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煙臺高新區主動求變、借梯登高,在北京設立中關村·煙臺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技術、産業、市場等創新創業資源,通過“企業註冊在煙臺、辦公在北京、産業化回流煙臺”飛地發展模式,推動資源要素“雙向開放”、産業科技“雙向融合”,有力推動全區“雙招雙引”高品質開展。上半年,全區新引進三類500強5個、過10億元項目11個,實際使用外資9360萬美元、同比增長84%,完成全年任務的78%,在全市綜合考核排名列第3位。

image.png

一是打造招商“橋頭堡”,促成一批優質項目在煙落地。創新中心總建築面積6053平米,由10棟LOFT獨棟辦公樓組成,2020年12月4日正式開園,由高新區區屬國有平臺公司——煙臺高新科創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管理,採取“全球招引+北京加速+煙臺産業化”的運營模式,重點引進年産值5000萬元以上的優質科技型企業,企業總部或結算中心需註冊在煙臺高新區,産業化落戶煙臺。精準對接國藥控股、藍箭航太、京東健康等行業領軍企業260余家,落地火星人科技、中科航太人才服務公司等重點項目22個,完成合同市外內資16億元,實際使用市外內資5億元,合同外資6000萬美元,目前已入駐小米穀倉、龍觀集團、點實科技、飛斯科等優質企業20余家,累計在高新區納稅2000余萬元,今年以來已納稅近1000萬元。根據煙臺市産業方向,積極連結北京資源,面向全市開展對接服務,先後促成了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與道恩集團對接,星途探索火箭公司與海陽東方航太港對接,中車新能源汽車、江蘇吉麥新能源汽車與市汽車産業鏈辦以及梅花創投、小貝科技、德國摩比亞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等10余個項目與市國豐集團的對接。

二是種好引才“梧桐樹”,聚集一批高端人才來煙發展。通過“到有鳳的地方築巢”,探索“研發孵化在北京、産業轉化在煙臺,工作生活在北京,創業貢獻為煙臺”的飛地聚才模式,開闢招才引智新通道。深度挖掘北京大學劉揚、中國農大王慶傑教授等8個人才項目通過參加“2022中國·煙臺海內外精英創業大賽(北京賽區)決賽”落戶煙臺。其中,哈工大光機電一體化研究所索來春教授的金屬電解質—電漿加工機床項目已與航太513所、東方藍天鈦金科技公司達成深度合作,將瞄準日韓和東北亞市場,打造山東研發總部。創新中心“飛地人才”成功案例,被山東省人才集團列入《山東人才發展藍皮書》,在全省範圍內推廣。

三是擴大合作“朋友圈”,舉辦一批對接活動提升知名度。深入挖掘北京項目資源,與中關村民營企業家協會、中關村物聯網産業聯盟、中關村創業大街、中關村商業航太産業聯盟、中信資本、梅花創投、順為資本等協會機構建立常態化合作,先後組織“中關村高科技企業煙臺行”、“世界工業設計大會穀倉爆品分論壇”、“元宇宙與雙碳”等産業對接活動30余次。目前正聯合海瑞航太、中關村商業航太産業聯盟探討成立“山東商業航太(北京)創新研究院”,為煙臺匯聚一批航空航太産業鏈企業;與北大醫學科創中心、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合作,探討共建生物醫藥IVD産業園(北京)中心,為煙臺市定向培育生物醫藥産業優質項目。

四是擔當發展“助推器”,賦能一批本地企業膨脹發展。充分發揮創新中心在資本加速、技術加速、市場拓展、資源連結等服務優勢,幫助煙臺企業對接北京高校、上下游企業、風投機構、産品市場等,助力企業在京開展業務。目前,推動漢鑫科技、大為環保、新奇立機器人等20余家煙臺企業“走出去”,承接了微程之家、悠米科技等10余家煙臺企業在北京設立分公司或研發總部,形成總部或結算中心在煙臺、業務在全國的發展模式。與小米穀倉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發揮企業在項目孵化、爆品打造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推動企業總部落地創新中心,共同打造穀倉煙臺新國貨研究院,為煙臺市骨幹企業提供爆品打造服務,與北極星鐘錶合作深度孵化北極星産品,打造全國爆款,與萬華生態共同打造裝配式家裝新模式和萬華首款TOC端産品,助推本土企業擴張裂變、實現倍增;精準對接小米生態鏈企業,鬚眉科技新媒體、山東穀倉商貿、山東穀倉科技、煙臺穀倉商貿公司4家企業已落戶高新區,計劃5年內為煙臺市打造2家上市公司。依託高新科創公司,與小米穀倉成立合資公司,導入先進孵化模式,為全區在孵企業提供培訓、諮詢、孵化等全方位增值服務。(文圖/孫若語 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