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京津冀三地政協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再聚首,聚焦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和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為三地共築綠色生態屏障建言獻策,凝聚智慧。

一年一度的相聚,得益於三地政協主席聯席會議機制。7年來,三地政協組織各級政協委員先後圍繞交通一體化、科技協同創新、水資源協同保護、社會保障共建共用、全産業鏈佈局等協同發展的重點問題調研協商、建言資政。

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提升

永定河北京段25年來首次全線通水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生態作為率先突破領域之一取得顯著成果,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提升。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牛青山介紹,三地區域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20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1%;其中北京從2014年的85.9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約56%,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保持最優。水環境協同共治成效顯著,永定河北京段25年來首次全線通水,京津冀119個國家考核斷面中,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上升到64.5%;北京地表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25個國家考核斷面中,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68%、劣V類全面消除。三地還持續實施風沙源治理等工程。

天津市政協副主席趙仲華透露,按照今年永定河全線通水目標要求,正在實施補水通道主槽疏挖工程,預計2023年底前,永定河天津段可全部完工併發揮預期效益。

河北省政協副主席葛會波表示,當地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大數據産業已初具規模,阿裏廟灘數據中心、騰訊懷來東園雲數據中心等12個數據中心項目建成投産,投入運營伺服器達87萬台,今年上半年新投運伺服器7萬台。

北京市政協:推動區域重點領域深度調整

北京市政協調研發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以重化工為主的産業結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此外,北京市近年來推動區域統一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區域法規、標準仍存差異,影響了三地對污染物排放的管控。亟須國家層面立法出臺京津冀地區統一的法律法規,為區域協同治污提供法律支撐。

牛青山在發言中指出,應推動區域重點領域深度調整,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優化區域功能佈局。加快産業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産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構建區域綠色交通體系,推動區域貨物運輸“公轉鐵”。推動整體加大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推動綠電進京輸送通道和配套電力調峰儲能設施建設。強化區域生態功能建設和首都生態涵養功能,共建張承地區生態水源林。此外,要進一步推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等生態環境領域統一立法,聚焦機動車管控、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水污染物排放等重點領域,配合完善適用於區域的國家環境標準體系。

天津市政協:構建水資源保護利用共同體

天津市政協調研發現,京津冀地區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準1/9,是我國缺水最嚴重、面臨缺水風險最大的地區之一。三地區域水生態空間管控、跨界水體聯合保護仍需強化。

趙仲華在發言中建議,構建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共同體,建立宏觀統籌機制,明確水資源短缺情況下取水優先等級和保障用水的先後順序、取用水量及應急處置方案。根據水系的重要性及開發治理難易程度,規定河湖水質改善的先後順序。

“京津冀區域內的水系大部分為跨省河流,許多重要地下水水源地位於省界地區,水事關係錯綜複雜。”他建議,在國家層面建立流域綜合管理機制,對跨區域的主要河流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監管、統一配置、統一調度。建立京津冀綜合水資訊平臺,整合涉水資訊,建立健全綜合水資訊共用機制。

河北省政協:實行普惠型補償或投資性補償

河北省政協調研發現,河北省在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和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上取得顯著成效,但還面臨生態保護體制機制尚不健全,生態綠色産業發展有待提升等問題。

“生態環境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綠色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唯一方向。”葛會波在發言中建議,在京津冀協同辦框架下,成立由國家有關部委參加的區域生態環境共建共用協調議事機制,定期會商。

他還建議,探索建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開展京津冀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和水資源補償,科學核算上游地區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和水資源價值,實行普惠型補償或投資性補償。此外,京津冀三地應共同支援張家口、承德地區建好産業承接平臺,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冰雪、大數據、新型能源、高端製造等綠色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