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物局1日公佈,北京“城之源”琉璃河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在西周燕都城墻範圍內發現結構明確、層次清晰的成規模夯土建築基址。

有關專家表示,這不僅印證了文獻中關於“周初封燕”的史實,而且對於早期國家治理水準和等級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琉璃河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是西周時期燕國的都城和始封地,現存西周時期的夯土城墻、城內遺存和墓葬區。它距今逾三千年曆史,是目前北京地區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源頭,被譽為北京“城之源”。

據介紹,自2019年起,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在北京市文物局組織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等多家單位,對琉璃河遺址核心區和墓葬區開展了大面積的區域調查和系統勘探,新勘探出各類型遺跡數百處,還對城內的小型地面建築、居址等進行了發掘。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現場負責人王晶介紹,琉璃河遺址城內西北側發現的這處成規模夯土建築,目前揭露範圍東西長約28米,南北長約26米。其夯土基礎最厚處達1.62米,為分塊逐層夯築,夯層厚約8-12釐米,夯築品質較好。夯土基礎之上保存有多組墻體和若干柱洞,墻體最高處殘存0.91米,厚約0.4米,柱洞大小不一、使用方式不同。夯土建築上可見至少四層人類活動面,墻體也可見修補痕跡,可知該基址歷經至少四次廢棄、再利用行為。

“這一處基址建造年代不早于西周早期,廢棄年代不晚于西周晚期,時間跨度較大。它結構明確、層次清晰,對於研究早期建築工藝、建築結構和遺址興衰具有重要價值。”王晶説。

據介紹,琉璃河遺址考古隊近年來的考古工作出土、採集了青銅環首刀、銅箭鏃、玉玦、綠松石及石器、骨器、陶器等遺物數百件,陶片兩萬餘片,表現出本地燕文化、周文化和商文化多種文化因素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