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動模範、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興旭

“老兵興旭,憨如春泥”。7月25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手書8個大字,專門託人帶給遠在河南新鄉的劉興旭,在“八一”建軍節前夕,向這位退伍軍人致以節日的問候。

66歲的劉興旭是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心連心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在他的帶領下,一個年産8萬噸碳銨的縣營小氮肥廠,經過短短20多年的發展,成長為年産超過500萬噸化肥的國家大型化肥生産基地,産品銷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讓“河南造”的美名遠揚海內外。

李壽生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擔任會長多年,親眼見證了心連心公司飛速發展的全過程,也熟知劉興旭的才幹和人品。他為何會用“憨如春泥”形容這樣一位能幹的民營企業家呢?

“劉興旭就和春天的泥土一樣,最是實在憨厚、任勞任怨,一直在默默無聞地為大地豐收作貢獻!”李壽生説,劉興旭為人不戀官、不貪財,幹事不投機、不取巧,發展不畏難、不忘本。退伍軍人的“憨”和河南漢子的“憨”,在劉興旭身上有機疊加、相互融合,成為他最明顯的性格特徵。

見過劉興旭的人,都知道李壽生所言不虛。劉興旭身板筆直,臉膛兒黝黑,微瞇的眼睛裏總是漾著笑意。他的軍人氣質和春泥般的憨氣,就寫在舉手投足間。

沒見過劉興旭的人,聽完他的幾個“憨”故事,也都會不由自主地為他由衷點讚。

不戀“仕途”辭掉鄉長當廠長

1994年,在轉業回鄉的第10個年頭,劉興旭當選為新鄉縣七里營鄉(現為七里營鎮)鄉長。

這個鄉長的位置是“拼”出來的。從12年兵齡的老兵,到新鄉縣紀檢隊伍的一名“新兵”,劉興旭“無縫銜接”,不等安排事事搶著幹、提前幹,接到任務寧可不吃飯也要保質幹完,他的拼勁連“老紀檢”都自愧不如。在朗公廟鄉(現為朗公廟鎮)任副鄉長期間,劉興旭帶領施工隊伍在工地上吃住一個多月,修通了通往市區的公路,讓朗公廟鄉在全縣率先實現道路、公交車和電話“三通”。

新鄉縣的幹部群眾把劉興旭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看在眼裏,紛紛給他打出“高分”,但“不同聲音”也層出不窮。新鄉縣一名退休幹部回憶,當時,有人説劉興旭“官迷心竅”,處處出風頭搶功勞;還有人“眼氣”劉興旭,能到毛主席視察過的“七里營公社”當鄉長,將來至少是個“副縣級”。

就在大家熱議不斷時,一件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縣裏決定讓劉興旭這位“政壇新秀”離開還沒焐熱的鄉長“寶座”,到縣化肥廠當廠長。

鄉長廠長都是“長”,但這個“長”比不了那個“長”。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初,在全國2000多家縣級小化肥廠的陣營裏,當時的新鄉縣化肥廠年産合成氨不足3萬噸,産品單一老化,能耗居高不下,從碳銨改尿素的“尿改”工程也已停産一年多。在市場經濟的浪潮面前,這艘“小船”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想讓這艘“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要有一個敢幹、能幹的領頭人。經過多次集體研究商議,新鄉縣委、縣政府把目標鎖定在劉興旭身上,計劃派他去化肥廠把握方向、力挽狂瀾。

放棄一片光明的“仕途”,挑起前途未卜的“爛攤子”,這麼“吃虧”的事劉興旭能樂意嗎?為説通劉興旭,新鄉縣時任主要領導親自出馬,還做好了“三顧茅廬”的準備。沒想到的是,劉興旭一説就“通”,非常爽快地走上了新崗位。

“大家都不理解,連我愛人也直説我傻,足足跟我慪了一個多月氣!”談到26年前的選擇,劉興旭坦言“從沒後悔過”,他雖然已經退伍多年,但時刻不忘自己是黨的戰士,要永遠堅決聽黨的話,黨叫幹啥就幹啥。“咱當兵的人,在戰場上連命都可以不要,又哪會在工作上挑三揀四、斤斤計較呢?”劉興旭説。 

不改“初心”要為農民造出好化肥

事實證明,新鄉縣選派劉興旭“執掌”化肥廠,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劉興旭帶領團隊想方設法破解了人才、技術和資金難題,重新啟動並順利完成“尿改”工程,榮獲兩項全國化學工業優質工程獎,創造了“一次投産成功,一次品質達標,一次超過設計能力”3個全國第一。

劉興旭以軍人的特質與責任感,專注做強做大化肥主業,心連心公司從中國化肥工業領域的“跟跑者”,一步步躋身成為行業“領跑者”,成長為中國化肥行業備受尊重的領軍企業。

化肥廠“活”了!劉興旭“神”了!僅僅過了1年多,化肥廠可年産4萬噸尿素,幹部員工士氣高漲,新産品供銷兩旺,利潤比原來翻了一番還多。

劉興旭化腐朽為神奇的“動作”才剛剛開始:2003年,尿素産能達到30萬噸,並完成整體改制,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2006年,投資9億元、年産尿素30萬噸的二分公司建成投産,1年多時間就收回成本,讓心連心公司成功躋身行業第一方陣;2007年6月20日,心連心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化肥企業……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氮肥廠,年年都在開工新項目,快速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市公司。

2008年,心連心公司發展形勢持續向好,年利潤首次突破4億元。心連心闔廠歡慶,管理層卻也有了新的煩惱和迷茫:富餘的資金該往哪兒投?

當時正處於“黃金時代”的房地産業,有著超高回報率,猶如一塊散發著誘人香味的蛋糕,讓不少傳統企業趨之若鶩。心連心公司總經理張慶金説,每個月都有好幾個房地産項目拉心連心公司投資“入夥”,部分心連心職工也通過各種形式提出強烈建議,很多職工都等著劉興旭一聲令下衝到房地産行業“掙大錢”。

劉興旭的“憨病”又犯了。劉興旭説:“農化企業連著千萬家農民,關係著國家的糧食安全,不能光想著掙錢而不考慮社會責任,為了這份責任和‘初心’,我們要心無旁騖專注化肥主業,為農民生産出更綠色更高效的化肥。”

從此,心連心公司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每年拿出不低於銷售收入的3%作為研發費用,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國內一流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深度合作,還建成了目前國內唯一的主要研究新型高效肥料和氮肥先進技術的綜合性科研機構——中國氮肥工業(心連心)技術研究中心,累計取得國家專利、授權專利近300項。

心連心公司已經形成“腐植酸、控失、聚能網”三大系列高效肥産品,把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了20%以上,在施肥量減少的基礎上,明顯提高了作物的産量和品質。截至目前,心連心公司累計推廣高效控失肥150多萬噸,推廣面積4000多萬畝,已累計提高糧食産量15億公斤,讓農民增收30億元。

不畏“犧牲”願用生命守護生命

新華社記者王玉山,對10年前的一件事記憶猶新。2010年3月7日,福銀高速陜西永壽段突降大霧,還飄起小雨雪,地面結起一層薄冰。惡劣的路況造成20輛車子連環相撞,19人嚴重受傷。

“事故還造成該路段由北往南堵車,救援車輛難以接近,一個個生命危在旦夕!”正好路過的王玉山,趕緊前往事故現場,一方面看能否為救援搭把手,另一方面也要為事故和救援留下寶貴的影像資料。

王玉山在現場看到,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正組織大家展開有序救援。

他們用隨車攜帶的工具砸碎車窗,拽開車門,小心翼翼、儘量快速地從變形的車廂裏把一個個傷者抬下來,送到停在遠處的120急救車上,血水、雨水、汗水很快就濕透了他們的衣裳。

緊張的援救持續了1個多小時。正因為快速及時的搶救,為一個個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機,19個傷員最後全部成功獲救。而此時,王玉山正準備採訪那位表現搶眼的中年男子,卻遺憾地發現,他已悄然離開。

王玉山拍攝的一組新聞圖片,被多個網路平臺轉載。兩天后,有人認出,那位多次進入鏡頭的中年人正是劉興旭!

知道這個消息,王玉山説,心連心公司年産值幾十億,劉興旭是曾連續兩年躋身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的“富豪”,仍不顧個人安危、帶頭救人,值得敬佩。

“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無論何時何地,我都不會忘記自己曾是一名‘子弟兵’,在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受到威脅時,就該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守護他們的生命。”劉興旭説。

2016年7月9日,新鄉遭遇特大暴雨襲擊,位於新鄉縣境內的大泉排河堤發生決口,滾滾洪流涌進千畝良田,危及周邊村民的生命財産安全。

此時的劉興旭已年過花甲,聞訊立即帶領心連心的幹部員工組成搶險隊,趕往抗洪一線。

面對刻不容緩的險情,劉興旭身先士卒跳進水中,不管衣服濕透、泥漿灌滿膠

靴,像年輕人一樣搶著運沙袋,還不斷給大家加油打氣,用血肉之軀築成了堅實堤壩。暴雨越下越緊,劉興旭又主動從心連心公司調來編織袋、架子板、鋼管和專業的基建隊,把挖掘機也開到了決口現場參與搶險。

經過5個小時不間斷的戰鬥,劉興旭帶領搶險人員冒雨忍饑,終於將決口徹底堵住,守護了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不惜“血本”傾情守護藍天白雲

2009年,國內化肥産能嚴重過剩,産品價格持續低迷,整個行業進入整合期,眾多企業在無法有效“開源”時不得不選擇“節流”。

節流如何“節”?化工行業是一個容易産生污染、對環境造成危害的行業,運作成本中治污佔“大頭”。有些“聰明”的企業,對治污設備採取了白天開晚上關、檢查開平時關的“對策”。

“咱們不能這樣幹!”劉興旭説,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事關群眾健康和子孫福祉,在這件事上絕對不能耍小聰明。

本世紀初,在國家還沒有出臺嚴厲的環保政策之前,劉興旭就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採取比國家規定的最低排放標準還要低30%到50%的企業內控標準,採用最先進的治理技術和設施,不惜“血本”做好環保,保證了企業的污染物排放不斷降低。

近幾年來,心連心公司在節能環保項目上的投入高達10億多元,佔到企業利潤的40%,企業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以上,成為全國第一家造粒塔超凈排放、第一家實現鍋爐超低排放的化肥企業,被生態環境部、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樹立為環保標桿,並參與行業排放標準的制定。2018年,心連心公司被工信部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

劉興旭對環保事業的追求,達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連已經實現“超低排放”的設備也不放過。

造粒塔“冒煙現象”是行業難題,是國內外所有尿素企業正常生産的最顯著標誌之一。心連心公司這些白色的羽狀煙流看著“怪嚇人”,實際上主要成分是無味無害的水蒸氣,蒸汽中的粉塵含量降到30mg/m3,遠低於行業150mg/m3的平均水準。

劉興旭認為,給群眾造成“視覺污染”“心靈污染”,也同樣是不可忽視的污染。2017年,劉興旭決定成立攻關小組,聯合相關科研單位,一舉攻克尿素造粒塔冒煙的“頑疾”。

“我們創新採用了幹法除塵工藝,在造粒塔上加裝特殊材質、特殊型號的過濾裝置,將尿素粉塵顆粒進行有效過濾回收。”劉興旭説,新的工藝中不再使用水,因此,徹底消滅了“冒煙現象”。與此同時,新工藝排出空氣的粉塵含量再次大幅下降,達到10mg/m3以下。

2018年3月,經過1年的聯合攻關,心連心對第一個造粒塔改造完畢,並進行了半年的觀察調試完善,確認技術完全成熟後,又在2018年12月月底前,把剩下3個造粒塔都進行了改造,讓造粒塔“冒煙現象”在心連心公司徹底成為歷史。

不忘“恩情”把廠區建成“軍營”

2014年,退伍兵董帥被心連心公司優先錄用,成為複合肥三廠的一名員工。在新的崗位,董帥繼續發揚頑強拼搏的軍人作風,各項工作任務勇爭先進,很快成長為生産班組造粒主操,如今已是操作班的生産調度。

新疆公司孫文廣、二分公司馬明新、一分廠趙呈利、九江項目部趙民希……近年來,在心連心公司,優先選用退伍軍人,已成為一項不成文的規定。該公司每年都要接收50名以上優秀退伍軍人,連續10多年開展“向復轉軍人看齊”活動。目前,企業裏的退伍軍人已達600多人,佔員工總數的近1/10,其中,很多成為生産骨幹,不少人進入管理層。

“退伍軍人是我的‘娘家人’,也是心連心的無價之寶。”劉興旭説,退伍軍人接受過部隊熔爐的錘鍊,為保家衛國流過血和汗,值得所有人尊重、善待。

1972年12月,時年18歲的劉興旭光榮入伍,先後擔任排長、指導員,曾把兩個後進連帶成先進連。13年的部隊生涯,在劉興旭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雖然退伍多年,劉興旭始終不忘部隊的恩情,把軍營文化引進企業:每週一,雷打不動地舉行升旗儀式,對員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員工在廠區行動有固定路線,兩人成排、三人成行;職工宿舍乾淨整潔,被子個個疊得像“豆腐塊”;一年一度的全員軍事隊列會操,30多個綠色的方隊鬥志昂揚……廠區像軍營,員工像士兵。多年來,心連心用軍營文化打造出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擔當”的員工隊伍,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在劉興旭的帶領下,心連心公司總資産由320萬元增加到170億元,化肥生産線由1條增加到22條,年産能由3000噸合成氨增長到500萬噸化肥和120萬噸化工品,尿素單體規模行業第一,車用尿素市場佔有率行業第一,從中國化肥工業領域的“跟跑者”,一步步發展為行業“領跑者”,成長為中國化肥行業備受尊重的領軍企業。

劉興旭本人,也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膺“全國勞動模範”“河南省優秀民營企業家”“河南最美環保人物”等稱號。

“黨要我幹什麼?群眾盼什麼?我應該做什麼?”自己艱苦奮鬥,滿足別人需求,永葆共産黨員的本色,永葆軍人的本色——離開部隊35載,“憨事”幹了一樁樁,但老兵劉興旭説自己“因憨得福”,要一直“憨”下去,更願化作最憨厚的“春泥”,和他們生産的化肥一樣,去滋養更多的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