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2】首批女子運輸分隊 川藏線上的熱血青春

2019年夏,陸軍首支成建制的女兵運輸分隊,踏上高原進行道路駕駛訓練,她們隸屬於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汽車某旅,主要負責完成藏區部隊的支援保障任務。分隊首批女兵,平均年齡不足23歲,她們在最好的年紀,投身軍營,在壯美秀麗的川藏線上,緊握方向盤馳騁。

【NO.121】山眼泉挑水到窖水入廚 大叔用壩水種蔬菜年入六萬

“從淩晨5點山眼泉挑水到水龍頭裏隨時有水、從挑一擔水等半天到隨用水即到、從溝裏人挑畜馱到雨水集流、從水窖打水到窖水入廚做飯、從靠天吃飯種糧食到菜地用上了自灌水。”這是甘肅會寧縣太平店鎮大山川村村民董永恒幾十年來見證村子用水所發生的變化。

【NO.120】排隊挑水到自來水進家園 脫貧攻堅戰中的暖心事

會寧縣年過半百的村民王學團先後經歷過從溝裏挑水、到水窖集雨、再到今天的自來水進家園。婚姻破裂的他當爹又當媽,帶著3歲的小兒子背井離鄉磚廠打工謀生,弟弟承擔起照顧四個侄子的責任,而自己一生至今未婚。

【NO.118】徐強與他的“壩壩電影”

徐強的“壩壩電影”始於1995年,當時,他父親徐祖祥所在的華鎣市電影院面臨改革,徐祖祥下崗後選擇了單幹,購買了一台二手放映機,開始下鄉放“壩壩電影”。1997年夏天,徐強見父親已年老體弱,毅然在原單位辦理了停薪留職,跟著父親一起放電影。從此,“壩壩電影”在華鎣山區的村村寨寨、礦山企業、廣場和公園,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一晃20多年過去了,徐強帶領的“壩壩電影”放映隊,已為山區群眾放映電影15310多場次。

【NO.119】“生命禁區”的雷達兵

50多年前,有一群空軍雷達兵首次登上喀喇崑崙,在“生命禁區”搭起指揮所,在“死亡之海”展開雷達修築陣地,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達站由此應運而生。他們不畏艱難困苦、甘於犧牲奉獻、忠實履職盡責、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官兵。不久前,又一批雷達兵進駐高原,在先輩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續寫著強軍故事。

【NO.116】天山冰雪牧道引路人——黨員努爾江的“初心”

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四師七十八團,生活著一群哈薩克族牧民,畜牧業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産業和主要經濟來源。每年11月前後,為躲避寒冬,牧民要攜帶牲畜轉場到100多公里外的草場。然而這一路並不容易,由於戰線長、路途險,團場在“冬窩子”必經之路上設立一些牧點,他們稱之為“點家”,哈薩克族黨員努爾江·吾任太的家就是“點家”之一。

【NO.117】從打工妹到十九大黨代表 川妹子紮根兵團帶頭致富

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四團,提到七連“兩委”班子成員王平,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王平幹活,一個頂仨。”初見王平,瘦弱嬌小、面龐黝黑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然而,諸多“奇跡”就發生在她的身上。從打工妹到農牧業能手,從每天只有五元錢收入到致富帶頭人,從零散工人到團場幹部,從普通群眾到十九大黨代表……31年來,王平用堅持不懈的拼搏努力和不服輸的勁頭,以共産黨員的擔當和情懷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帶著群眾走上致富路。

【NO.115】向總書記承諾:一生只做一件事 中哈邊境線上的夫妻哨所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五團位於阿爾泰山西南邊緣的國境線上,“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的軍武哨所就坐落在這裡。1988年以來,馬軍武、張正美夫妻二人,克服艱苦的生存環境,忍受寂寞,以哨所為家,風雨無阻地在邊境線巡邊、守水、護林。

【NO.114】黃同維:堅守高山瞭望臺27載 護林8萬畝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城西山,有一座火情瞭望臺,1992年初,24歲的黃同維成為這裡的火情瞭望員,負責觀察可視範圍內的80000多畝山林,如果發現火情及時向縣森林防火指揮部彙報。今年51歲的黃同維在這裡堅守了27年,期間從未發生過大面積的森林火災和盜砍濫伐事件。因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黃同維多次被縣林業局評為“先進工作者”,兩次被黔桂兩省區護林防火聯防指揮部評為“先進工作者”,1999年還被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優秀鄉村護林員”。

【NO.113】退伍女兵回鄉辦起合作社 帶領村民“石頭縫”裏種金瓜

2008年,在外當兵5年退伍回鄉的翟政嬌看到家鄉依舊一片貧困景象,乾旱的土地荒蕪,青壯年村民紛紛外出打工,大批婦女兒童留守,還有不少殘疾人家庭貧困。她決心帶領大家一起致富,在嘗試過糧食購銷、種植養殖業、勞務輸出等各種方式後,直到2010年,她才靠養羊撈到人生第一桶金。 翟政嬌和丈夫隨即成立景泰一豐養殖專業合作社,邀請當地家庭困難的村民一起加入,以“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領周邊群眾脫貧致富。 截至目前,已經有周邊439戶(其中建檔立卡戶122戶、重殘戶68戶)加入合作社,攜手脫貧。

【NO.112】愛加餐 送給山區孩子的營養禮包

從2008年開始,中國扶貧基金會啟動愛加餐項目,通過營養加餐、愛心廚房、營養知識宣教三位一體的項目模式,力求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攝入狀況。截至目前,該項目累計為學生提供了5100余萬份營養加餐,為1748所學校配備了愛心廚房設備,受益學生近百萬人次。

【NO.111】七旬老人的“天文夢”

今年70歲的吳世英,家住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梅鋪鎮盤道村,他初中畢業後就回家務農。吳世英自小愛好天文,建天文觀測臺、買天文望遠鏡、訂閱天文書籍、參加“星空大會”等,他把平時積攢的錢全部投入在他的“天文事業”上,用畢生的精力“追星逐月”。

【NO.110】赫哲族薩滿舞非遺傳承人葛玉霞的舞動人生

薩滿舞是薩滿信仰最為典型的表現形式,為巫師在祭祀、請神、治病等活動中所做的的舞蹈表演。半個多世紀來,人們的生活和生産方式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能夠舞動薩滿舞的人也是越來越稀缺。葛玉霞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作為黑龍江省饒河縣的一位退休赫哲族幹部,她傾其心血。

【NO.109】守護“來自星星的孩子”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無憂無慮樂陶陶……”孩子們稚嫩的歌聲從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一間教室傳出來,在這裡,一群患有孤獨症的孩子正在接受康復訓練。(圖文/視頻:倫曉璇)

【NO.108】非洲段子手躥紅 閒暇不接商演愛品中國文化

來自安哥拉的23歲小夥Clarck Gable有著黑黑的皮膚、潔白的牙齒、個性的臟辮、誇張的表情,他有個中文名字叫“馬進”。在火爆的短視頻平臺上他給自己起名“老馬“,憑藉著與生俱來的幽默搞怪本色火速躥紅。

1  2  3  4  5  6  7  8  9  10  


  • 公眾號
  • 頭條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