉節約正蔚然成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