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多領域開花結果 人工智慧産業搶抓發展“新”機遇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07 10:49:06 編輯:楊鈔淋 點擊:
新一輪科技浪潮的推動下,人工智慧産業正以蓬勃之姿飛速發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工智慧”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慧+”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
近年來,成都集聚了一批人工智慧企業、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形成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全産業鏈覆蓋的發展格局。而成都高新區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核心區,區域內人工智慧産業發展動能澎湃。目前,該區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在智慧文娛、智慧教育、辦公産品、工業智檢等多個領域開花結果。
賦能千行百業 企業積極擁抱AI
工業和資訊化部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企業採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萬億元。專家預測,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慧有望為全球貢獻近90萬億元的經濟價值,其中我國將突破30萬億元。

市場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成都高新區企業也積極擁抱著AI。“目前,我們的AI音樂教育平臺能夠提供AI作詞、AI作曲、AI演唱、AI評測等功能。對於師生來説,這能實現不同場景下的互動式教學,幫助學生降低音樂編創的門檻。同時,可視化的動態編創流程還能夠提升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創作能力。”成都潛在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行者AI”)的工作人員張永佳一邊演示一邊介紹道。
她表示,“運用‘AI詩詞作曲’這一功能,學生可以通過繪製‘旋律線條’的方式,讓AI根據線條走向,完成對一整首詩歌的旋律創作。在這段由AI生成的伴奏、前奏中,還會融入各種中國樂器、西洋樂器,並最終被AI歌手演唱出來。”截至目前,該平臺已被成都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區、成都石室天府中學附屬小學、成都七中育才學校華興分校等數十所中小學校應用於課堂教學實踐。
人工智慧是數字技術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除了應用在文娛、教育等行業以外,當它同辦公領域聯繫在一起,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內容梳理、視覺呈現、時間限制……或許是很多人在設計與製作“PPT”時所經歷過的“痛難點”。“基於很多企業、個人對PPT設計與製作的極大需求,我們在2017年4月正式發佈‘iSlide’這個插件,幫助用戶解決圖形繪製、排版佈局、色彩搭配等問題,提升辦公效率。”成都艾斯萊德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浩介紹稱。
據了解,如今,借助於“iSlide”的AI生成PPT功能,只需要輸入標題,就能快速生成一個完整的PPT文件。同時,對於用戶想要生成個性化模板的需求,“iSlide AI”能夠提供生成單頁、一鍵換膚、替換單頁等一系列功能,快速實現PPT內容生成與設計,幫助用戶節省時間和精力。

和大多數側重於AI大模型研發、應用的企業不同,作為一家聚焦AIoT(智慧物聯網)領域的人工智慧平臺和産品服務商,成都阿加犀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加犀”)長期致力於AI核心技術持續創新,獨創融合架構作業系統滿足各類應用場景需求,並在行業內首創AI優化和推理平臺,提供開箱即用AI工具鏈讓晶片算力發揮更簡單。“我們能為全球客戶提供可靠的高性能、高效率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大幅降低其硬體成本和開發、運維成本。”“阿加犀”品牌運營季睿説。
人工智慧正為千行百業加速賦能,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在智慧製造工業4.0時代,我們也希望智慧製造能夠滲透到中低端的製造業,將工業智慧質檢設備部署到傳統製造業,通過這種解決方案降低企業設備的整體成本,運用演算法平臺幫助企業更加高效、全面地檢測出産品瑕疵,讓大家能在未來生活中獲得更高品質的産品。”季睿直言道。
形成多層次企業集群 AI産業基礎良好
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和通用技術,人工智慧被認為是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四川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時,對外宣佈:“四川把人工智慧列為今年省內的1號創新工程,超常規最大力度精準支援”,釋放出四川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強烈信號。

數據、算力、演算法被稱為是人工智慧技術的“三大基石”。多名業內人士曾指出,成都具備良好的産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條件。以電子科技大學等為代表的高水準院校,為高端晶片、核心軟體、人工智慧等領域提供豐富的學科、人才支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發電量高,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
來自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共有人工智慧企業852家,産業規模達780.3億元,增速26.7%,近3年年複合增長率達40%以上。同時,成都還是“東數西算”工程“八大樞紐節點”和“十大數據中心集群”城市之一,成都人工智慧産業集群入選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近年來,成都高新區搶抓新一輪技術變革發展機遇,推動區域産業轉型升級,現已邁入人工智慧發展“三輪驅動”快車道,發展基礎優勢明顯。數據顯示,2023年,成都高新區人工智慧關聯産業規模達468億元,佔全市60%以上。
成都高新區數字經濟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成都高新區的人工智慧産業呈現特色應用領域優勢明顯、科技創新策源力不斷增強、創新能力中西部領先等特點,目前基本形成多層次的人工智慧企業集群,産業生態圈初步構建,在車聯網(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等領域形成先發優勢。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集聚80家人工智慧規上企業、300余家生態企業,包括成都醫雲科技有限公司(MedGPT模型)、成都索貝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眸語言模型)、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悠然産業通用大模型)等明星企業,成都高新區大模型研發企業已培育行者AI數字文娛大模型等超40個垂類大模型,數量佔全市比例超70%,涵蓋醫療、文創、製造、金融、商務、辦公等多個行業領域。
政策引領 給予企業每年最高1000萬元補助
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精準助力。近年來,成都市先後印發《成都市加快人工智慧産業發展推進方案》《成都市新一代人工智慧産業發展規劃(2022-2025)》,致力打造創新活躍、能級領先、生態完備、應用廣泛的全國人工智慧産業發展高地。

今年3月,成都高新區印發《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加快數字經濟産業重點領域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數字經濟26條”),其中提到在人工智慧領域,重點聚焦核心演算法攻關和自研大模型産品等重點環節,著力解決基礎大模型數量缺失、優質行業大模型缺乏、AI賦能千行百業不足等關鍵痛點。
“數字經濟26條”指出,為鼓勵人工智慧企業加大研發,重點支援企業攻關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語音識別、知識圖譜、決策智慧等領域關鍵技術,對上年度前述關鍵技術內部研發投入強度達20%以上且年度研發投入1500萬元(含)以上的企業,按照企業年度研發投入的10%,給予單個企業每年最高1000萬元的補助。
除了從政策層面給予“真金白銀”外,成都高新區還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為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撐。位於成都高新區的成都智算中心是全國首批9家建設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之一,已建成總算力300P的一期項目,能為各類企業和研究機構提供強大算力支撐。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22年5月上線以來,成都智算中心已經與167家合作夥伴簽署算力服務意向協議,與58家科研機構和高校聯合孵化多個科研創新模型;與100余家企業攜手合作,在超大城市治理智慧化、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金融、智慧交通等場景形成有競爭力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200余個。”
不止如此,成都高新區全力做優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對外發佈《成都高新區2024年打造數字營商環境示範工作方案》,創新提出“七個畫像”精準服務。
精準服務切實解決企業關切,增強企業“引進來、留得住、發展好”的信心。劉浩説,“成都高新區本地的政策支援、創業環境非常好,能讓我們安心紮根在此。”這一點讓“行者AI”相關負責人也深有同感,“成都高新區向我們提供了場地房租、融資等補貼支援,對我們企業的幫助非常大。”
根據《成都市新一代人工智慧産業發展規劃(2022-2025)》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慧産業産值突破1500億元。對此,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將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繼續提供最優質的要素保障及政策服務,推動大模型上下游産業集聚和蓬勃發展,打造開放、創新、活躍的人工智慧産業生態。(杜燦 張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