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昌都,早已是白雪茫茫。12日晚上8點半,位於俄洛鎮的昌都第二高級中學突然一片漆黑。此時,站在該校高二一班講臺上的天津援藏教師李項林,正在為學生們講解《故鄉》一課。黑暗中,講臺上的李項林一邊為學生們繼續講解著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一邊走到講臺前,從自己的背包中取出一根蠟燭,動作極其“熟練”。隨著蠟燭被點燃,教室重新“亮”了起來。看到學生們仰著頭,一臉認真地看著講臺上的自己,李項林的心裏暖暖的,“這裡的條件有限,停電更是經常事,但是無論多艱苦,只要看見孩子們一張張求知的臉,就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李項林説。

46歲的李項林是天津鹹水沽一中的一名語文老師。2014年2月,他成為一名援疆教師。“在和田策勒縣支教的一年半時間裏,學生們真誠、善良、淳樸,特別是對知識的渴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天津後,我一直掛念著那裏的孩子們。”在完成新疆支教工作回津13個月後,2016年8月他又響應援藏號召,毅然奔赴雪域高原、藏東明珠昌都,成為了一名援藏教師。

作為一名漢語文老師,李項林平日裏的課時量很多,周課時量甚至有時會達到33節。對於這樣艱巨的教學任務,他卻從不抱怨。藏族孩子們語感不強,寫起作文來總覺得無話可説,於是他從拼音、詞語、造句抓起,讓學生讀、説、聽、寫,細水長流,堅持不懈。他所教班級的語文成績一直名列年級前茅。

對學生,他無微不至。對藏族同胞,他更是懷揣一顆愛心。面對燒傷的藏族兒童、患病的低保戶、受重傷的村民,他捐款捐物;他還與困難農牧民家庭結成幫扶小組……但是,當自己年過七旬的父親突患重病住院時,他卻無法守在父親身邊。直到手術前的最後一刻,他才匆匆趕到醫院,為父親簽了字。待手術結束便立即返回學校。

今年2月,第一期援藏任務結束,即將啟程回津的李項林收到了眾多學生和老鄉們的來信,大家希望他能留下來。孩子們真心的話語,老鄉們誠摯的感謝與挽留,讓李項林猶豫了。最終,他決定留下來,繼續完成第二期援藏任務。

“我是一名老師,最大的快樂是看著孩子們成長。而我的願望就是這些孩子們都能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李項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