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在中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於惡性腫瘤中的第 1位。為進一步規範中國肺癌的防治措施、提高肺癌的診療水準、改善患者的預後、為各級臨床醫務人員提供專業的循證醫學建議,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組織呼吸內科、腫瘤內科、胸外科、放療科、影像科和病理科專家,以國家批准的應用指徵為原則,以國內實際可應用的藥品為基礎,結合國際指南推薦意見和中國臨床實踐現狀,整合近年來肺癌篩查、診斷、病理、基因檢測、免疫分子標誌物檢測和治療手段以及隨訪等診治方面的最新循證醫學證據,經過共識會議制定了《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22版)》,旨在為各級臨床醫師、影像、檢驗、康復等專業人員提供合理的推薦建議。

一、開展早期篩查對肺癌的早診早治和改善患者結局具有重大意義

篩查是發現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手段,一項在我國開展的社區肺癌篩查研究顯示,在由低劑量螺旋CT(LDCT)檢出的確診病例中,94.1%均為IA-IB期肺癌。絕大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可以通過手術等局部治療手段根治疾病。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協會(AJCC)第八版TNM分期,Ⅰ期肺癌患者的整體預後遠好于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68%-92%。強調早期篩查,能夠使肺癌治療的關口前移、大幅改善患者的預後結局。

二、肺結節全程分層管理

1.肺部小結節需經鑒別診斷、分類管理

2022版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指南(下稱“指南”)中推薦,對經篩查發現的肺部結節應根據結節的位置、尺寸和密度特徵進行分類管理。對於位於氣道的病變或影像學高度疑似肺癌的情況,應採取臨床干預;對於<5mm的(部分)實性結節或<8mm的非實性結節,推薦下年度LDCT檢查;對於點5mm的(部分)實性結節或點8mm的非實性結節,推薦3個月後CT檢查;對於無法排除非腫瘤的結節,推薦先進行抗炎治療或隨訪,一個月後復查CT。

2.多維度評估肺結節

肺癌自身抗體相關檢測可作為肺部結節危險分層的參考指標,提供生物學特性活躍或惰性的資訊;肺結節病因複雜,建議綜合肺結節的影像學、生物學與臨床特徵,綜合評估。

3.多發結節的管理

對於多發結節的隨訪頻率及時間應基於最大/最可疑的結節進行評估,且每個結節應獨立進行評估,除非病理明確診斷為轉移。對於高度懷疑轉移性病灶應考慮進行病理學活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採用支氣管鏡下活檢對多個病灶進行病理學評估。對於患者因多發結節導致治療方案選擇困難時,建議採用多學科討論方式確定治療方案。

三、結合國情與流行病學特徵,制定適合我國的高危人群篩查策略

一、篩查人群的選擇

(一)年齡段

本指南推薦在點45歲人群中開展肺癌篩查。2015年全國腫瘤統計數據顯示,肺癌的年齡發病率及死亡率在45歲之後顯著增加。因此,推薦肺癌篩查的起始年齡為45歲。

(二)肺癌的危險因素

肺癌篩查的獲益隨著肺癌發病風險的增加而增加,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是目前國內外專家的共識。本指南對於高危人群的選擇充分考慮了除年齡外的肺癌危險因素,結合中國肺癌的發病特點,推薦在符合年齡段的基礎上,含有下列危險因素之一的人群進行肺癌篩查:

1.吸煙:吸煙可顯著增加肺癌的發病風險。有研究顯示,吸煙人群的肺癌發病及死亡風險高於不吸煙人群,既往吸煙人群的肺癌發病和死亡風險亦顯著升高,同時,吸煙量和肺癌發病風險呈線性正相關趨勢。起始吸煙年齡越小、每日吸煙量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引發肺癌的相對危險度越大。建議吸煙量點20包年的人群進行肺癌篩查。吸煙與鱗狀細胞癌和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的關係相對更為密切,鱗狀細胞癌和SCLC常呈中央型佔位生長。因此,重度吸煙人群可進一步進行熒光支氣管鏡篩查,同時開展戒煙宣傳教育。

2.二手煙或環境油煙吸入史:亞洲人群中非吸煙女性的肺癌發生率顯著高於歐美人群,推測可能與二手煙暴露和廚房等場所的環境油煙暴露有關。Meta分析顯示,二手煙暴露顯著增加肺癌發生風險。炒炸等烹飪方式産生的廚房油煙可導致DNA損傷或癌變,是中國非吸煙女性罹患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3.職業致癌物質暴露史:長期接觸氡、砷、鈹、鉻、鎘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質者更易罹患肺癌。石棉暴露可顯著增加肺癌的發病風險。另外,二氧化硅和煤煙也是明確的肺癌致癌物。

4.個人腫瘤史:既往罹患其他惡性腫瘤者可能攜帶異常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可增加肺癌的發病風險。對於肺癌基因篩查的研究仍在進行中。

5.直系親屬肺癌家族史:一級親屬被診斷為肺癌的個體患肺癌的風險明顯升高。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遺傳的肺癌易感位點。

6.慢性肺部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和肺纖維化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癌發病率高於健康人群。支氣管肺組織的慢性炎症及其在癒合過程中的鱗狀上皮化生或增生可能發展成肺癌。

三、適合中國國情肺癌篩查指南

多年來國內外一直致力於通過篩查來實現肺癌的早診早治,並最終降低肺癌相關死亡率。2012年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與X線攝像相比,採用LDCT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歐美多家權威醫學組織的肺癌篩查指南均推薦在高危人群中採用LDCT進行肺癌篩查。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已開展或擬開展LDCT肺癌篩查,但國內對LDCT肺癌篩查的認識和診療水準存在較大差異,臨床實踐不規範。目前國內醫療機構多根據國外已較成熟的方案來開展LDCT肺癌篩查工作,但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肺癌發病危險因素更為複雜,除吸煙外,在二手煙、環境油煙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女性非吸煙人群發生肺癌的比例遠高於西方人群,因此,在肺癌篩查的具體實踐中必須考慮到東西方差異。

參考文獻:

1.Yang W, et al., Lung Cancer. 2018 Mar; 117: 20-26.

2.Goldstraw P,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6 11(1)-3951.

3.中華醫學會,中華腫瘤雜誌, 2022, 44(6):457-490.

4.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et al., N Engl J Med. 2011 Aug 4;365(5):395-409.

5.L Rivero, 2018 WCLC, Press Program Press Release FINAL.

6.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國際呼吸雜誌. 2019,39(21):1604-1615.

7.Ren S, et al., Oncolmmunology 2017 Oct 16;7(2):e1384108.

8.Frank Sullivan presented at 2019 WCLC, PL02.03

9.Ugo Pastorino presented at 2019 WCLC, PL02.04

(作者 胡濱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