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樂器鑒賞

“樂器手作”,文化傳承新風潮

發佈時間:2019-05-28 09:26:33 丨 來源:北京日報 丨 責任編輯:楊海乾


制簫師灼卿教學員製作洞簫

本報記者韓軒

親手把一塊杉木木板打磨成古琴,又或是把一根砍下的竹子變成一柄簫,這種感覺是不是非常滿足?近來,“手作”風潮在音樂愛好者中悄然流行,有人自己做簫,有人自己打磨一把小提琴,還有人花上一兩年時間斫出一張古琴……越來越多的人不僅在業餘時間學習演奏樂器,還嘗試自己製作樂器,在切割木板、打磨材料、拋光開孔等動手體驗中,感受音樂與文化“凝固”在手中的樂器上。

歷時兩年,把一塊木頭變成琴

古琴愛好者徐千懿現在彈的琴,就是她在校讀書期間親手做出來的。    

“我一直學琴,也喜歡琴,自然想知道它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出於這樣簡單的想法,她拜訪了斫琴家宋增霖。宋增霖在自己斫琴之餘,也常帶著古琴愛好者體驗斫琴的過程。於是,從選木頭開始,到把木板剖成琴形,再到挖槽、把兩塊琴板合起來,然後刮灰胎、上漆,徐千懿開始了她的斫琴之旅。    

現代人斫琴時,通常會用電刨處理木材,但她通通不用,“我就想純手工製作一張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琴,宋老師都説,他第一次看到有人像我這樣。”徐千懿記得一清二楚,在把一塊長方體的木頭做成琴形的時候,她用手工鉋子刨了一整天,掉下來的木屑足足堆到了她的膝蓋。 

在溫度濕度合適的條件下,和徐千懿一起體驗斫琴的人,一般用半年到一年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張琴。但由於徐千懿課業繁忙,只能平均每兩周去一次宋增霖的工作室,她又堅持親手完成每一個環節,因此花了近兩年時間後,她終於做好一張自己的琴。

像徐千懿這樣為自己打造一把樂器的人不在少數。這兩年,嘗試手作樂器的音樂愛好者越來越多。除斫琴之外,製作簫和笛子更加簡單也更流行,不少樂器館也在開設相關課程。在西洋樂器中,小提琴製作也很受樂迷青睞。總體來看,樂迷能夠自製的樂器多集中于容易操作的木質樂器。

凝固文化,因手作樂器了解音樂

嘗試手作樂器的人中,不少人是先學樂器、再學製作,但對愛好者劉璐來説剛好反過來,她是因為接觸手作樂器才開始學習吹簫。    

在跟制簫老師灼卿學習之前,劉璐完全不會吹簫。因為平時就對手工製作感興趣,再加上她想了解簫這種樂器,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制簫班。“學習做簫的時間是一整天,我記得整個上午灼卿老師都在講洞簫的基本常識和品鑒的知識,從《禮記》的記載講到後代關於簫的文化掌故。”這一上午的課程資訊量很大,讓從未學過簫的她大開眼界。

到了下午,他們開始進入製作環節。從竹木選材、打膛,到拋光、開孔,劉璐都在灼卿的指導下完成。“當我自己做的簫吹出聲的那一剎那,我覺得太有成就感了,感覺非常奇妙!”就是在這次制簫課之後,劉璐被洞簫溫潤高雅的音色打動,開始學習吹簫直到如今。    

開班教授制簫的灼卿介紹,這個課程他開了兩年,一開始只在北京,後來發現不少學員專程從外地趕來,他就在多個城市開課。學員中從事各種職業的人都有,也不乏在校學生和退休老人。每次開班,他都會把自己做簫的理念和有關簫的文化知識講給學員,還把自己此前去日本了解到的尺八製作技藝和學員分享,聊一聊中國傳統樂器在海外的發展。

宋增霖也認為,學習製作樂器,吸引人的不僅僅是動手操作的樂趣,還有很多故事“凝固”在樂器之中。“去年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彩鳳鳴岐琴上了《國家寶藏》,之後就有很多人關注。”宋增霖説,這張唐琴當年是誰斫的,又是如何傳承的,都很值得研究。

專家提醒:離真會做還有差距

學習自製樂器的愛好者越來越多,但專家們也提醒,學習手作樂器重在體驗,離真正學會樂器製作還相距甚遠。

中央音樂學院提琴製作與研究中心教師王瑜慧表示,真正學習製作樂器要花費很長時間。“有太多技術和知識在其中,我學習了十幾年,還覺得有很多東西沒學到。”在她看來,一個新手做一把琴,只能説是過了一遍流程。她也聽説有面向愛好者開設的小提琴製作班,時間只需一個月左右,之所以時間很短,都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

中國傳統樂器同樣如此,就拿斫琴來説,其工藝非常高深,甚至還有很多現代人都沒有攻克的難題。宋增霖也表示,自己花費了大量精力研究斫琴技藝,在自己把關的前提下,才讓愛好者自己斫琴,“我一直沒有刻意開班授課,有人想體驗就可以來學,最主要的目的是給大家接觸的機會,推廣古琴文化。”    

“原來可能只有專業人士會關注樂器製作,現在手工製作成為潮流,普通愛好者也加入到樂器製作中,而且數量越來越多。”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的田龍注意到這個現象,認為這是個非常好的趨勢,“通過手工製作的方式可以加深他們對樂器的了解,也是傳承文化的一種新方式。”

原文連結:

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5/28/content_11886249.htm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