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響應黨中央脫貧攻堅的號召,奮戰在教育扶貧工作第一線,扶貧路上灑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他,心繫貧困生,關愛每個貧困學子健康、快樂成長,用愛心助推他們的成才夢想,譜寫了一曲教育扶貧的讚歌。他,就是合陽縣黑池鎮中校長秦永紅。

加大投資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黑池鎮中學位於合陽縣城東南45里處,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初級中學,現在校學生36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生93人,貧困面佔四分之一。秦永紅作為一校之長,面對貧困學子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深感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他始終堅信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更多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是助力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為了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他四處奔走,多方籌措資金,共籌集到社會愛心人士捐資80多萬元,先後完成了200米塑膠環形跑道和100米塑膠直跑道鋪設、學校主要道路硬化,師生公寓樓改造及供暖設施安裝、校園美化、鍋爐改造、屋面補漏、教學設施更新等工程,校容校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使農村學生同享城裏學生一樣的教育,為學生的成才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精準施策建立控輟保學機制

控輟保學是義務教育階段最頭疼的事,卻是教育扶貧最重頭、脫貧“三保障”之一。近年來,受城鎮化的影響,農村進城務工日益增多,農村學校優質生源大量流失,也給學校控輟保學帶來一定困難,每學期總有不少學生因各種原因不能按時入學報到。秦校長結合學校實際,精準施策,建立實施雙線控輟保學和三簽字兩蓋章一建檔控輟保學機制,即由鎮政府、村委會和學校的鎮長、村主任、校長簽字,鎮政府、村委會必須蓋章,建立建檔立卡貧困生檔案,推行“動態歸零督查制”,織牢學生入學網底。每學期開學對未按時報道的學生,他要求各班主任及時跟蹤,查明原因和去向。對於因貧輟學學生,他帶領各班主任親自到府入戶,做好勸返工作,確保每個貧困生不因家庭貧困而輟學,讓所有貧困學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身先士卒做教育扶貧路上的排頭兵

作為校長,他深知教育扶貧對扶貧工作的重要性。秦永紅自稱是行走在教育扶貧路上的一個兵,他給全體教師提出了教育扶貧的高標準高要求:零輟學,資助全覆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無論是犧牲週末加班篩查在縣庫建檔立卡貧困生資訊,還是每個月、每學期組織的走村入戶大家訪活動,他都身先士卒,親臨教育扶貧第一線,挑最遠、最困難的貧困戶去,全鎮22個自然村,到處都留下他深深地足跡。為了把教育扶貧工作落到實處,他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成效的幫扶活動,先後召開了“教師結對幫扶工作對接會”“教育三扶工作推進會”“建檔立卡貧困生資助會”“建檔立卡貧困生勵志報告會”“我的幫扶故事”教師演講賽、“成長路上,你我同行”學生演講賽等,讓每個教師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思想上、行動上,自覺統一到縣局教育三扶工作要求上來,也讓國家的教育扶貧政策的火炬照亮每一個貧困家庭,給貧困學子帶來希望,激勵他們發奮努力,立志成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他平時給教師講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他扶貧工作中履行的承諾。他心繫貧困生,用心幫助貧困家庭,用愛助推貧困學子的成才夢想。“感謝學校的資助和秦校長的關愛,要不然我早就失學了!”貧困生王夢環説起校長秦永紅對她的教育幫扶經歷,激動地泣不成聲。王夢環是一個建檔立卡的貧困生,也是他的幫扶對象之一。王夢環的母親在她剛出生三個月就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訊。父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輩子靠種田為生,且又身患多種疾病,三年前也離她而去。七十多歲的奶奶靠撿破爛維持生計,供她上學,她和奶奶相依為命,家境十分艱難。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去年三月,災禍再次降臨這個不幸的家庭,夢環的奶奶由於積勞成疾,也離開了人世。這一連串的打擊,猶如雪上加霜,使她幾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氣,隨時都有可能因家庭貧困而離開自己熱愛的學校。

秦校長得知她的家庭情況後,多次到她家走訪,一邊給她送去學習生活用品,一邊給她宣傳教育扶貧政策,鼓勵她克服困難,儘快擺脫家庭的陰影,回到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去,用知識改變家庭和個人的命運。在秦校長的幫助下,王夢環重返校園,開始了緊張的學習生活。從此以後,秦校長多次找她談心,給她講名人成才故事,詢問她的學習、生活狀況,並根據她的愛好特長,進行了興趣培養,還給她申請各種貧困補助,免除了所有的教輔資料和生活費,到醫院為她看好了困擾多年的濕疹和腸胃炎病。為了讓王夢環在家庭中的學習生活得到保障,他和縣民政局、鎮民政幹事、村委會多方聯繫,為王夢環尋找了監護人,並明確了作為監護人的責任,為她解除了後顧之憂。在秦校長的關心照顧下,她的學習成績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一些不好的習慣也慢慢改掉了。看到王夢環不斷地進步,快樂的成長,秦校長感到十分欣慰。他堅信,只要有艱辛的付出,就一定會有成功的喜悅伴隨。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個像王夢環這樣的貧困學子,因為家庭的變故,而不得不在生活與學業上做出艱難的抉擇。而正是有秦校長這樣的教育人,以“用心、用情、用力”的態度,“實幹、苦幹、巧幹”的作風,才給一個個貧困學子帶來歡樂和希望,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秦校長表示,也許我們的崗位非常平凡,但我們的工作卻不能平庸,貧困不是爬不過去的山,不是趟不過去的河,黨中央的承諾就是目標,“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是我們每個教育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今後的教育扶貧道路上,我們一定要攜手共進,不改初心,砥礪前行!(通訊員:王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