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的黃河水,嘩啦啦在旱垣流淌,乾旱山區祖祖輩輩的盼水夢變成了現實。如今,旱區生態環境越來越美,群眾日子越來越甜。

靖遠縣北部的雙龍、興隆、永新等乾旱山區,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是全縣經濟最為落後、人畜飲水最為困難的區域。這裡的群眾曾經“吃無糧、喝無水、畜無草、做飯取暖無秸稈”,生産靠老天,生活靠救濟。

為從根本上改善這一地區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靖遠縣歷經5年爭取、3年建設,組織實施了靖遠雙永供水工程。經多方努力主體工程于2015年4月全線通水,靖遠縣雙龍、興隆、永新、北灘4個鄉(鎮)、38個行政村、6.8萬人告別吃水難,結束了人蓄飲水人挑、蓄馱、車拉的歷史,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提高,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懷星村原來是個靠天吃飯的地方,這裡沒有水,人吃的水要去很遠的腰站村拉,雙永工程上水以後,家家戶戶都通了自來水。”唐佐儒是興隆鄉懷星村黨支部書記,對於村裏這些年的發展變化,他十分感慨:“這十年的變化確實很大,樹能栽活了,莊稼能長成了,也可以養羊了,我們還發展了700畝枸杞。”隨著村容村貌和生産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懷星村236戶776名群眾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更加有信心了。

興隆鄉大廟村黃河上游馬尾溝左側黃河右岸是雙永工程水源的取水口,在主幹一泵站,筆者見到了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員武小林,“雙永工程自大廟黃河邊取水,共有16個泵站、1個水廠和變電所,分4個主幹泵站,主幹泵站供水到二、三、四泵站,然後分兩個方向供水,一個方向是雙龍,另一個是興隆和永新方向,這兩個方向同時供水滿足了人民群眾的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

黃河水正是從這裡被引入到雙龍、興隆、永新、北灘等鄉鎮,工程徹底解決了這些鄉鎮的飲水不安全問題,併發展灌溉面積3.5萬畝。

嘩嘩的黃河水抽到蓄水池,通過凈化處理之後,運送到每家每戶,村民們不僅喝到了水,更喝到了“好水”。

在靖遠雙永工程供水管理局人飲凈水廠,劉立文正在凈化車間查看水質凈化情況。“我們凈水廠主要供應的是雙龍、興隆、永新、北灘的人飲用水。黃河水抽到蓄水池裏,再到沉澱池,經過消毒間、凈化車間的凈化處理,最後再到清水池,乾乾淨淨的水通過各個泵站運到農戶家裏。”劉立文為筆者介紹了水廠的水質凈化流程。

雙永工程是一項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更是一項扶貧工程,它的落地生根,為乾旱山區帶來亙古未有的生機和活力,為當地特色農業品牌發展提供了保障,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極大改善,覆蓋區域2020年底實現了如期脫貧。

“永新鄉地處乾旱山區,以前由於缺水,當地當群眾只能靠天吃飯,自從雙永工程上水以來,經過鄉黨委政府積極探索與實踐,大力發展了枸杞、大蒜、藜麥等特色産業。”永新鄉武裝部長劉春民説道。

永新鄉是雙永工程的受益鄉鎮之一,在雙永灌區永新鄉連片種植枸杞面積達到1.2萬畝,建成了一個萬畝枸杞脫貧産業園。依託雙永工程,永新鄉大力發展了以枸杞、大蒜、肉羊、藜麥、香水梨等為主的特色産業,基本實現了以雙永灌區為基礎的高效農業區,以水、旱兩道溝為延伸的天然養殖區和以雪山寺為中心的生態農業區,“三大農業主産區”轉型升級,人民群眾實現了增收致富。

針對雙永工程不能使灌區偏遠山區群眾受益的問題,雙永管理局積極爭取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投資2513萬元在永新、興隆移民搬遷貧苦群眾323戶1597人。通過近4年的努力,搬遷群眾的基礎條件大大改善,初步形成了村有主導産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致富技能的局面。

引來活水潤蒼生,敢叫旱垣變桑田!十年來,依託雙永供水工程,靖遠縣雙龍、興隆、永新等鄉鎮迎來了一輪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一幅物阜民豐、安定祥和、村美人富的喜人景象。(戴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