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近日中國二十二冶集團與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北京構力科技有限公司召開啟動會,在國內鋼結構行業率先啟動全生命週期管理資訊系統項目。啟動儀式上,中國二十二冶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袁斯浪,金結公司經理張世梁;北京構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恩成,資訊化總監王良平共同點亮項目啟動球,開啟兩家公司合作大幕。據悉,該平臺是冶金建設行業首個鋼結構全生命週期管理平臺,也是鐵路建設行業首個智慧建造管理平臺。

鋼結構全生命週期管理資訊系統基於PKPM(北京構力科技有限公司軟體品牌)第二代系統平臺進行開發,主要功能模組包括BI駕駛艙、企業管理、設計管理、合同管理、圖檔管理、BIM管理、採購管理、生産管理、運輸管理、工程管理,後續還可根據需要,增加施工管理和運維管理。該系統以Tekla模型為基礎,以BIM技術為手段,充分結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二維碼等先進技術,打通設計、採購、生産、施工等項目全生命週期各個環節,進行一體化綜合管控,進而實現整個企業生産管理的智慧化、資訊化和可視化目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項目品質、提升項目管理綜合效益的目的。

目前,該系統在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正在建設的亞洲最大鐵路樞紐交通工程——北京鐵路樞紐豐臺站改建工程推廣應用。該工程站房建築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鋼結構總量約20萬噸,車站設計規模為17站臺32線,是我國首座採用雙層立體車場的大型客站,工程鋼結構焊接量大、材質特殊、工期緊、施工場地狹小、多項工程交叉施工,工程品質要求高,工程資訊化管理程度高。該系統應用BIM技術,從工業化設計階段建立三維模型,模型管理貫穿到工業化安裝階段;應用二維碼技術,每個構件都有獨立的二維碼,作為唯一的身份標識及構件排版到安裝全過程管理的唯一依據;應用私有雲技術,對工業生産設備進行數據提取、儲存、應用及分析管理、數據保護、彈性擴展;應用智慧工業網,消除戶外有源設備,保障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和穩定性;應用大數據分析,為決策分析、實時管控、異地遙控、成本可視化提供保障。五大技術手段的運用,實現了“工業化設計、工業化生産、工業化運輸和工業化安裝”全過程管理目標,打造了“平臺+模組”管控模式,提升了項目精細化管理水準,促進了工業化與資訊化的深度融合,為北京鐵路樞紐豐臺站改建工程資訊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