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上未完工的壁畫,能看出具有濃郁的壯族特色. 記者 宋延康 攝
媽勒訪天邊、米洛甲、布洛陀、百鳥衣、那……五組講述壯文化的浮雕,在邕江邊逐漸建成,而八幅綠色的石刻,則把南寧歷史上的八景用文字和圖案重現在市民眼前。昨日,記者在邕江一橋至淩鐵大橋之間的邕江邊享受了一頓文化大餐。
昨日中午12時,記者從南環路對面的碼頭走下邕江河堤時,看到碼頭臺階下正是一座巨大的浮雕“媽勒訪天邊”,這組已經大致完工的大型浮雕還有一些收尾工作,但通過浮雕人物和文字簡介,可以讓市民看出壯族特色並了解這個古老的壯族故事。
除了媽勒訪天邊,另外四座巨型浮雕還搭著腳手架,並沒有完工,從南環路口到淩鐵大橋,每個碼頭處都有一座浮雕,從浮雕上的文字介紹可以看出,另外四座浮雕的名字分別是布洛陀、那、米洛甲和百鳥衣。
一名在江邊欣賞浮雕的市民説,之前在電視直播上看到過媽勒訪天邊和百鳥衣的表演,現在通過神話浮雕“媽勒訪天邊”、壯族始祖——布洛陀、“米洛甲”等,讓他進一步了解壯族“那”文化的底蘊和淵源。
沿江河堤的石壁上還有八幅綠色的石刻,每一幅石刻都是一道邕城的新舊八景:望仙懷古、羅峰曉霞、青山松濤、馬退遠眺、花洲月夜、弘仁晚鐘、邕江春泛、象嶺煙嵐,有的景點在現實中依舊存在,有的景點因為時代的變遷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是通過一幅幅石刻圖案和文字,仍能讓人了解到邕城的歷史文化。
記者在現場沒有遇到負責浮雕的相關工作人員,三名保潔員表示,這組浮雕和河堤上的石刻已經動工一年多,至於是哪個部門負責的,他們並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