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區”的雷達兵【中國故事】

發佈時間: 2019-07-26 16:44:1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余紅春 楊松松 | 責任編輯: 楊佳

 

       高原雷達兵們在無人區默默堅守,用青春和熱血編織著一道道密布的天網。


       50多年前,有一群空軍雷達兵首次登上喀喇崑崙,在“生命禁區”搭起指揮所,在“死亡之海”展開雷達修築陣地,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達站由此應運而生。他們不畏艱難困苦、甘於犧牲奉獻、忠實履職盡責、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官兵。為表彰他們取得的成績,1964年9月,空軍授予康西瓦獨立雷達營4連“崑崙山上好四站”榮譽稱號。如今,好四站精神成了高原雷達兵的精神“圖騰”。不久前,又一批雷達兵進駐高原,在先輩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續寫著強軍故事。


       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説話、走路節奏要放慢,但當雷達站警報響起,戰勤人員還是拼命奔向戰位。


       某站堅守在一線的指令標記班班長王強兵。

       無論白天黑夜,高原雷達兵們都警惕地堅守在陣地上。

       雷達兵們的生活平時就是戰時,值完夜班的官兵們正在補覺。

       高原生活單調乏味,官兵們從山下帶來了幾條狗,又收容了一些流浪狗,它們就成了官兵們閒暇之餘的夥伴。

       第一次上高原的時候,駕駛員何永寶在陣地周邊找不到一片綠葉。今年再次來到高原,他專門帶了一盆綠植,精心照料。

 

       在某雷達站臨時搭建的活動板房裏,記者看到一株綠植,旺盛地挺立在窗前,讓這不毛之地充滿勃勃生機。

       “上次來高原駐訓的幾個月裏,看不到一點綠色的生命,所以這次特意帶了一盆上來。”一邊説,司機何永寶一邊轉身拿起水壺開始澆水,然後輕輕地把花盆擺在陽光充足的地方。

       何永寶還告訴記者,他們另外一個站更厲害,在山上建起了一個蔬菜溫室大棚,官兵們在雪域高原也能喝著自己種的綠色蔬菜湯。

       因為行程原因,記者沒有親眼見到那個高原溫室大棚,據説只有十幾平方米大,裏面生著火爐,戰士們每天都會輪流檢查、澆水。在這個全年最大溫差達70攝氏度的生命禁區,也許只要肯付出,希望總會慢慢生根發芽。

       參謀長何紅光説,他們剛上高原的那個冬天,天天吃罐頭食品,為了改善生活,官兵們在室內用水盆養起了蒜苗,既能吃、又能觀賞。那個冬天,友鄰部隊還送給他們一包韭菜,他們竟吃了一個月。

       高原的艱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有時直接威脅生命。一個普通的感冒,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可能發展成肺水腫,甚至是最可怕的腦水腫,救治稍慢些,一條生命就會被吞噬。

       高原的苦不僅來自自然環境,還有遠離生活區的寂寞。“國要強我們就要擔當,戰旗上寫滿鐵血榮光……”某雷達站開飯前,官兵們用一張張帶著高原紅的臉龐高唱著強軍戰歌。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艾山告訴記者,這裡的生活非常單調,戰士們常常用歌聲驅趕寂寞。一次午休,艾山聽著司機石玉帆在臨時俱樂部裏唱著《追夢人》,兩個小時後,他睡醒了,石玉帆依然唱著同一首歌。

       “苦點累點不可怕,難耐的寂寞最可怕。”説到這事,這名被戰友們稱為“拼命三郎”的司機臉上挂著赧然的笑容。

       在這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因為不能劇烈運動,又擔心感冒,打籃球踢足球等官兵喜歡的文體活動基本沒法開展。雷達站領導只能鼓勵大家多看看書,利用學習打發空閒。

       端午前,西部戰區空軍某基地抽調8名基層文藝骨幹,組成“空天夢•雪蓮情”文化服務小分隊,奔赴喀喇崑崙開展慰問天邊這些可敬可愛的戰友們。

       長途跋涉暈車和高原反應接踵而至,讓維吾爾族隊員穆巴來克異常痛苦。她自始至終沒有抱怨過一句,硬是靠著2瓶暈車藥和氧氣瓶堅持到最後。

      

       小分隊來了,官兵就跟過年一樣。他們把衣服洗得乾乾淨淨,把平時不捨得吃的水果拿出來,用最高的禮遇迎接隊員們的到來。

       “小分隊來了,我們這裡比過年還熱鬧。”陣地上,指導員魏國強激動地告訴記者。聽説小分隊要來,官兵們都換上新洗的迷彩服,拿出平日裏不捨得吃的水果、飲料招待他們。幾名炊事員聽説要幫廚,還特意把廚房打掃得乾乾淨淨。

       魏國強説得一點兒都不誇張。官兵駐紮在無人區,週遭沒有人煙,偶爾遇到放羊的當地牧民,他們都會湊過去,沒話找話聊上半天。在臨時的雷達陣地,官兵們收留了許多流浪狗,閒暇之餘就跟它們逗著玩,有幾隻甚至被訓練得能跟上隊伍巡邏。

       高原慰問演出的第一站,隊員們在臨時搭建的舞臺頂著炎炎烈日為官兵傾情演出。小分隊在高原慰問的10天中,翻越4000米以上達坂22次,為官兵送去了精神食糧。

       陣地就是舞臺,帳篷就是化粧間。隊員們從拿起眉筆口紅開始,就進入了戰鬥狀態。

       跳舞的這名隊員叫古麗,曾是西部戰區空軍某基地文化幹事,去年已經轉業。聽説要上高原慰問,她自費租了演出服,趕到高原和小分隊會和,參加慰問任務。

       對自然環境惡劣、文化生活單調的高原官兵來説,文化服務小分隊的到來深受歡迎,小分隊也傾盡全力為官兵服務。這是一個節目表演完,強烈的高原反應讓隊員們相互攙扶著下場。

       隊員閆文華剛剛演完小品,情緒激動加上高原反應讓她難以承受。她正抓緊時間吸氧,調整情緒,馬上還要登臺表演舞蹈。

       演出間隙穿插的互動小遊戲,常常贏來滿堂歡笑。在這外人很難光臨的邊關,再簡單的小遊戲也是文化大餐。

       兩名男隊員也是身兼數職,既要參加小品、相聲、主持等,又要調音、搬設備、佈置場地。

       高原官兵戰天鬥地、堅忍不拔的精神感動著小分隊。他們用最熱忱的心為堅守在戰位的戰友們服務,用最嘹亮的歌聲和優美的舞姿向奉獻在崗位的戰友們致敬。

       隊員們心裏都憋了一股勁兒,再難也要把節目演好。歌曲、舞蹈、相聲、小品……8名演員排了13個節目,所有人都身兼數職,趕場趕到腿軟。不論是臨時搭建的舞臺還是陣地休息室,隊員們每場演出都盡了全力。

       隊員閆文華在一個小品中演女一號,每次都演得非常投入而哭出來,可緊接著下個舞蹈節目,她又要滿面笑容地登場。隊員古麗跳獨舞,帶隊領導怕她高原反應厲害,勸她少轉兩圈,但她堅持每場舞蹈都跟著音樂轉夠圈數。

       面對官兵,她們笑臉如花,轉過身去,則是大口偷偷喘氣……


       隊員黃文悅剛剛結束俱樂部的表演就趕到陣地休息室為值班的官兵演出。在上一站的演出中,她因為高原反應,二胡沒有拉好,躲到房間內疚地哭了出來。在這個海拔5千多米的陣地,她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官兵熱烈的掌聲。

       小分隊除了開展一次文藝演出,還贈送一批慰問品、組織一次官兵座談、培訓一次基層文藝骨幹和攝影骨幹、幫一次廚等8個服務項目。這是隊長楊曦(右二)正在教大家怎樣使用VR設備看電影。

       小分隊隊長楊曦説,因為之前做了調研,機關有針對性地購買了一批平板電腦和可穿戴的VR設備,為駐訓官兵打敗寂寞提供“武器裝備”。每到一處,他都會手把手教給官兵如何使用。

       不止是人有高原反應,裝備也出現狀況。某站操縱班班長程浩幾經摸索,解決了雷達“水土不服”的問題。

       對於高原雷達兵來説,喀喇崑崙是把量人的尺,丈量著戍邊軍人的忠誠。

       在某雷達站,官兵們把雷達架在了海拔超過5300米的山坡上,距離臨時的駐地約5公里。為了戰備需要,他們分出人手,由幹部帶隊住在陣地上,定期輪換。小分隊得知這個情況後,堅持要到陣地為堅守戰位的戰友補演幾個節目。

       “為什麼把陣地選在這裡?”走進臨時搭建的住所,記者不禁問到。

       “反覆勘測過了,在這裡雷達性能發揮得最好。”站長張學陽的回答很簡單,他們考慮的不是如何方便生活,而是如何打勝仗,高原雷達兵的追求是這麼簡單而又高尚。

       “裝備也有高原反應。”雷達技師王文剛接過話題,剛上來的時候,為了選好陣地,他們攀爬了5座山,背著氧氣瓶和乾糧,頂不住了就吸口氧,餓了就啃口馕,就口雪。

       王文剛説得輕鬆,記者內心卻滿是感動,這一路上,像這樣的感動從沒停止過。

       某站操縱班班長郭明昭剛上高原,反應還很厲害。他把氧氣瓶抱上了操控車,一邊吸氧一邊訓練。


       某站操縱班班長郭明昭,剛上高原的第一天反應非常厲害,頭痛、胸悶、四肢無力,更要命的是嘔吐,好不容易吃進去的東西全都吐了出來。雷達開機擔負戰備後,作為班長他堅決要站第一崗。他把氧氣瓶抱進了方艙,難受至極無法堅持時就拽過瓶子吸一會兒氧。上高原的第一個晚上,他硬是這樣咬牙挺了過來。

       操縱員劉毅剛上山時也是連續兩天吃不下飯,靠著氧氣緩解高反。然而,一旦進了方艙,他就像換了個人。值班時,雷達發現一批不明空情,他立馬扔掉鼻子裏的氧氣管,利用各種手段查證空情來源並判明屬性。一個已經連續兩天沒有吃飯、靠氧氣支撐體力的戰士,關鍵時刻,聞戰則喜,那放光的眼神,讓人為之一顫。


       相見時難別亦難,在海拔5千多米的某營區,小分隊與官兵告別,女隊員黃文悅依依不捨地與一名戰士合影留念。

       因為真誠,所以感動。離開雷達站,小分隊隊員和官兵們一一擁抱道別,記者也參與其中。不知是山上風沙太大還是高原陽光太強,記者的眼中一直濕潤……(余紅春 楊松松 攝影報道)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