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82】改革開放40年 "我的嘉陵江“——鏡頭中的川北記憶

嘉陵江養育了我,川北人民哺育了我,我愛嘉陵江,我愛川北老鄉,我以嘉陵江作背景,以平民為對象,以真誠做橋梁,用手中的相機,為他們留下影像志、備忘錄,以此感恩我的鄉親。過去是這樣,在我有生之年仍將這樣,此生無悔。——攝影師楊麾

【NO.081】我不是醫神 我是醫師 腫瘤醫生的一天

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火遍了大江南北,將關於腫瘤疾病的話題拉回到了公眾視野前。2017年世衛組織公佈的數據表明,每年有880萬人死於癌症,腫瘤已經是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作為國內腫瘤診治的知名專家日常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NO.080】 80後山裏小夥與城裏廠長“百萬”千金的愛情故事

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梨子根組坐落在龍勝江底鄉的一座高山上,海拔近千米。10多年前,該村的80後小夥李貴勇到首府南寧打工,沒想到竟然將打工所在廠的廠長女兒娶了回來。而這名女子身價過百萬,卻與李貴勇相知相伴,同甘共苦,開拓出了自己的事業。

【NO.79】40度的烈日下 中捷醫務人員空地聯合演練處置突發事件

8月10日下午,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湖東岸空地上一場題為“中捷聯合進行空地一體化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暨迎冬奧衛生應急演練”的大型活動拉開帷幕。

【NO.078】青島嫚兒偏向火山行 航拍作品震撼人心

在劉瀟瀟看來,每次冒險旅行都是一次對靈魂的放逐,現實的高壓總會時刻壓迫神經,短暫的抽離,與心靈自由對話,內心世界自然也會愈發生機盎然。“希望更多的人能通過我的鏡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NO.077】從綠皮車到復興號 80後列車長見證改革開放下的鐵路變遷

出生於1984年的趙小琴2003年進入鐵路工作,走過北京-九龍的T97次列車,2007年成為全路首開動車第一批乘務員……15年來,從普速龐巴迪,到和諧號,再到復興號,每一個車型都有她工作的身影,同時她也親歷了鐵路發展的多個重大節點。

【NO.065】90年代父母闖深圳 如今90後兒子在雄安奮鬥

上世紀90年代,王進的父母背井離鄉到深圳掘金,通過幾十年的奮鬥,一家人已經在深圳安家落戶。2017年,90後王進聽到國家創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後,懷揣著創業夢想,隻身來雄安發展……

【NO.076】烏蘭牧騎:天為幕 地為臺 紮根草原的“紅色嫩芽”

載著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的大巴車駛向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勝利嘎查,他們即將在這裡開展一場演出。烏蘭牧騎,蒙古語為“紅色的嫩芽”,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是活躍在草原上的文藝宣傳隊。從1957年第一支烏蘭牧騎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誕生後,烏蘭牧騎很快就像雨後春筍似的在草原上傳播開來。

【NO.075】改革開放40年 鏡頭中的日常

1978年12月,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誌,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不論是從衣食住行上還是從精神面貌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攝影家王福春用他的相機,記錄下了40年來人民生活的點滴變化,用影像講述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

【NO.074】改革開放40年 記錄火車上的中國人

我是鐵路運輸系統的一名自由攝影人,對鐵路有著特殊的感情。從事攝影工作後,我的鏡頭一直沒有離開過鐵軌上奔騰的火車和車廂裏的人。40年來,我北上漠河,南下廣州,西奔格爾木,東至上海……乘坐列車上千次,行程幾十萬公里,拍攝近10萬張底片,留下了人生旅途的印記。我很慶倖自己一拿起相機就坐著大提速的時代火車一路走來,拍下了火車上中國人的千姿百態,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鐵路飛速發展的巨變。——王福春

【NO.72】有500萬粉絲的18歲青年和他孤獨的村莊

廣西南寧上林縣塘紅鄉堆寒莊的18歲青年“三炮”和他的直播團隊已經在網路上收穫了500萬粉絲。在他們生活的村子裏,青壯年早已外出務工,留下的只有老人們和這7名年輕人。如果不是他們在網路上的爆紅,或許這個村莊依舊如大多數村子一樣沉寂。

【NO.71】中國女工30天趕制100萬個“扎比瓦卡”急援世界盃

2018年6月14日晚上,東莞一玩具廠的工人們,圍在電腦前,觀看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式。“快看快看,狼仔”,一名眼尖的女工在螢幕裏找到了她們代工的玩偶。他們口中的“狼仔”是本屆世界盃的吉祥物“扎比瓦卡”,當“狼仔”出現在電腦螢幕裏,這一刻,工人們頭一次感受到他們與7000公里外的莫斯科盧日尼基體育場遙遠但真切的聯繫。

【NO.70】草原上的小黃鶯 走進蘇尼特少兒合唱團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給所有兒童創造良好的家庭、社會和學習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一直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就是專門為兒童們設立的節日。讓我們通過記者的鏡頭走近一群蘇尼特少兒合唱團孩子們。

【NO.69】深山裏的堅守 一師一生一村校

8歲的范宜豪,是建陽區麻沙鎮華溪小學唯一的學生。55歲的許玉華,是華溪小學唯一的老師。這個位於建陽區與武夷山市交界處的教學點,遠離集鎮,群山環抱,現存一個班級、一個老師、一個學生。學校雖小,但教學設施一應俱全,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體育等科目一門不落。

【NO.68】沒有五一假期的勞動行當

在社會生活中總有一些職業閃著令人趨之若鶩的光芒,但更多的行當還是沉寂在不起眼的市井巷陌,這些行當或平淡乏味,或勞累艱辛,或收入微薄,或行將消失。在以勞動節開端的這個月裏,我們仔細聆聽13位並未享受過勞動節假期的普通人的職業故事,以莊重簡潔的視覺手法呈現他們的日常職業狀態,是以向勞動者致敬。

1  2  3  4  5  6  7  8  9  10  


  • 公眾號
  • 頭條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