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白銀市靖遠縣北灣鎮新坪村駐村幫扶隊楊海濤

“2017年9月,第一次踏上新坪村這片土地,我就決定與老百姓同甘苦,共奮鬥;經過漫長的不懈努力,如今,蔬菜大棚穩步發展,百姓喜笑顏開,村民們開始奔向好日子,我主動申請留下來,致富路上再陪一程”。

image.png

圖為白銀市靖遠縣北灣鎮新坪村駐村幫扶隊楊海濤

這就是楊海濤,白銀市靖遠縣北灣鎮新坪村駐村幫扶隊一名50歲的普通隊員,新坪村60戶老百姓的“掌櫃的”。楊海濤現任靖煤公司魏家地礦汽車隊副隊長。在新坪村的一千多次日升日落,他把愛和奉獻攜刻在了這片生機勃發的土地上。

了解村情民意,因戶制宜制定發展方案,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助力産業發展......楊海濤把新坪村當成了家,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老百姓的“掌櫃的”。在楊海濤以及全體幫扶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新坪村駐村幫扶工作隊2017年、2018年相繼被評為“全省先進駐村幫扶工作隊”,楊海濤同志被評為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個人”。

村民無小事:你的幸福就是我的信仰

見到幫扶幹部楊海濤,是一個初夏的午後,中等個頭,微胖的身材,白色的短袖和曬得有點黑的臉龐,始終微笑的神態,完整描摹著一位幫扶村幹部的生動形象。

“來新坪村近4年了,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們現在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談及和新坪村的感情,楊海濤娓娓道來。2017他剛到新坪村時,村委會在臨時搭建的板房裏辦公,駐村礦幫扶工作隊員租住在農戶的一處院子,一半村民還沒有從岷縣老家完全搬過來,村容村貌和現在相差也比較大,大棚建設剛剛開始,老百姓由於搬離故土,進入新環境,無論從生産方式還是生活方面都無法適應,民心渙散,生活困難重重。

來了,就得有所為。安置好自己的行裝,楊海濤準備好一個筆電一支筆,開始了他的幫扶路。起初是了解民情,走家串戶,老百姓説的最多的就是要錢,有要低保的,要大病補助的,還有要生活費的,並且對入戶的幫扶幹部也是充滿抵觸情緒。在連續幾天的走訪裏,他大致總結了老百姓的困難和問題,開始梳理工作思路和頭緒。

楊海濤回憶,整理完村情,他邁出了工作的第一步:講政策,感黨恩。他每天根據不同的問題去走訪農戶,以和老百姓交朋友談心的形式去貼近農戶,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嚮往,在普通交談中潛移默化去輸入政策與當下時政。有些還在岷縣老家的農戶,他就打電話聯繫,有些抵觸情緒嚴重不願意溝通的,他不厭其煩一個月十幾次的拜訪,直至主人願意和他溝通。

image.png

圖為楊海濤入戶了解村情

真所謂,新坪致富路漫漫,扶貧幹部上下而求索。

“我有一戶幫扶戶,家裏有5個姑娘,經濟困難,上有老下有小,因為房子問題,一度不停陳情,好説歹説不聽,一溝通就一件事,給錢就可以。開始了解了情況以後,我就幫他申請了臨時救助,後來申請了“雨露計劃”,一次次幫他解決問題,最後他才開始認可我。”楊海濤説,這戶人家,他前後去了幾十次,設身處地為他們辦事,解決問題,才換來最後的結果。

在幫扶這條路上,楊海濤始終把他的60戶老百姓裝在心裏,無時無刻不在為老百姓著想。他有一個幫扶戶,是位聾啞一類殘疾人,因為給村裏人幫扶摔傷了腰部,生活不能自理,家裏還有年邁母親,無勞動能力,本來兩個人的艱難變成了難上加難。事故兩家因為賠償的問題鬧的不可開交,楊海濤無數次去協調矛盾,最後以10萬元的賠償款告終,接下來就是無盡的艱難生活。他經過多方協調,幫這位殘疾人申請了特困供養,以解決生活困難。但是還面臨母子兩個無法生活,當事人連輪椅都沒有,因為條件不達標沒有申請到輪椅,他想方設法與縣上相關部門協調,最後申請到了一輛輪椅。楊海濤説:“當時是臘月裏,輪椅在縣城,到不了患者家裏,由於小車裝不了,我就坐著公交車,到縣城取上又坐公交車回來,我記得那天特別冷,我拿回去就幫他調試好。結果他家裏的臺階又沒有護坡,輪椅無法進出,我又自己掏錢在街道上焊了一個護坡給他拿回家安裝好,這樣他才可以自由出入,正常生活了”。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新坪村書記陳永紅提及楊海濤的幫扶工作讚不絕口,他説:“楊書記真正是他那60戶老百姓的掌櫃的,大到每家的紅白喜事,小到誰家的燈壞了,身份證丟了,都來找楊書記。村民的土地證丟了,也找他,他自己掏錢去縣城給農戶補辦好拿回來,申請公租房,也找他,全權負責辦理清楚讓農戶入住......在老百姓心裏,有事辦不了,找楊書記,有事需要做決定拿不定主意了,找楊書記,總之,有困難,就找楊書記”!

三年多來,楊海濤走訪了4個村民小組300余戶群眾,對戶裏的基本情況、特殊困難等作了詳細記錄。每天走村串戶,與群眾交心、拉家常,村裏誰家裏有婚喪嫁娶,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村裏人都稱呼他老楊,村裏大小事情他幾乎都能及時掌握。他牽頭建立了“茲那組60戶幫扶”微信群,目前有130名村民加入,他在群裏宣傳脫貧攻堅政策,發佈村務資訊、最新脫貧資訊,與群眾線上交流、釋疑解惑、掌握村情民意。梳理省市縣針對安置區的特殊支援政策,及時向群眾宣傳,對村民進行感恩教育。駐村三年多,他為困難群眾申請臨時救助、為學生申請“雨露計劃”助學等方面的實事30多件,他還引導群眾改變生活習慣,動員群眾整治村域環境衛生,深入群眾家中,與群眾一起,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等。全力協助村兩委做好日光溫室報名登記、建設、補助政策宣傳及合作醫療、養老保險收繳等相關工作。組織群眾積極參加村上開辦日光溫室黃瓜種植技術培訓班。 

楊海濤總説:老百姓的事,都是大事,我的責任就是用自己微薄之力去幫他們做力所能及之事,他們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不變的信仰。

image.png

圖為楊海濤為農戶送去輪椅

産業結碩果:讓農民鼓起錢袋子是我不變的使命

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這是異地搬遷的宗旨,也是所有幫扶單位殫精竭慮要成就的大事。

從制定年度幫扶計劃、建立工作制度、細化工作職責到制定産業、黨建、文化等專項幫扶計劃全過程,他都全程參與,還代表工作隊及時與各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銜接溝通,做好“一戶一策”制定、動態調整工作。協助工作隊長做好工作隊保障工作,為工作隊員順利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打下基礎。

“2017年我剛來的時候,新坪村第一批77座大棚剛開始籌備建設,老百姓不認可,工作推行起來相當困難。好多農戶在老家種旱地靠天吃飯,習慣了那種粗放型的耕作方式,他們覺得自己不會種植水澆地,也有人認為設施農業是騙人的,靠不住,對老百姓的動員工作難度可以説到了巔峰,我們所有人一起出動,不分白天夜晚,無論颳風下雨,一趟趟去,哪怕被拒之門外,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去,直至有機會和農戶溝通”。

茲那組有一農戶,常年在外打工,好説歹説都不願意建大棚。楊海濤一有時間就去找他聊天,由於他是個木工,又50多歲了,楊海濤曉之以情動之以禮地動員他:“你看看,年紀大了,老外出也不方便了,加上時代的發展變化,老一代的手藝慢慢會被社會淘汰,到時候回來又沒有自己穩定的産業,大棚現在效益很不錯,建起來慢慢打理經營,是個長久之計”。終於在楊海濤的勸説下,這位農戶建起了大棚,因為經常外出,觀念相對也先進,有悟性,如今大棚産業發展的風生水起。

這樣的農戶在新坪村比比皆是,幫扶幹部拿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逐一攻堅,爭取勝利。

“2020年4月,由於疫情影響,老百姓黃瓜出現銷售困難,楊書記聯繫靖煤集團銷售黃瓜70多噸,收益27萬元。2021年春節,他又想法設法聯繫單位銷售蔬菜142噸,收益167.8萬元。還銜接幫扶單位靖煤公司2018年捐贈價值6萬元的化肥;2017年為新坪村捐贈236萬元,用於595戶加建房屋,每戶補助4000元的基礎上,2019年又與派出單位靖煤公司銜接,為新坪村捐助51.2萬元,用於7口人以上因人口較多致住房面積不達標的64戶,通過在自家院落加建房屋21m2,每戶支援8000元,實現穩定脫貧,每年都為村上送去取暖煤”。新坪村書記陳永紅講起楊海濤的故事,字裏行間都是認可與感動,楊海濤總是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在老百姓最需要他的時候挺身而出,種植,銷售,每件事都做到百姓心坎上。

image.png

楊海濤根據村兩委提出全村發展日光溫室、養殖、中藥材種植等産業發展規劃,通過不懈努力,入戶摸底調查、徵詢農戶意見,確定産業發展方向。為防範市場風險,村裏成立了蔬菜種植合作社,動員農戶全部入社;持續宣傳農業保險政策,實現農業保險全覆蓋。

東風起,碩果至。新坪村從摸索著種植大棚,到品種的選擇,優化,産量的提高,一步步階梯式上升,拔節式發展。如今的新坪村,585座大棚朝氣蓬勃,年總收達到3000多萬,農民鼓起的錢袋子譜寫著一曲曲幸福的讚歌。

“如果現在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我還會義無反顧來新坪村”。今年,楊海濤再次主動申請留下,為鄉村振興再添力量,他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時刻與新坪村的老百姓同發展,共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