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氫氣球準備放飛
“多雲有陣雨或雷雨,偏南風2-3級,最低氣溫26℃,最高氣溫31℃。”這是南寧市今日的天氣預報,這些熟悉的氣象數值,每天都在為我們的生産生活提供參考的依據。但你是否知道,氣象專家是如何做出這些預測的?要想掌握老天的脾氣,自然得先將它每天的情緒變化摸得一清二楚。昨日,記者在氣象專家的帶領下,與南寧市第三十中學的高一學生一起,探訪了位於南寧市五合大道壯國嶺的南寧高空氣象探測站,為你首次揭開這個隱沒在氣象預報背後,默默觀察老天臉色的觀測站面紗。
一天三次準時放飛氣球
“6時50分了,趕緊進行氫氣球充氣!”昨日下午,當記者趕到南寧高空氣象探測站時,值班的正是該站的副站長黎潔波。在充氣房內,一個乳白色氣球正不斷漲起。10分鐘後,氣球接近3米高,充氣完成。
黎潔波介紹,由於氣象數據為全球共用諮詢,按照國際慣例,分佈于全球的1000多個高空探測站都必須在每天的早晚7時15分和淩晨1時15分,準時放飛帶有探測儀的氣球,並在規定時間內,將全球同一時段不同地點的高空氣流溫度、壓力、濕度及風向、風速數據彙報至設立於歐洲的世界氣象中心,以便世界各地的預報專家對氣象數值進行全面分析和判斷,進而得出預報結論。
7時整,黎潔波小心翼翼地將氣球升至距地面約30米的地方,綁到固定的放飛樁上。根據風向,他很快調整好了放飛方位。接著,拿出了一個白色的四方形盒子,“這才是整個探測過程最重要的儀器——探測儀。”黎潔波説,“別看探測儀不到半斤重,探測過程中卻像個訓練有素的偵察兵,為我們發回重要氣象數據。”原來,這個探測儀中安裝了傳輸主體、高敏感度的感應頭、振蕩器等小型探測設備,能每隔兩秒鐘自動進行數據採樣,當氫氣球以每分鐘400米左右的升速帶著探測儀上升時,探測儀可在指定高空接收到雷達發出的信號,迅速將探測數值發回指揮部。值班人員只需坐在電腦前,便可通過電腦的分析得到氣象數值,掌握大氣變化程度。
7時15分,時間到了!“都準備好了吧,123,放!”黎潔波一手拿著對講機,一手拉著氫氣球的繩子,向前快走兩步後鬆開了手中的繩子。神秘的小盒子探測儀,隨著氫氣球飛速地向天空飛去……
每天“燒錢”2250元
“這樣的放飛,也同時在我區的其他5個高空探測站同步實現。”探測站工程師郭平斌告訴記者,按照規定,每隔150-200公里範圍,應當設置一個這樣的高空探測站。目前,我國共有120個這樣的民用站點,並根據受系統影響因素程度進行不同密度分佈。廣西受颱風等災害天氣影響較嚴重,因此共有6個這樣的高空探測站,分別分佈在南寧、桂林、河池、百色、梧州、北海6座城市。
“別看僅僅是放飛氣球這樣幾個簡單的動作,實際上承擔著為後面的氣象預報工作提供肉眼無法觀測到的最重要參考數據的重任。” 郭平斌介紹説,“平時我們仰望天空看到的是朵朵飄浮天空的雲朵,而實際上,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萬里高空,卻很可能已是風起雲湧,甚至出現可能醞釀異常暴風雨的漩渦,要觀測到這些資訊,目前獲取氣象數據的方式有雷達觀測、地面觀測、衛星觀測及高空探測,每一種方式都不可或缺,無法替代。其中,影響氣象預報精準度的高空濕度數值,必須由高空探測才能獲得。”
而每放飛一個探測氣球,將消耗約750元的成本,一天放飛三次,就要花費約2250元。郭平斌笑言,這項工作是氣象部門“燒錢”最多的一項,相當於每日把三個氣象自動觀測站的費用放飛上天。“但為了獲得每一個站點最基礎的高空氣流數值,這樣的投資是必須的且是特別有意義的。”郭平斌表示,正是由於分佈全球的1000多個這樣的探測點的數據,才能在地球空間內形成不同高度的氣象數值網路,為判斷世界各地的氣象變化提供第一手參考數據。
回收不會影響市民生活
每天有這麼多的探測儀器升空,當它們成使命後,又會去向何方?郭平斌笑著説:“這樣的問題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難題。”
據介紹,每個氫氣球能將探測儀在70分鐘-120分鐘內帶入最低26000米的高空,當完成使命後,氫氣球會在高空自然爆破銷毀,而探測儀則會順風飄落。
“過去曾經有市民擔心,萬一哪天被下落的探測儀砸中怎麼辦,實際上這樣的幾率非常小。”郭平斌坦言,幾年前,當探測站使用的是近0.5公斤重的探測儀時,的確曾經出現過掉落到市區五象廣場附近的事件,雖然當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引起了氣象部門的高度重視,並立即更換了更高科技水準的探測設備。目前,捆綁在氫氣球上的探測儀只有250克,且由於新的探測站選址在距離市中心較遠的五合大道壯國嶺,最終回落點多在人煙稀少的郊外,因此,不會對人們的生活帶來影響。
而實際上,為了不斷提升高空探測的精確水準,未來的探測水準和技術還將不斷改進和提升。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探測站將能通過更簡便的方式,為氣象預測帶來更精準的數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