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寧可炸死,不可餓死”老思想觀念的“非炮”(非法爆竹)生産“守舊派”,最終脫離“非炮”生産走上轉型之路;非法三輪車這一龐大營運群體則“好聚好散”,原來的從業人員得到妥善的安置或另謀職業。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賓陽縣響應群眾呼聲連出實招,因勢利導、堵疏結合,著手破解群眾難題,昂首邁向可持續發展道路,打造賓陽經濟的“升級版”。
破除傳統面臨挑戰
有著300多年曆史的賓陽縣傳統産業之一煙花爆竹産業,曾作為該縣經濟增長點,涉及煙花爆竹産業人員一度達到13萬多人。而商貿業發達的賓陽縣,以大量的人流、物流,給三輪車運營提供了生存空間並迅速發展壯大。據交通部門統計,至2010年8月,三輪車從業人員超過10000人。該運輸行業為方便群眾出行,減輕社會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穩定作出過不小貢獻。然而,時至今日,這兩個行業都凸顯出弊端:擾亂社會秩序,嚴重威脅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其中,賓陽縣的煙花爆竹以家庭作坊式生産為主,由於生産條件簡陋不規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非炮”生産一度留給廣大群眾沉痛記憶。但由於煙花爆竹生産工藝簡單、投資少、見效快,不少群眾對此“感情深”,守住傳統害怕新的挑戰。甚至有的群眾認為自製煙花爆竹雖違法,但不丟人,更有部分群眾存在“寧可炸死,不可餓死”的錯誤思想。
此外,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群眾對公共交通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非法三輪車顯然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其非法營運作為嚴重擾亂交通秩序,且交通事故頻發,乘客的安全以及事故發生後的賠償得不到保障。由於非法三輪車進入道路運輸市場的門檻不高,投資不大,專業技術要求也不高,對於三輪車主而言,有著吹糠見米的效果。
一方面是大批涉業人員墨守成規護著“鐵飯碗”,另一方面則是更多的群眾呼籲取締落後産業、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凈化發展環境。傳統産業“破”“立”之路面臨著極大挑戰。
因勢利導堵疏結合
老百姓的安全是頭等大事。多年來,賓陽縣對“非炮”生産一直保持高壓態勢,堅決予以打擊。特別是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把解決“非炮”生産作為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點解決的突出問題之一,決心用兩年時間消滅“非炮”生産。隨後在全縣實施煙花爆竹生産安全監管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巡查、整治、打擊“非炮”生産行動80多次,取締生産窩點383處。目前,號稱“非炮”生産第一村的賓州鎮國泰村基本消除“非炮”生産。
毫無疑問,對“非炮”生産要嚴打,但最主要的是引導涉炮群眾轉産轉業走上致富路,從而讓賓陽的煙花爆竹生産走上規範化道路。縣委、縣政府明確提出因勢利導,堵疏結合。據了解,賓陽縣將投入500萬元,通過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和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從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幫助,建立引導服務涉炮群眾轉産轉業的“綠色通道”,並引導本地企業積極吸納更多涉炮群眾就近就業,解決就業難題。
非法三輪車營運問題同樣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一方面涉及就業與生活問題,另一方面是市民出行意識和現代交通體系建設問題。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討論會上,縣委、縣政府提出“惠民生,促發展”的思路,把縣城公共交通體系建設擺到重要位置。在開展整治行動前,縣委、縣政府深入論證,敞開大門,徵集民意。同時,圍繞“解難題、謀出路”的工作目標,換位思考,深入了解三輪車營運群體的所思所想,最終達成共識,原來的從業人員得到妥善的安置或另謀職業。
隨後,為解決整治三輪車營運之後的出行難問題,賓陽縣對縣城路網全面統籌規劃,及時增加公交運力和計程車運力。目前,全縣共有公交車176輛、計程車120輛。經過各部門的通力協作,賓陽縣成為近年來廣西第一個依法取締三輪車非法載客營運,發展較健全公交系統的縣份。
打造賓陽經濟“升級版”
據介紹,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賓陽縣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在深入開展“規範市場秩序年”主題活動過程中,響應群眾呼聲連出實招,堅持邊學邊改、立行立改,不斷解決群眾的熱點、難點問題,並取得階段性成效。
賓陽縣在開展“規範市場秩序年”活動中,也曾有過種種的猜疑和觀望,但更多的是堅定的信心、科學的謀劃和全縣人民強大的支援,使傳統産業淘汰、轉型、升級工作順利開展。如今,城市公交車線路逐步健全、煙花爆竹生産者轉産、小造紙企業轉型、皮革業退市,市場秩序逐漸好轉。同時,中等城市建設展現新形象、現代農業取得新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教育事業邁出新步伐,縣域經濟發展活力獲得進一步激發,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賓陽縣努力推進全縣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構建可持續發展、抗風險能力強的優勢産業體系,將進一步打造賓陽經濟的“升級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