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途徑
造成當前經濟運作結構失衡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基礎性關鍵性改革不到位,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導致要素自由流動受阻、資源配置扭曲。有效破解上述問題,必須深化基礎性關鍵性改革。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行公平競爭審查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能力。完善産權保護制度,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佈局,引導國有資本有所為、有所不為,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産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推行契約化管理,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國資監管體制,實現國有資産管理由管資産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
——深化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轉變財政支援發展方式,規範政府債務管理。加快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企業投資項目管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著力破解民間投資市場準入的“玻璃門”“旋轉門”和“彈簧門”。深化政府投資管理改革,進一步明確政府投資範圍,優化政府投資安排方式。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主動參與國際經濟走廊建設,加強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立體綜合交通走廊和現代産業走廊建設。高標準推進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大服務業、製造業開放力度,提升相關産業競爭力。
健全完善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支撐和組織保障。下一步,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通過制定和落實財稅、金融、土地、産業、人才、就業和社會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進一步破解制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制度瓶頸,通過落實“清單制+責任制”,建立健全會商協商通報機制、調研督導考核機制,完善培訓宣傳推廣機制,進一步凝聚改革合力,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作者係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原標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