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一些老年人出現上下樓困難,膝關節反覆疼痛的困擾,不少人認為是受涼“老寒腿”發作了。“老寒腿”真是凍出來的嗎?為什麼受涼關節就會疼?

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今天就讓我們揭開“老寒腿”的真相。

疼疼疼!

老司機、上班族、愛美女生要注意啦!

我們常説的“老寒腿”,一般來説是骨關節炎。關節炎作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在多種關節炎症類型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

據世衛組織今年發佈的數據,全球有超過3億人患有骨關節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主任林劍浩在去年曾介紹,從全球來看,骨關節炎是60歲以上人群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也是中老年人致殘的主要原因。

人們常認為關節炎是一個老年病,事實上,所有年齡段的人,甚至包括兒童都有可能罹患此病。

長期駕駛的司機、長期穿高跟鞋的女性、關節受損傷的老年人、平時久坐的上班族……這些都是關節炎易發的人群。

而隨著老齡化和肥胖的流行,骨關節炎發病率正在上升,逐漸向年輕人和體力活動人群蔓延。

上下樓困難、膝關節反覆疼痛、走路咔咔作響、陰雨天宛如“天氣預報”……很可能是膝關節的骨關節炎。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廖秋菊曾對媒體介紹,骨關節炎患者的病情有輕有重,輕度的骨關節炎表現為上下樓時關節疼痛,或者蹲起費力。

而重度骨關節炎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的畸形,活動受限,關節腫痛明顯等,嚴重者不能走路,影響生活品質。

“老寒腿”不是“凍”出來的

但秋褲該穿還得穿!

隨著冷空氣的一撥又一波的襲擊,媽媽的叮囑又在腦海中回蕩:不穿秋褲小心老了會得“老寒腿”。

廖秋菊表示,骨關節炎的發病原因與年輕時受涼關係不大,但與退行性病變和自身免疫等各因素相關,除年齡外,肥胖、創傷和疾病等也是引發該病的危險因素。

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專家也曾介紹,隨著年齡增加,膝關節軟骨會變薄、關節液減少,加之日常一些不良的膝關節使用習慣,加速軟骨耗損,就容易出現疼痛、紅腫、靈活性下降等症狀。

而膝關節是人體比較大的一個承重關節,受損傷最多,發生病變的機會也就多。

因此,寒冷和骨關節炎的發病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有可能加重已有的骨關節炎症狀,並影響治療效果。

專家表示,膝關節是一個喜暖怕冷的關節。如果寒冷已經引起了膝關節的不適,或者雙腿長時間感覺冰涼等等,秋褲該穿就得穿。

關節最怕這五個字

除了“老”和“胖”,還有……

專家表示,由於骨關節炎目前還沒有能徹底根治的辦法,應該引起所有人群的重視,對關節炎日常可以採取適當的干預幫助緩解症狀並保持關節活動。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運動醫學與成人重建外科主任蔣青曾對媒體表示,生活中,一些我們可以自我調控的不良因素也會嚴重影響關節健康。總結起來,關節最害怕以下5個字:

老:隨年齡增長,軟骨營養供應不足,骨骼中無機物增多,骨骼的彈力與韌性減低,容易導致關節軟骨和骨退行性病變。

胖:如果肥胖或體重超標,那麼將面臨著更高的骨關節炎風險。一方面,體重會增加負重下肢關節的承重壓力;另一方面,有不少研究發現,代謝異常也會對關節造成一定的損傷。

傷:外傷是年輕人被骨關節炎纏上的重要原因。在運動過程中,如果出現急性外傷,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以免留下後遺症。此外,關節的慢性勞損、不正確運動方式帶來的非急性傷,也會加大骨關節炎的風險。

勤:關節用得太狠,容易導致機械磨損,破壞軟骨,從而出現骨關節炎。過於頻繁地爬山、爬樓等運動是非常傷害關節的。

冷:如果已經是骨關節炎患者,那就需要注意保暖。因為對關節不好的人來説,寒冷會加重病情。

專家建議,保護關節,要避免久站、久坐,適度運動。發現腿沉、晨僵、關節響等苗頭,一定要及早就醫。另外,患了關節炎一定要及時治療,否則不僅膝關節會變形導致羅圈腿,還可能因長期致殘導致抑鬱、骨質疏鬆、冠心病等疾病,給患者和家庭帶來經濟和精神的雙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