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這個實訓營幹貨多多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20 17:48:44 編輯:楊曉倩 點擊:
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的進程中,科技與産業的“搭橋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及時把握行業脈動,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引領創新成果向市場價值轉化,從而加速培育形成新質生産力。
為進一步提升技術經理人綜合能力,日前,由成都市技術經理人協會聯合華西精準醫學産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首期InnoTrans Bridge技術經理人實訓營(生物醫藥)”正式在蓉開幕。
聚焦生物醫藥産業
壯大技術經理人隊伍
今年2月,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成都市技術經紀(經理)人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依託高校院所、頭部企業、行業協會、重大創新平臺、産業園區等,打造一批具備行業特色、産業支撐作用明顯的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實訓基地。3月,技術經理人實訓基地(生物醫藥)在華西精準醫學産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通過創新生物醫藥技術經理人培訓體系,為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5月17日上午,近8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和學員參加了實訓營開班儀式。“技術經理人作為新職業已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是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關鍵人才,實訓營是培養技術經理人的有效方式,提升生物醫藥技術經理人實操性業務水準,助力技術經理人洞察行業未來和擴展職業場景。”四川川大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龍毅在致辭中表示。
據介紹,“InnoTrans Bridge實訓營活動”內容包括大咖視點、案例實訓、職稱輔導等,旨在助力技術經理人洞察行業未來,提升實戰能力,拓展職業場景。“此次聚焦生物醫藥行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難點,定制課程方案,現場授課,推動生物醫藥領域技術經理人能力提升。”成都市技術經理人協會理事長、四川大學商學院教授顏錦江介紹道。
“此次實訓營和傳統技術經理人培訓不同,是聚焦生物醫藥領域的專業化培訓,成都市連續兩年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持續出臺多項政策支援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支援‘理論+實務+實戰經驗’融合的專業培訓,下一步將繼續推動高層次技術經理人培訓,壯大技術經理人隊伍。”成都市科技局成果處處長黃海介紹道。
顏錦江透露,“未來,InnoTrans Bridge實訓營還將面向四川省以及成都市的其他重點優勢産業開設形式多樣的實訓活動,以及針對技術轉移鏈條中的細分環節開設專題培訓。”
全國醫學科技大咖雲整合都
共話醫學創新成果轉化方法路徑
生物醫藥是四川省以及成都市的重點優勢産業,近年來在生物醫藥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實訓營首期活動邀請到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院、四川大學生物醫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著名機構的資深行業專家現場授課,共話醫學創新成果轉化方法與路徑。
技術經理人的價值體系和分配體系如何建立?中國醫學創新聯盟(CMIA)執行秘書長、北京康衛醫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寧分享了“醫學創新成果轉化的方法論和實操路徑”,通過5個現實案例進行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全流程分析。
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成果轉化中心主任李娌則從管理架構、創新資源、人才隊伍、智慧財産權、成果孵化和成果標準化流程體系等方面詳細描述了“北大醫院模式”的先進經驗;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成都賾靈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陳俐娟講述了華西探索模式的建立與實踐成效,以自身創業經歷為例,描述了企業成立的有效政策扶持與成果轉化路徑。
“技術經理人在企業需求挖掘和科研攻關環節有著重要意義……”顏錦江以“技術經理人全過程參與科技成果轉化要點解析”為題,詳細分析了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同時強調了技術經理人對創新成果轉化的推動作用。
“培訓+實戰”系統化學習
揭秘科技成果轉化“華西模式”
“在生物醫藥領域,科研成果轉化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其成果轉化不僅需要十分專業的科研團隊,還需要技術經理人進行服務以及“政醫産學研資用”協同推動。”18日,實訓營學員與授課專家前往國家精準醫學産業創新中心參觀訪問,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華西精準醫學産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淑蘭給大家分享了從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到創業孵化的全生命週期成果轉化體系建設等經驗做法。
在談到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面臨的挑戰時,袁淑蘭表示:“生物醫藥領域確實存在諸多難題,如技術門檻高、研發週期長、投資風險大等。然而,正是這些挑戰,促使我們不斷探索新的轉化模式,提高成果轉化效率。”
“技術經理人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背景,包括醫療、法律、政策、智慧財産權、投融資等領域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豐富的資源和資訊。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對於技術經理人扮演的角色,袁淑蘭認為他們是推動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力量。
據了解,國家精準醫學産業創新中心自成立以來,已建立了完善的“成果轉化鏈條和生態”,包括智慧財産權運營中心、技術轉移經理人團隊、概念驗證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中試研發平臺、臨床研究服務體系以及10億元的産業創新基金等內容。這些資源的整合和協同,為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有力支援。
此外,創新中心還積極探索産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模式,通過搭建政醫産學研資用協同創新的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
“這樣的‘華西模式’的實施,不僅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也為生物醫藥産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此次實訓營學員,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碩士在讀生趙佳潔感觸頗深。
實訓營結束後,就職于某制藥企業的參訓學員劉寒霜表示,自己在工作中會接觸到持有成果的醫生缺乏轉化渠道的情況,後來逐漸了解到技術經理人正是連結成果、企業和資本的職業角色。“通過這次系統化學習,對技術經理人從事成果轉化的基本要求、工作模式、發展路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未來會繼續深入學習技術經理人相關內容,爭取成為一個優秀的技術經理人。”
“技術經理人是技術産業化的催化劑、是技術和市場的橋梁、是科研團隊在成果轉化賽道上的陪伴者。”邁可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張軼表示,參加此次訓練營加強了他對生物醫藥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特點和要點的理解,同時搭建起了生物醫藥領域的交流合作橋梁。(杜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