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致遠是河北省饒陽縣一名普通職工,熱愛音樂的他設計出一種新型樂器,該樂器外觀是寶葫蘆造型,但是依靠簧片融合竹木發音管的音色來發音。他將這款新樂器稱為新型匏笛,又名“福祿笙”,並獲得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
雲南省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聶耳的這把小提琴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等眾多愛國歌曲,在國家危亡之際喚醒了國人的民族意識。1935年7月,年僅23歲的聶耳客死他鄉,這把小提琴84年來再未奏響。
原來可能只有專業人士會關注樂器製作,現在手工製作成為潮流,普通愛好者也加入到樂器製作中,而且數量越來越多。通過手工製作的方式可以加深他們對樂器的了解,也是傳承文化的一種新方式。
白蘇古郎説:“馬頭琴不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能夠喜愛馬頭琴,喜愛蒙古族音樂,將技藝傳承下去。”
修習泰國民樂的神猜是泰國華僑崇聖大學的一位音樂老師,他多年前偶然接觸了古箏,便如著魔般走上了對中國樂器的求索之路。神猜説:“中國民族樂器不僅有極強的表現力,還有道盡千言萬語、説不出的韻味。鑽研每種樂器,都像循著一絲幽秘的微光,向著一個古老神秘的世界前行。”神猜在摸索學習中國樂器的過程中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如今,盛唐景象已經無處可尋,只有與前蜀高祖王建一同沉睡在永陵墓中的“二十四伎樂”石雕,還留下唐代宮廷燕樂的縮影,讓我們能夠依稀一窺得那盛世歌舞的場面。
作為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之一,上海民族樂團原創音樂現場《共同家園》5日晚在上海大劇院首演。
他還曾與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合作演出,被後者讚譽為“西班牙吉他演奏大師”。所以他想邀請觀眾前往西班牙旅行,去更好地了解西班牙文化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