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蓮藕、核桃、瓜子……走進位於余慶縣白泥鎮的遵義泥牛黃工藝品有限公司産品展示區,一件件純手工打造的泥塑工藝品映入眼簾,尤引人注目的是一頭頭泥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散發著泥土的香味。

“這是百牛圖,説是‘圖’,其實是泥塑,包含了100頭泥牛,沒有一頭重樣。目前售價是12萬元一套,已被預訂了。”公司創始人黃澤富指著一個擺滿泥牛的展示櫃説道。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木櫃上擺滿了千姿百態的瘦牛、奔牛、臥牛、吃草的牛……每個的個頭不大,但細細端詳,每一頭牛的紋理都精緻有加,骨骼凹凸有致。黃澤富拿起一頭泥牛放在手心自語:“這麼一頭牛,我得捏整整兩天呢。”

黃澤富從事泥塑工藝50餘年,以善塑泥牛著稱,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貴州省陶瓷藝術大師、貴州省工藝美術大師。泥塑是黃澤富祖上傳下來的手藝,從小他就跟著父輩學習泥塑並逐漸愛上了這門手藝。因家境貧困,讀書到小學三年級他就輟學了,但他自學繪畫和泥塑,成就了一門精湛手藝並靠此養家糊口。

在妻子印象中,年輕時的黃澤富總是天不亮就出門採集陶泥,到了天黑,仍在琢磨如何捏好一頭泥牛,每每喊他吃飯,他仍久久沉迷在泥塑世界中,默不應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黃澤富夫妻二人便將泥塑製品背到貴陽市區的花市販賣,一兩天收益竟能達到1000多元,就這樣逐漸積攢起一筆財富。

隨著泥塑生意逐漸發展壯大,2009年7月,黃澤富創立了遵義泥牛黃工藝品有限公司,從事泥塑藝術品研發、加工、銷售及泥塑文化傳播,作品先後榮獲“甕福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能工巧匠選撥大賽雕塑類一等獎、中國第一屆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一等獎、第二屆長江流域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等獎項。2014年,黃澤富被聘請為貴州省旅遊産品研發中心專家。2018年,黃澤富技能大師工作室(市級)成立,作品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今年7月,黃澤富獲得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的遵義市首批“黔北工匠”稱號。

如今,黃澤富可以根據顧客要求捏出上千種泥塑工藝品,但他依然最愛塑泥牛。“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裏,牛總是那麼溫順,我們把陶泥帶回來,它就幫我們踩泥巴。”由於常年和牛打交道,牛的身體結構已深深印在他的心裏。

黃澤富今年71歲了。儘管年已古稀,但他依然會背著背簍上山採集陶泥,然後回到公司進行泥料加工、制坯、燒窯。他捏牛時從不畫草圖,因為他熟悉牛的肌肉、骨骼、神態、目光,和牛的精神早已融為一體。

幾年前,黃澤富在燒陶時偶然發現,某種陶泥經燒制後,呈現出特殊的綠色光澤。經多年研究攻關,他發明瞭一種天然綠色陶瓷,這種陶瓷透氣性好,可以更長久地保持茶的清香,在2016年正式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如今,他已獲得9項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

“我要把這門手藝傳下去,並希望能發揚光大。”黃澤富正將泥塑技藝傳給十多名學徒和兒子黃真輝。如今,黃澤富的公司員工達30多名,2018年産值1000萬元,其作品遠銷海外,公司所在地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基地”“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手藝傳習所”。

“每週,有50余人泥塑愛好者來交流學習。下一步我們打算建設一座泥塑非遺館,集展覽、體驗、吃住、購物為一體,將泥塑工藝發揚光大,吸引更多泥塑愛好者參與。”黃真輝自信地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