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作為全國資訊産業重鎮,正在從製造業大市向製造業強市邁進。特區成立以來,深圳市始終毫不動搖發展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堅定不移地跟隨國際科技産業變革趨勢推進産業轉型升級,深圳市企業也在順應時代趨勢不斷發展變化。深圳企業的遷移史,從側面勾勒了深圳的發展史。企業遷來變去,反映了深圳這座城市戰略重心、區域重心、産業重心的調整。企業遷移活動印證了産業的轉移、變遷,深圳市産業發展也在一輪接一輪的企業遷移中,不斷迭代更新。

在此背景下,由深圳賽迪方略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編制的《深圳市製造業遷移全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于2022年9月正式發佈。《報告》以深圳市製造業企業遷移活動為研究對象,首先對近十年深圳市製造業發展變遷態勢進行總結和概括,其次通過空間、時間、行業等多維度數據透視,深度分析深圳市製造業企業遷移及産業變遷的特點,詳細勾勒出深圳市製造業重心變遷歷程,並進一步研究了企業遷移原因及對産業經濟影響,最後針對企業遷移與産業轉移工作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期為相關部門提供政策依據與決策參考。

1、研究對象及數據説明

《報告》以深圳市製造業企業的遷移情況為對象,主要研究深圳市製造業企業往市外及在本市內的遷移情況。其中,企業往市外遷移的情況,一方面體現在“整體遷移”,即企業註冊地址的變更;另一方面體現在“局部遷移”,即企業註冊地址保持不變,但通過新設、收購、合作等方式在深圳市外其他地區成立子公司或關聯企業。此外,《報告》還重點分析了深圳市製造業企業市內遷移情況,其主要表現為企業註冊地址在各行政區之間的變更。

市外遷移。整體遷移方面,經統計,2016-2021年間深圳市累計有556家製造業企業註冊地址變更至市外其他城市。局部遷移方面,《報告》統計了深圳市製造業單項冠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等1520家重點製造業企業直接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數據。

市內遷移。經統計,2010-2020年深圳市累計22308家製造業企業共發生23071次註冊地址變更。在進行行政區統計過程中,已剔除寶安區、龍華區等區劃調整的影響。

《報告》中深圳市製造業企業遷移數據均來源於賽迪顧問研究監測。

2、迎變局:産業轉移重構區域新優勢

産業轉移是指産業從發達地區或産業成熟區向欠發達地區或産業潛力區轉移,是産業在地理空間佈局上的變化,表現為要素流動與企業遷移的過程。産業轉移實現了生産要素的重新配置,建立了開放性、互動性的産業結構關係,對區域經濟、就業、産業競爭力等均有重要影響。2010年以來,國務院、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相繼發佈《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的指導意見》《産業轉移指導目錄(2012年本)》《關於促進製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其中,《關於促進製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引導産業合理有序轉移,維護産業鏈供應鏈完整性,促進形成區域合理分工、聯動發展的製造業發展格局”,推進産業轉移升級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部署。

廣東省以合作共建為抓手,統籌謀劃推進省內産業梯度轉移。在省産業轉移園的帶動下,部分珠三角地區産業加快向外轉移擴張。河源、梅州、汕尾等地有效融入珠江東岸電子資訊産業帶,陽江、清遠、韶關、雲浮等地有效融入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産業帶,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産業一體化水準顯著提升,環珠三角區域逐步嵌入珠三角産業分工體系。

深圳市順應産業轉型發展趨勢,積極貫徹落實廣東省相關工作要求,專門成立了“深圳市産業轉移工作領導小組”和“深圳市建設現代産業體系推進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領導小組”,著力推進落實産業轉移工作,促進經濟協調發展。截至2021年,深圳市在全省內與粵東西北地區的河源、汕尾2個地市合作共建7個省級産業轉移工業園,有序推動産業向粵東西北轉移和擴張,跨區域協同機製成效顯著。

3、謀破局:解讀深圳企業遷移新特徵

從深圳市製造業企業向市外遷移的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五大特徵。

一是外遷首選省內。深圳市製造業企業主要遷往廣東省內其他地區及浙江省、江蘇省、江西省和湖北省。其中,74.5%的企業整體遷移至廣東省內,36.3%企業局部遷移至廣東省內。浙江省、江蘇省、江西省和湖北省是除廣東省外承接深圳製造業企業外遷最多的省份。其中,9.5%深圳市製造業企業整體遷移至浙江省,13%深圳市製造業企業局部遷移至江蘇省。

二是傳統製造業外遷增多但增速放緩。整體遷移方面,2016年深圳市製造業企業整體遷移共23家,2020年達190家。因受疫情影響等因素,2021年企業整體遷移速度放緩,共154家整體遷移至深圳市外。局部遷移方面,“十三五”以來,深圳市重點製造業企業對外投資新設企業數量不斷增長。自2016年以來,深圳市重點製造業企業逐步加快對外投資步伐,新設立企業數量逐年增長,2021年達到245家。

三是外遷行業集中在電子資訊領域。深圳市製造業外遷企業所屬行業主要為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其中,製造業企業整體遷移以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企業為主,局部遷移以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企業為主。

四是外遷企業規模較大。在整體遷移的企業中,有95.6%的企業註冊資本超千萬元,其中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至1億元的企業佔比7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遷移至市外的深圳市製造業多為大中型企業。

五是注重生態聚合。珠三角地區成為深圳市製造業企業外遷主要承接地。整體遷移方面,有81.4%的企業遷往珠三角地區,主要集中在中山市、東莞市和廣州市;局部遷移方面,有87%的企業遷往珠三角地區,主要集中在東莞市、惠州市和珠海市。此外,粵東和粵北地區是廣東省內除珠三角地區外的主要轉移地。整體遷移方面,有14%的企業遷往粵東地區;局部遷移方面,有10%企業遷往粵北地區。深圳市産業轉移溢出效應突出,逐步形成深圳市與周邊城市“總部+生産”的發展格局。為擴充産能,深圳市製造業企業“遷移”基本都落在深圳市的輻射半徑範圍內,與總部關係緊密。

從深圳市製造業企業在市內遷移的情況來看,主要呈現五大態勢。

一是深圳市製造業發展重心正由西向東轉移。自2010年以來,隨著深圳市中心城區生産成本不斷上升,深圳市製造業企業整體呈現出由西向東遷移態勢,不斷從福田區、羅湖區、寶安區、南山區遷至龍華區、龍崗區、坪山區、大鵬新區和鹽田區。其中,近2成企業存在市內遷移2次及以上行為,其中又有41.2%的企業選擇遷回原區,主要集中在寶安區。

二是企業遷移先增後降。2010-2020年,深圳市製造業企業市內遷移行為呈現出先增後降態勢,具體可劃分為平穩期、加速期和減弱期三個階段。平穩期表現在福田區、寶安區、南山區、羅湖區為主要遷出區域,佔平穩期整體企業遷出次數85%,其他城區每年企業遷移量變化不大,基本維持穩定;加速期表現在企業累計遷出次數最多的區域由福田區轉變為寶安區,遷出企業次數漲幅最大的是龍華區、龍崗區和光明區,大部分城區企業遷出次數均出現較大增長,製造業企業市內遷移是整體現象,而非集中在特定區域;減弱期表現在企業遷出活動衰減最多的是寶安區,其次是福田區、龍崗區,南山區、龍華區和光明區;在“十三五”末期,企業遷出次數最多的為寶安區、龍華區、南山區和福田區。

三是遷移企業集中在電子資訊行業。深圳市內遷移企業遷移次數排名前六的行業分別是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械製造業、橡膠和塑膠製品業、金屬製品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和紡織服裝、服飾業,近半遷移活動集中在電子資訊行業。

四是小微企業遷移活力更高。74.7%市內遷移的深圳市製造業企業註冊資本在500萬元及以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微企業是深圳市製造業企業市內遷移主體。在市內遷移中,汽車製造業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企業、化學纖維業企業、煙草製品業企業和石油化工業企業規模相對更大。

五是企業遷移印證區域産業升級。製造業企業在深圳市各區間的遷移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各區主導産業的發展變遷,深圳市內具體可分為産業升級、産業固優、産業築基和産業待興四類城區。其中,南山區、福田區、寶安區在製造業企業遷移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優化産業結構,逐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推進了城區製造業轉型升級。龍崗區、龍華區和光明區圍繞主導産業和龍頭企業,通過不斷從寶安區、福田區、羅湖區等城區吸納相關企業,促進産業集群補鏈、強鏈,進一步鞏固了製造業發展優勢。坪山區、大鵬新區一直處於企業凈遷入狀態,大量企業遷入為坪山區、大鵬新區夯實製造業發展根基提供了重要支撐。而羅湖區製造業企業整體呈遷出態勢,面臨市內外雙重競爭,且工業增長緩慢;鹽田區儘管是發生遷移次數最少的城區,但全區製造業發展始終處於波動狀態,製造業發展有待進一步提振。

4、企業遷移原因

《報告》認為,深圳市製造業企業遷移主要受五方面因素影響。一是産業轉型升級。近10年來,深圳各區加快産業轉型升級,限制並逐漸淘汰一批中低端製造業。傳統經濟強區寶安、福田等率先啟動産業轉型,部分産業附加值較低的企業選擇遷移至城市發展“新區”。近3年來,深圳各區進一步加快産業結構調整,不斷出臺土地利用政策和産業更新政策以實現産業“騰籠換鳥”,部分産業附加值較低的企業選擇遷移至市外。二是生産要素成本上升。近10年來,深圳土地、人力、物流和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不斷上漲,多數企業普遍選擇從寶安等傳統工業大區遷移至坪山區、大鵬新區等地以降低生産要素成本。而近3年來,深圳市內各區生産成本逐漸趨同,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迫使産業附加值較低的一些企業向市外和省外遷移。三是土地資源緊缺。深圳市整體可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有限,生産性廠房無法滿足深圳製造業企業發展需求,多數企業選擇搬遷至新興城區以擴大企業發展空間。近3年來,深圳市內各區土地資源開發趨於飽和,“十四五”時期全市建設用地供應規模預計為58平方公里,發展空間和潛力有限,而省內其他地市、其他省份則加快産業園區建設,部分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選擇整體遷移至市外。四是産業集群建設。近年來,廣東省內其他城市和國內其他省份城市主動承接深圳産業轉移,加大力度進行招商引資,加快産業園區建設,在體制機制、配套服務、政策措施方面不斷推動産業集群高品質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部分深圳市企業轉移。五是擴張市場需要。為擴大生産能力、謀求市場擴張,尋求更低的配套成本,深圳市部分大型製造業企業加快在長三角、中部地區佈局。

5、企業遷移影響

深圳市製造業企業主動和被動的遷移,是市場經濟運作的必然結果。總體來看,市外遷移並未影響深圳市製造業産業鏈的完整性,反而進一步增強了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功能。從市內來看,對於傳統工業大區而言,低附加值企業的遷出是區域實現産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對於産業新區而言,積極承接産業轉移是地方快速做大製造業的重要手段。同時需要清晰的認識到,過度無序的産業轉移勢必會對工業經濟穩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也不利於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影響一:助推傳統工業大區産業轉型升級。

一方面,企業遷移助推了深圳市內傳統工業大區産業結構升級。其中,南山區已成為科産教深度融合的高新技術産業集聚區,形成數字軟體、通信、創意設計等支柱産業。寶安區産業由生産製造逐步轉向“創新+製造”,智慧化、數字化水準明顯提升,鐳射、機器人、新一代資訊技術等産業逐漸構成經濟新增長點。另一方面,企業遷移大大減輕了部分城區土地、環境壓力。對寶安、南山、龍崗等傳統工業大區而言,遷出部分中低端製造業,有助於盤活現有存量土地,提升畝均産出,舒緩轄區土地、環境壓力。

影響二:強化“新區”製造業基礎。

一方面,産業轉移為“新區”製造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在吸收外溢産能的基礎上,“新區”製造業基礎得到強化。例如,2010-2018年,累計遷入大鵬新區的製造業企業數量佔2018年大鵬新區製造業法人單位數近6成;累計遷入坪山區和鹽田區的製造業企業數量佔2018年坪山區和鹽田區製造業法人單位數近3成。另一方面,産業轉移助力“新區”工業快速發展。如坪山區近7年工業增加值增速平均水準達10.4%,高於全市平均水準3.3個百分點。

健康有序的産業轉移是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重要舉措,在優化生産力空間佈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拓展製造業發展新空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於此,《報告》分別從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和有序承接先進地區産業轉移兩個維度,分別面向深圳市及其他城市提出對策建議。

對深圳市而言,在當前生産要素制約問題突出、外部地區在深招商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應正確看待企業外遷現象,著力構築産業發展“護城河”。賽迪顧問建議,深圳市一是應明確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方向與佈局,持續提升産業能級;二是推進企業外遷監測預警工作精細化,紮實做好企業服務;三是探索産業轉移合作共建新機制,促進區域協調共進發展;四是不斷完善製造業發展要素支撐,持續鞏固優化發展環境。

對其他城市而言,承接産業轉移是實現區域經濟超常規發展的重要手段,應牢牢把握新時期發展機遇,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重構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賽迪顧問建議,一是加強自身産業基礎研究總結,明確區域發展方向和目標;二是精準對接適宜産業和重點企業,持續優化地方産業結構;三是因地制宜做強特色産業載體,提升産業基礎配套能力;四是著力提升産業要素支撐能級,優化産業轉移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