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首批女子運輸分隊 川藏線上的熱血青春

發佈時間: 2019-08-13 14:17:2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董寧 | 責任編輯: 李佳

2019年夏,陸軍首支成建制的女兵運輸分隊,踏上高原進行道路駕駛訓練,她們隸屬於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汽車某旅,主要負責完成藏區部隊的支援保障任務。分隊首批女兵,平均年齡不足23歲,她們在最好的年紀,投身軍營,在壯美秀麗的川藏線上,緊握方向盤馳騁。
 

7月下旬,西藏林芝某野外駐訓地,19歲的列兵詹瑜反覆檢查車輛,為第二天的高原道路復訓做準備。2018年9月,詹瑜去大學報到的第一天,接到了部隊的入伍通知。斟酌良久,她重新打包好剛剛攤開的行囊,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暫別還未熟悉的校園,走向綠色軍營,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一名光榮的“00後”女兵。詹瑜告訴記者,選擇參軍入伍是源於自己對軍人的崇拜。2017上映的國産電影《戰狼2》在自己心中埋下了綠色的種子,影片中主人公手臂高舉五星紅旗的畫面,讓她每次想起都會熱血沸騰。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詹瑜所在的女兵運輸分隊隸屬於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某旅,時至今日,她們已經跟隨部隊在高原野外駐訓了3個月。這是陸軍首支成建制的女兵運輸分隊,分隊有32名戰士,最大的89年出生,最小的有“00後”,平均年齡不足23歲,她們當中,有24名戰士是大學學歷,6名戰士是大學在讀,整體受教育程度較高。自去年12月女兵運輸分隊成立以來,該旅緊密結合陸軍新兵訓練“先訓後補”的指示要求和部隊野外駐訓的實際,探索“3+4”駕駛員訓練培養模式,目前,她們已經完成了3個月共同科目和駕駛專業訓練,正結合野外駐訓和高原複雜路段開展四個月的駕駛員復訓。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昔棄身粧束髮綾,今得衛國五尺槍。”正值芳華,身著迷彩綠、駕駛運輸車,穿行于雪山、叢林、峽谷之間,聽起來應該是一件很酷的事。實際上,選擇這樣的生活,並不容易。川藏線被喻為“蟲蛀的麻繩”、“銹蝕的鋼絲”,被視作中國最險峻的公路,女兵不僅要克服高寒缺氧、風吹日曬,而且飛石常伴左右,暴雪、滑坡、塌方等自然災害也時有發生,成為車隊行進的阻礙、生命安全的威脅。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詹瑜坦言,剛下連隊的時候,心裏有些失落,感覺部隊生活枯燥單調,和電影上火爆刺激的場景毫無關聯。最難過的莫過於整個分隊隊員一起受命剪去長髮,“當時我們好多戰友都哭了,女孩子都有往耳朵後面撩頭髮的習慣性動作,可是剛剪髮那幾天我們往後撩頭髮,卻發現空空如也,心裏有些難過,都不願意照鏡子。” 詹瑜説。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經過快一年的軍旅磨礪,詹瑜褪去校園的稚嫩,渾身散發出一股英武氣息,她大方地向記者展示自己在部隊修車時不慎留下的傷疤,“以前如果留下這麼一道傷疤,我一定會傷心很久,現在,我只當作是印在胳膊上的’軍功章’。”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和詹瑜相比,年長三歲的戰友趙澤娟顯得就更加成熟穩重。經過兩次報名,已經在大學就讀一年的趙澤娟如願以償,告別校園踏進軍營。趙澤娟的爺爺、舅舅和哥哥都是軍人,從小耳濡目染,讓她立下了參軍報國志向。剛入伍時,戰友們不習慣部隊生活,時常偷偷抹著眼淚,趙澤娟則一直充當著女兵分隊裏“定海神針”的角色,挨個安慰著大家要學會獨立、學著堅強。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趙澤娟的教練班長賀元科告訴記者,“這個小姑娘性格非常要強,訓練十分刻苦,技術要領掌握也比較快,有時候覺得自己一次做不好,她就會自責、掉眼淚。”趙澤娟説,剛接觸運輸車的時候,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換擋。運輸車的變速桿操作起來比較費力,最開始女兵們“手勁”不足,時常需要用雙手握著變速桿才能掰得動。長途機動訓練途中偶遇任務車隊,雙方敬禮致意。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經過3個多月的集中“淬火”, 這些女兵熟練掌握了駕駛技術,能夠完成單臂熟練加減檔位,在新訓結業考核中,整個分隊以83%的優良率為集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該運輸旅旅長告訴記者,“戰場上的子彈是不會區分男女的,在我們運輸旅,會駕駛和會開槍一樣,都是最基本的技能,男兵女兵都要一視同仁,嚴格要求。”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野外駐訓地的一塊訓練場,用來訓練女兵駕駛轉向的準確度,長期磨練的場地中清晰地映出了一個“8”字圖案。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此次女兵運輸分隊長途機動訓練任務分為3個階段, 途經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陌生地域,通過高寒山地複雜道路環境反覆錘鍊駕駛技術,著眼提高在傳統任務區域和未來作戰方向戰役投送能力。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現在訓練已經進入第三個階段,女兵分隊以川藏南線為依託,沿途兵站作保障,展開為期3周的駕駛復訓。訓練分為3個週期,一個週期機動時間為5天。每天完成上百公里的長途機動,通過城鎮路、鄉村路、冰雪路、盤山路等綜合路況,全面提升女兵的適應能力。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22歲的女兵排長鐘媛,在長途機動訓練任務中,負責過程中的車隊收尾保障。一方面,她要確保車隊全部跟隨,協助掉隊車輛及時歸隊;另一方面,她還要隨時觀察情況,和帶隊車前後照應,保證車隊運作平穩。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和多數女兵不同,鐘媛選擇來到部隊的原因源自於軍人父親的“專斷”。高考那年,鐘媛以高出當地一本提檔線80多分的成績收穫喜果,本可以輕輕鬆鬆上一所重點大學,未曾想父親卻偏偏讓她選擇軍校,最終,執拗不過的鐘媛不太情願地選擇了軍校。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也許是遺傳,從幾年的軍校學習,到畢業分配,再到女兵分隊,不知不覺中,我適應了部隊生活,也愛上了軍人這個職業。” 鐘媛如實談及她的想法,除了和大家一樣進行汽車專業駕駛學習之外,作為學員排長,她還要承擔車隊指揮、收尾保障等工作,這也讓鐘媛深感壓力。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高原道路復訓第三階段第一天,車隊一輛運輸車發生故障,停靠路邊修理,鐘媛馬上在車輛安全距離外設置警示標語,並指揮過往車輛有序通行。 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突發故障的是中士張清清的車,和新同志不一樣,這已經是她入伍的第七年了。她本是一名衛生員,得知要組建首支女兵運輸分隊時,她主動申請轉崗並擔任骨幹。高原行車,高寒缺氧的自然環境是女兵們面臨的一大挑戰。初上高原時,不少女兵出現頭暈、失眠、呼吸困難等高反症狀,張清清利用自身所學醫護知識,通過藥物調節和合理安排訓練,幫助戰友們逐步適應了高海拔,重新煥發活力。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1967年8月,西藏迫龍山路段突發特大山崩,原成都軍區某汽車團副政治教導員李顯文等10名同志不幸英勇獻身,後被中央軍委授予“無限忠於毛主席的川藏運輸線上十英雄”的榮譽稱號。車隊每次途經此地都會組織祭奠,瞻仰烈士紀念碑,一方面表達對英雄的追思,另一方面也時刻警醒自己要謹慎操作、安全駕駛。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和當年艱苦的環境相比,川藏線經過多年建設,道路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變,涉水路段、冰凍路段、飛石路段還是隨處可見。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7月23日上午,川藏公路然烏段發生一小段堵塞,駕駛環境較差,直到中午一點,車隊才抵達既定兵站。女兵周海媚利用短暫的休息時間和師傅扶澤軍學習吉他彈奏。“上午時間耽擱了,下午要趕回來,中午沒時間休息,就通過吉他讓她抓緊放鬆。” 扶澤軍告訴記者,給女兵當師傅自己也是第一次,不敢打不敢罵,所幸女兵都比較爭氣,自己也很滿意。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和同批男兵相比,女兵在駕駛基本功課上做得更紮實,但熟練程度還需要更多磨煉,駕駛謹慎、操作細膩、事故率低也成為了女兵運輸分隊的特點之一。”三級軍士長趙曉東的觀點在長途機動訓練任務中得到了印證。長達近千公里的高原複雜道路,女兵們每天需要機動百餘公里,整個任務完成下來,沒有一輛車出現剮蹭事故。 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途經村莊,一名藏族阿媽向女兵招手致意,過往群眾也時常向“解放軍女司機”豎起大拇指。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原天氣變化莫測,經過一段急促的小雨路段,天邊挂起一道彩虹,再往前開一段,應該就是晴空。長途機動訓練任務後,女兵們也即將告別她們朝夕相處的教練班長,放單接車獨自踏上征程,壯美秀麗的川藏線,也將增添一道特別的“流動風景”。 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